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毒哥
解码职场法则
苏轼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但我想说,中年是这段旅途中最崎岖的一程。
人到了一定岁数,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自己了,牵挂多、被依靠得多、琐事也多。
作家苏芩曾说:“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学会做减法,方能获得轻盈灵动的人生。”
中年人拒绝这三种东西,终究有益。
01
拒绝没有必要的社交
在19世纪的美国,亨利·戴维·梭罗追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
他选择在瓦尔登湖畔建造小木屋,远离城市的喧嚣,开始了为期两年的隐居生活。
梭罗的这一选择引起了周围人的好奇和不解,他们试图说服他回归“正常”的社交生活。
一位老友,担心梭罗的孤独,频繁组织聚会并邀请他参加,认为这是扩大影响力和结识新朋友的良机。
起初,梭罗出于对友情的尊重,偶尔出席这些聚会。
但很快,他发现这些活动充斥着琐碎的闲聊和无意义的争论,让他无法专注于思考和享受自然的宁静。
在一次聚会后,梭罗深刻反思,意识到这些社交活动正在消耗他的时间和精力,使他远离了内心的平静。
于是,他决定向老友坦诚自己的感受,并坚定地拒绝了未来的聚会邀请。
尽管这一决定导致了与老友的隔阂,但梭罗的生活却变得更加充实。他沉浸在自然之中,进行深刻的哲学思考,并写下了著名的《瓦尔登湖》。
人到中年,都挺忙的,也都知道,该忙点什么。
有聚会,要去。
有场合,要去。
有应酬,要去。
但那些没什么意义的,不如推掉。提升自己,陪陪家人,更值得。
02
拒绝没有性价比的消费
中年人的世界,什么最重要?一个字,钱。
子女的教育,要钱;
父母的疾病,要钱;
失业后的周转,要钱;
创业时的启动资金,还要钱。
司马相如年轻时家境富裕,曾通过捐资获得官职。然而,后来家道中落,他回到成都后,因家中贫困至极,甚至到了“家徒四壁”的地步。
为了生计,他不得不放下身段,从事各种低微的工作,包括卖酒、当勤杂工,甚至光着膀子、穿着三角裤头在市中擦洗酒坛子。
朱元璋在年轻时,家中遭遇了一系列的不幸,父母长兄相继去世,而他却无力安葬他们。在那种绝望的境地中,他深切体会到了金钱的重要性。最终,在得到同村人的帮助后,才得以安葬亲人。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这种事情,最好不要体验,既无助,又丢人。
现在,我们对于收入总是不满的,物价在涨,工资没涨。
可我们抱怨没钱,真的只是赚得少么?
几年前,有一个95后的女生,打工十年攒了28万,付了自己毛坯房的首付。
今年,一个19岁的外卖员,努力工作,只为了供养妹妹上学。
7月份,26岁女孩和男友攒钱两年买房,他们每个月伙食费不超过300元,30元的蔬菜和一捆几块钱的挂面,两人能吃一星期,40块钱买的20斤大米,能吃一个月……
就现在这个物价,300元,基本上一个周末,光吃饭也就花出去了。
花钱,是必要的,那些生活中必要的、能发展自己事业的,能让自己成长的,能给自己带来正向收益的,都是要花的。
但那些单纯满足物质欲望的,真就可以审视一下再行动了,手有余钱,总是不慌的。
之前看过一种消费观点,感觉颇为有趣,但凡是自己默念要不要花的钱,选择不花就对了!
03
拒绝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最近,朋友的领导在戒烟。
他给出的理由是,这一个月,身边已经发现4个肺癌了。
保险行业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理论,把一个人用1000000这个数字来比喻,其中身体是1,金钱、地位等等都是0。没有了1,再多也是0。
很喜欢这个比喻。
现在人的身体真的不行。想必那些猝死在办公桌上的案例你早有耳闻。
但说句难听的,那些积劳成疾,最终花光积蓄去治病的,可能更可怜。
拼命赚了一辈子钱,最终全在医院里消费,这是讽刺,更是现实。
现在,是一个90后都注重养生的时代,保温杯里泡枸杞,也早就进入到了30岁的人生里。
但这些可能还不够,把烟戒掉,不该喝的酒不喝,每天让自己的身体锻炼锻炼,这些做了,总比不做强。
不要轻易拿“养生大师50多岁就离世,发明香烟的人活得很长寿”这种理由麻痹自己,到现在也没有什么科学依据证明这些习惯和寿命的关系。
真要是到了疾病来临,这些理由不会为你买单,你的家庭生活难免降级,你的父母、子女往往会因为你的身体,放弃他们本该幸福的生活。
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更好地拼搏和奋进;
爱惜自己的身体,为了自己,也为了那些深爱你的家人和朋友。
写在最后
人生一世,没必要非得出人头地,简约生活,不为物役,已然不易。
人到中年,如履薄冰,学会拒绝,总是必要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