2019年,南京肿瘤医院一医生,被扒出,14年来一直偷偷摸摸地给付不起钱的病人垫钱,还谎称是慈善机构给的捐款!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江苏省肿瘤医院财务部一个平凡的工作日里,一份长达十四年的特殊账单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那些零星散落在不同年份的转账记录,串联起了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一位名叫席玮的医生,从2005年开始,用自己的工资默默资助困难患者,金额从一千到五千元不等,持续了整整十四年。 这位医生的善举并非心血来潮,席玮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从小在医院的环境中长大,他的父母都是医生,不仅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更在生活中处处以身作则,他们常常将家中的米、油和粮票存起来,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年幼的席玮。 童年时期的一段经历,在席玮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每到暑假,他都会去农村的姑父家帮忙干农活,然而姑父、姑妈的早逝,让他亲身体会到了农村人看病难的现实,这段经历成为了他日后行医路上的重要转折点,也让他更加理解贫困患者的艰难处境。 2005年,一位来自农村的癌症患者住进了席玮工作的科室,这位患者无亲无故,经济拮据,面对患者无助的眼神,席玮暗暗做出了一个决定:他悄悄垫付了一千元住院费,这看似普通的善举,却开启了他长达十四年的"秘密行动"。 为了保护患者的自尊心,席玮编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告诉每一位接受资助的患者:"这是来自慈善项目的援助,"这个温暖的谎言,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更保护了他们的尊严。 作为江苏省肿瘤医院的副主任医师,席玮专攻腹部、盆腔肿瘤的微创治疗和气管、胆道梗阻治疗,在这个经常与生死相依的科室里,他不仅要与病魔搏斗,更要直面患者的痛苦与绝望,正是这份职业经历,让他深刻理解到经济困境给患者带来的双重打击。 席玮的善举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当他的事迹被发现后,医院决定设立专项救助基金,将这份爱心延续下去,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受到感染,主动加入这场爱心接力,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医者仁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融入血液的职业操守。 席玮的故事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医患关系的深入思考,在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背景下,他用十四年如一日的善举,展示了医患之间最真挚的情感连接,这种源于理解、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关系,才是和谐医患关系的根基。 在医疗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席玮的故事依然给我们诸多启示,它告诉我们,即使在制度化、规范化的医疗环境中,人性的温暖依然不可或缺,医者父母心,这不仅是一个古老的谚语,更是一种薪火相传的精神。 席玮常说:"我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也想用有限的力量去尽量帮助那些不幸的群体,"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位医者的本心,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默默地在自己的岗位上,用点滴行动传递着温暖。 如今,席玮的善举已经产生了远超预期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开始思考:除了专业技能的提升,如何让患者感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这种思考和行动,正在逐渐改变着医患关系的面貌。 信息来源:新闻晨报2019-04-08《医生私下给病人捐款14年,被发现就说是慈善项目捐赠,医者仁心!》
2019年,南京肿瘤医院一医生,被扒出,14年来一直偷偷摸摸地给付不起钱的病人垫
墨色流年深
2025-04-29 00:11:0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