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死才醒悟,原来最可怕的人就藏在身边,刘封被冤杀了

斋小晗评文化 2024-06-30 15:52:43

三国时期,天下三分。

曹操占据中原,孙权坐拥江东,而刘备则在蜀地建立了蜀汉政权。

这个时期,战乱频仍,英雄辈出。

智谋之士,如过江之鲫。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当时年仅27岁的诸葛亮,最终成为一方霸主。

刘备与诸葛亮的相遇,成为了历史佳话。

刘备临终之际,他将蜀汉的未来和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

刘备遗言: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不仅是对诸葛亮的信任,更是对诸葛亮的肯定和尊重。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这样的信任和托付是极其罕见的,它超越了君臣界限。

但,这一切背后,其实大有隐情!

李严的火速提升

刘备深知诸葛亮才智过人。

担心他在蜀汉一家独大,威胁到儿子刘禅。

因此,在临终前,刘备特意提拔了一个人,让他负责和诸葛亮对抗,牵制诸葛亮。

这个人就是李严。

《三国志》记载:

“先主病笃,托孤于诸葛亮,尚书令李严为副。”

夷陵之战,一场蜀汉与东吴的激烈交锋,最终以蜀汉惨败告终。

这场战役,让蜀汉损兵折将,国力大损。

同时也暴露出了人才匮乏。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严这个原本并不起眼的人物,却意外受到了刘备的提拔。

刘备任命李严为尚书令,这是一个重要的职位。

意味着,李严将直接参与国家的决策和管理。

但更让人意外的是,刘备竟然将内外军事的重任也交给了李严。

这样的快速升迁,让人不禁感到疑惑。

李严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官员,并没有什么显赫的功绩。

但他的升迁轨迹,却如此之快。

这其中的原因让人深思。

很明显,刘备对李严的信任超出了常理。

这似乎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让他负责对抗诸葛亮,以防止诸葛亮在蜀汉一家独大。

刘备的这一举动,虽然看似有些矛盾。

但实际上,这正是他作为一位君主,为了维护国家稳定和儿子地位的一种手段。

在古代皇权社会,皇帝对权臣的猜忌和防备,是常见的现象。

刘备虽然信任诸葛亮。

但他也明白,诸葛亮的才智和影响力,足以影响到刘禅的地位。

而李严的存在,也让诸葛亮在处理国家大事时,不得不考虑到他的存在。

从而避免了诸葛亮,在蜀汉一家独大的局面。

尽管刘备的这一举动,在后人看来有些猜忌和防备的成分。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体现了刘备作为一位父亲的关爱和担忧。

他希望在自己去世后,儿子刘禅能够顺利继承皇位,稳固政权,国家能够继续保持稳定和繁荣。

而刘封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

他是刘备的养子,本有着光明的前途,却因为一场战争的决策。

最终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诛杀了刘封

关羽,蜀汉的五虎上将之一。

其威名赫赫,无人不知。

但在关羽被困之际,刘封并未出兵相救,这一决定最终导致了关羽的死亡。

在正史中,刘封与关羽并无直接的隶属关系。

从法理上讲,刘封确实可以自主决策,不增援关羽并不算大错。

然而,在那个时代,忠诚与义气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品质。

刘封的不救援行为,被许多人视为对蜀汉和刘备的不忠。

而在刘备心中,关羽不仅是他的将领,更是他的兄弟。

刘封的行为,无疑触碰了刘备的底线。

但真正促使刘备对刘封痛下杀手的,却是诸葛亮的警告。

诸葛亮深谋远虑,他看到了刘封潜在的威胁。

他担心,刘封日后,可能会对刘禅的皇位构成威胁。

因此,建议刘备除去这个隐患。

刘备虽然心痛,但他知道,作为一位君主,他必须做出最有利于国家的决策。

于是,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刘备最终下令诛杀了刘封。

刘封的死,的确让人感到冤枉。

如果他真的有野心觊觎皇位,他应该会选择出兵增援关羽,以获得关羽的支持。

但刘封没有这样做。

他在关羽身死后,仍然敢回到刘备身边.。

关羽和张飞,刘备麾下的两员猛将。

一个义薄云天,一个勇猛无敌,他们的死对于刘备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而刘封,这个原本被刘备视为继承人的养子,也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被刘备所杀。

随着刘备的离世,一个问题摆在了众人面前:

还有谁能够压制诸葛亮?

然而,尽管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权势达到了顶峰。

他却并没有取而代之,成为蜀汉的新君主。

他依然是那个忠诚的臣子,一心一意地为蜀汉和刘禅效力。

为别人当军师,当参谋,最后会祸及自身。

不无道理

但三国乱世,刘备的防备也不无道理。

从诸葛亮家族的布局,就能看出来。

魏蜀吴三国,都有诸葛家的人。

诸葛亮本人,是蜀汉的重要官员;

诸葛亮的亲哥哥诸葛瑾,是孙权的重要谋士和外交家。

他在东吴的地位,也相当高。

曾任东吴的豫章太守、绥南将军等职。

而在曹魏,诸葛亮的堂兄诸葛诞则是一位将军。

他在魏国担任过多个军事职务,并在魏国的政治和军事中,发挥了一定的影响力。

在古代皇权社会中,君主与权臣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复杂而微妙的。

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正是这种复杂关系的真实写照。

他们之间既有信任与器重,也有猜忌和防备。

信任的另一面,往往伴随着猜忌和防备。

这种复杂的关系,在古代皇权社会中并不罕见。

秦始皇信任李斯的才智,任命他为宰相,协助统一六国。

但秦始皇,对李斯也有猜忌。

朱元璋重用刘伯温,刘伯温为其出谋划策。

但在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刘伯温的权力产生猜忌,最终刘伯温被迫辞官。

君主需要权臣的才能和智慧,来辅助自己治理国家。

但同时又担心权臣的权力过大,威胁到地位和子孙后代的安危。

因此,君主往往会在信任与猜忌之间摇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平衡权臣的权力,以维护国家的稳定。

这种现实,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也有着深刻的启示。

在人际关系中,信任与猜忌往往是并存的。

我们需要信任他人,与他人合作,共同实现目标。

但同时,我们也要保持一定的警惕,避免过于依赖他人,以免受到伤害。

0 阅读:0

斋小晗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