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新四军第5支队把几百名日军,包围在一座四合院里面,日军嚣张表示新四军

文史记叙录 2025-04-29 11:10:04

1940年,新四军第5支队把几百名日军,包围在一座四合院里面,日军嚣张表示新四军攻不进来。罗炳辉下令用火攻,四合院燃起熊熊大火,战士在门口架设机枪,把冲出来的日军全部击毙。

1940年5月28日凌晨,来安城的夜空被一阵突如其来的爆炸声划破,黑暗中突兀的火光映照着东南方向的一座四合院。浓烟腾空,火焰如同野兽一般猛烈吞噬着四合院的每一寸角落。城中的夜,本该静谧安详,却在这一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与恐慌。

在四合院的围墙外,新四军第五支队的战士们严阵以待。指挥官罗炳辉眼神坚定,下令守卫严密,确保被困的日军无处逃脱。他们的机枪架设在门口,黑漆漆的枪口冰冷而死寂,等待着即将到来的瞬间。

"轰隆!" 四合院中不断传来日军的惨叫声,他们在火海中挣扎,试图寻找逃生的出口。但每当有人冲出,机枪便迅速开火,准确无误地击毙逃出的敌人。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烟尘和焦糊味,战士们面无表情,执行着他们的任务。

这场战斗,是对日军残暴行径的一次有力回击。自1937年日军侵占中国后,他们迅速占领了山东、安徽等地,来安城也在年底沦陷。日军的到来给这座平静的城市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城内的百姓们历经苦难。日军不断派遣战机轰炸来安城,无数房屋被毁,生灵涂炭。每到麦收季节,日军还会掠夺粮食,使得百姓饥饿难耐。共产党得知这一切后,立即指派罗炳辉率领第五支队前往来安城,援救遭受苦难的百姓。

随着天空渐亮,罗炳辉和他的战士们在烟熏火燎的废墟中,继续他们的行动。瓦砾中不时传来日军的惨叫声,每一个声音都在提醒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残酷战斗。

在此之前,罗炳辉及其部队已在来安、嘉山一带展开了密集的抗日宣传。他们穿梭于村落之间,向民众传达抗日的信息,鼓励他们勇敢站起来反抗侵略者。他们在田野间、小巷里,用简单但直接的言语,点燃了人们心中的抗战火焰。

夜晚,新四军战士们悄无声息地接近了那座日军驻扎的四合院。他们每一步都小心翼翼,以免惊动敌人。月光下,他们的身影如同幽灵般在黑暗中穿行。他们用布条缠绕在靴子上,减少行走时的声音。这些战士,每个都是抗日的勇士,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坚定与决心。

四合院里,日军沉浸在自己所谓的安全感中。他们坚固的防御工事、高高的围墙,以及不时巡逻的哨兵,让他们相信这里是不可攻破的堡垒。然而,他们没有意识到,真正的威胁正悄悄逼近。

新四军的战士们已经完成了对四合院的包围。他们在黑暗中观察着敌人的一举一动,等待着最佳的攻击时机。随着夜色的加深,月亮也渐渐隐去,给他们提供了更好的掩护。

终于,罗炳辉下令开始攻击。战士们迅速而果断地动了起来,他们携带的燃烧瓶准确无误地投掷向四合院,火光瞬间点亮了整个院落。日军被突如其来的袭击搅得措手不及,四处奔逃寻找出路。

与此同时,新四军的机枪手已经就位。他们的机枪对准了四合院的出口,准备拦截那些试图逃跑的日军。一旦有敌人试图冲出,密集的子弹便会迎面扫来。

火焰在四合院内肆虐的同时,罗炳辉和他的战士们紧紧监视着院子的每一个动静。爆炸声、皮开肉绽的声音以及日军的惨叫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每一声爆炸都是对日军暴行的有力回应,每一声惨叫都预示着这场残酷斗争的终结。

罗炳辉站在离四合院不远处,目光穿过门缝隙,注视着内院。他看到炸药包引发的爆炸后,火焰如何迅速吞噬了整个院落。这一刻,日军的嚣张气焰彻底被打破,他们从先前的狂妄转变为惊恐逃窜。

四合院内,日军的惨叫声和奔跑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幕混乱与恐怖的景象。火光映照着他们惊恐的面孔,四周的墙壁和屋顶都在火焰中崩塌,整个院子变成了一片火海。

随着火势的蔓延,四合院内的日军逐渐被火焰吞噬,他们的生命在绝望中消逝。罗炳辉和他的部队冷静地观察着这一切,他们知道这是结束日军在这片土地上恶行的必要手段。

最终,四合院内的火焰逐渐熄灭,只剩下滚滚浓烟和焦黑的废墟。罗炳辉带领部下离开了战场,回到了他们的营地。尽管战斗艰苦,但他们知道这是为了正义和自由而进行的必要战斗。

临睡前,罗炳辉的脸上依旧带着胜利的笑容。他的心中虽无欢喜,但知道自己和战士们的努力不仅为来安城的百姓带来了希望,也对日军的侵略行为进行了有力的反击。他们的战斗,虽然残酷,却为更多的人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夜幕降临,罗炳辉闭上眼睛,心中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明天的期待。他们的战斗尚未结束,但每一次胜利都是通向和平的重要一步。在这漫长的抗战之路上,罗炳辉和他的战士们将继续奋战,直到最后胜利到来。

0 阅读:88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