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中企“倒戈”美国?!4月27日下午,香港媒体曝光,有部分中企已经开始把生产线往美国搬了,而且想去的还不止一百家! 最近香港媒体曝出,上百家中国企业正悄悄把生产线往美国搬,尤其集中在石化、电子零件和礼品行业。这些企业客户订单95%来自美国,高额关税压得他们喘不过气,算下来搬到美国建厂反而能省下关税成本。深圳有家企业已经在内华达州破土动工,更多企业还在排队咨询。但这笔账真的划算吗?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 先看看美国市场的吸引力。美国对中国加征的关税最高达25%,这意味着企业每出口100万美元的产品,就要多交25万美元的税。对利润微薄的中小企业来说,这相当于直接砍掉了一半的利润。而搬到美国建厂,虽然前期投入大,但能直接进入市场,省下关税。比如一家礼品企业算了笔账:在国内生产,每件杯子成本1美元,关税0.25美元,总成本1.25美元;到美国建厂,虽然人工和租金涨到1.5美元,但省了关税,总成本反而更低。 不过,这算盘打得响不响还得看实际情况。美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高达35美元/小时,是中国的5倍以上。而且美国工人效率低,工会还动不动闹罢工。有个在美国开厂12年的老板说,他的人工成本占销售额的45%,一个简单的吊顶要做15天,定制亚克力要10天,加急费贵得离谱。更要命的是,美国供应链配套差,连个玻璃亚克力发光字都找不到供应商,而在国内这些遍地都是。 再说说美国的政策。拜登的《通胀削减法案》虽然提供补贴,但特朗普一上台就暂停了相关资金支出。就算能拿到补贴,也得满足“使用美国本土材料”“雇佣当地工人”等苛刻条件。比如一家电子零件企业想申请补贴,结果发现美国根本没有足够的供应商,最后不得不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反而增加了成本。 中国这边也在发力。《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税收优惠、租金补贴等政策。深圳有家生物科技企业,两年内在光明科学城从零起步,不仅拿到了合成生物企业认定,还享受房租补贴和人才房,现在已经建成了5000平方米的研发生产基地。这种“拎包创业”的环境,在美国根本找不到。 从长远看,美国产业空心化问题严重。台积电在美国建厂亏损30多亿,苹果公司就算把10%的供应链转回美国,手机价格也会变成原来的3倍。而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远低于美国,劳动生产率还在不断提升。有专家分析,这些搬迁的企业大多是低技术含量的,反而帮中国淘汰了落后产能,腾出空间发展高端制造。 最后,咱们得想想美国的信誉。华为、字节跳动的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美国政府说变脸就变脸。就算企业在美国建厂,哪天政策一变,关税照加不误,到时候哭都来不及。与其把命运交给别人,不如踏踏实实把国内的产业链做强。毕竟,中国有全球最完整的供应链、最勤劳的工人和最大的市场,这些才是企业真正的护城河。 所以啊,中企搬迁美国这事,看着热闹,实则风险重重。那些被关税逼得走投无路的企业,与其冒险押注美国,不如静下心来提升技术、开拓市场。中国制造业的未来,从来不是靠搬家就能赢的。
又有中企“倒戈”美国?!4月27日下午,香港媒体曝光,有部分中企已经开始把生产线
阿智通鉴
2025-04-29 10:32:18
0
阅读:115
随心
原料还得从中国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