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宅,与一个村庄的嬗变

西域孤驼 2022-10-14 09:16:28
百年老宅,与一个村庄的嬗变

在“如意”状的甘肃版图中段,自南向北镶嵌着同样形如“如意”的县级行政区划——山丹。山马公路这条空间上的中轴线,在“一带一路”大经略下是这个县城立体交通网最繁忙的一段。侯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就“裸露”在这条主干的枝叶上,他四面环山,属位奇镇管辖。

千百年来,这条中轴线刻录、凝聚着一代代山丹人民的情感、记忆和梦想。海拔明显高出这条中轴线的“小土包”就在那里静静地看着山外的世界,长年积雪的祁连山、巍峨耸立的焉支山都在他的仰视下轮廓清晰、一览无遗。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早已融入“五彩山丹”浑然一体、发展卷轴当中的侯山,在新时代新征途的舞台上正在上演着一台台“精彩大戏。”

面前这位老人叫陈云,见到他时尽管全身沾满泥土,但依然口齿清晰、精神矍铄,已经74岁的他是这座宅子的第三代主人,加上他的儿子、孙辈,他们一家五代人见证了自家这座“百年老宅”的兴衰更替。

这是一座具有西北农村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宅院,穿斗式全木结构,建于解放前民国年间。2022年9月17日,一辆威猛霸气的装载机在这里来回作业,拆卸工人们小心翼翼把大梁、圆木顶柱、檩子、椽头和雕刻着各种花纹的窗格取下了,生怕损坏掉一个部件。现场的每一个人都为古人巧夺天工的木雕艺术所折服,这一件件藏压在历史深处的雕刻品,隐隐散发着时间的包浆,在百年荒寒岁月中隐藏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奋斗故事,连同那个曾有的光辉年代一样,即将被时光掩埋。被村上派人清点暂为保管的还有一个“鎏金”的防火陶瓷大缸、各种农具和石碾石磨等。

陈爷和他的儿子陈文华在拆迁现场来回跺着方步,眼愁着一面面墙壁对装载机“扒拉”下来,又被一车车拉走,看得出,他们凝重的眼神里还是掩饰不住那份特别的留恋和不舍,内心更是五味杂陈。谈起市县今年实施的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村上人介绍,由于政策宣传到位,群众普遍认同、没有思想包袱,工作开展比较顺利。陈云家几代人都当过村干部,思想觉悟高,响应很积极,镇上的驻村工作组只去了一次就同意了。陈家户族大,儿辈孙辈们在兰州、县城等地工作创业的也多,都很有出息。

历史总是如此的相似,和陈云家一样,在今年村上的搬迁工程中,过去勤俭持家、耕读传家、孝悌和家的示范户,这次又成了搬迁工程的典型户,二社何德福、四社彭兆德、五社的陈贵德的土坯房都在这次拆迁户之列,总计拆迁了20多户。早年从霍城何家西坡搬迁到侯山的老何爷一辈子本分诚实、勤劳善良,“大集体年代”上沟打坝、栽树修渠事事走在前面,是集体劳动的模范户,他的德行和福气传了一代又一代,两个孙女都是省城高校的在读大学生;彭兆德过去是光荣的人民教师、公社干部,自己的三个儿子两个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名牌”大学生,一个是卸任村干部;陈贵德是村上的资深”看水人”,默默守护了村上的自来水源头十多年,他们都在各自平凡岗位默默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鲜有一栋建筑像“陈氏老宅”“彭氏旧宅”这样,在过去的流金岁月中封存了那么多脸孔、身影和故事,在高阔的天空下,这些老宅、旧宅享受着历史的雕琢,见证并参与了农村大地的深刻变迁,储存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昨天,他们依然伫立,俨然以一副村庄主人的姿态,等待和诉说尘封的往事。今天,他们轰然倒塌,又俨然以一副社会主义新农村排头兵的姿态,开启了新的使命和征途。

没有浪涛,没有喧闹,一年四季的山丹河,与山马线这条如银河般闪亮的中轴线蜿蜒并行,安详而宁静,在褶皱的岁月中,留下满河碎影。

但这条被山丹人民视作“母亲河”的古弱水河却跟侯山几乎没有多大瓜葛,极度干旱缺水的侯山先民取水地远在距离六七十公里外的祁连山冷龙岭北坡后稍沟南岔,属于霍城河流域红岩坝自流灌区,水头北下至霍城镇泉头村,经河西寨、周庄、沙沟,再沿山北下,经过李桥乡巴寨、吴宁,就这样曲曲弯弯、跌跌撞撞,原本清凌凌的“高原圣水”抵达村南口的时候,夹带了大量的泥砂、柴屑、羊粪蛋蛋......尽管已浑浊不堪,水量锐减,但男女老幼却个个欢呼雀跃,纷纷奔走相告,以最盛大的仪式迎接“生命琼浆”的到来。

可以说,侯山的历史就是一部与严酷的自然条件、恶劣的生存环境抗争,与上游村落争水的历史,自从有了第一代侯山人,与水有关的故事几乎就是侯山的全部故事,水一直被村人视作为是比金子还贵重的圣物。

曾经看过一篇权威文献:“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差别,很重要的是400mm等降雨量线,多于400mm等降雨量就可以种地了,少于400mm只能游牧。”说实在话,这个条件就是整个山丹也不具备,更何况是更缺水的侯山。这个海拔达到两千米贫瘠的山疙瘩,几百上千年来,在贫瘠的4000亩可耕地上养活了上千口村民,不能不说是奇迹。

我曾经只身一人行走在那条侯山人民的“生命河”红岩坝渠吴宁段、巴寨段,看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修渠人开凿的一个个“地窝式”窑洞,看到了那些散乱的水泥石板和瓦砾,过去修渠的印迹依稀可见,遮蔽着岁月也厚待时光,让那些前朝往事在柔软的回忆里,积字成章。站在水渠旁的山包上,联想这条长蛇般的水渠汩汩奔涌,是以怎样的情怀,护佑着侯山儿女历经百年千年风雨一路走来,使这片土地保有了深沉的生机与活力?也仿佛看到了在漫长的水线沿途,一个身强力壮、头戴毡笠、腰捆草绳的护渠领水人,在那里边吹着口哨,边扛着铁锹来回穿梭,瞪大眼睛严防死守着一个个堤坝闸口的安全。

过去人畜饮水全靠涝池,荒冰水、头轮苗水、二轮苗水、胡麻水等每次来水的时候都要首先把涝池灌满。因为是土涝池,下面没有防渗漏的混凝土设施,再加上蒸发量大,水贵如油,乡亲们特别珍惜水,在涝池周围设置了圈墙,涝池入口还设置了条石过门,这些过往的记忆每一项都渗透着时间的温度,悄无声息地一去不再复返。

两年前,那个村东头很久以前人畜共饮的大涝池竟然奇迹般地复活了,大自然真是太神奇,枯萎多年的芦苇又扎出了新芽,村上在周围栽植上了云杉、垂柳和榆叶梅,冬天还把芦苇墩设计成一个诺大的冰雕,在寒假期吸引了大量乡邻学子前来观赏打卡,历史的更替在美丽的冰雕造型上按下了暂停键。

“一组犁铧锃亮发光,在一片平整的土地上来回作业,那些干燥的深褐色土块便像海浪被行船破开一样,向后翻去....”这是几年来发生在村上几个山坳里的劳动场景,他们挥汗如雨的身影和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这片大山的安静。

2019年,五社的丁云、四社的尚玉辉、三社的陈文华等几位离任村干部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瞄准了村里的这几片撂荒地,先是东面的小东沟洼、南面的石沟,又到西面的红山,再到北面的石坡,选择的这几片地块都基本保留有古老完好的S型梯田状灌溉沟渠,从刚开始的几十亩,到现在的几百亩,从立春到入伏季,犁地,选种,压膜,除草、压秧、打杈,他们辛勤劳作,硬是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试种成功了砂甜可口的旱地西瓜。

早晚温差大、紫外线强是侯山的鲜明气候特征,这里产出的西瓜瓤头厚,糖分高,液汁多,甘甜清脆,犹如冰糖在喉,之前有广西客商实测得这里的西瓜含糖量高达24%,远远高出许多地方6%左右的含糖量,慕名前来批发选购的本县、外地客商也越来越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他们创造出了每亩平均五百到两千元不等的收入奇迹,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沿山冷凉乡村新型农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侯山西瓜”也俨然成为远近闻名一张靓丽的地方名片。

山里人从来不会讨厌草木,草木就是大山的孩子,草木繁茂,就是大山的福分。如果说20年前在这里实施的国家退耕还林工程使这片大山的人们认识到了保护生态的重要性,那么山丹县三北防护林五期等工程的纵深推进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美产业新百姓富”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这里的全林地、草地、湿地总面积已经达到了3.9万亩。

从沟沟坎坎,坡坡梁梁,到山峰岑石,野草、灌木、绿植就这样一路过去,不逃避不选择,用一种青青柔柔的温暖,轻拂着侯山的每一寸土地。尤其在夏天,那满山坳里毛糊糊的青瓜蛋子也增添到了云蒸霞蔚般的盛景当中,田野里、空气中弥漫着甜美的清香和葱茏的味道。

我无意于对这个小山村标榜吹捧,但一方面我对其他村落没有这片土地那种切肤的感知和熟悉,另一方面在来来往往的回乡中确确实实看到了它的新气象、新变化。

十多年前,县上的重大水利工程北台子调蓄水库的修建让侯山村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农业畜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在历届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干群连心,大干快干,几十公里的红岩坝水道全部硬化成了水泥U型渠道,先后实施了两轮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建设项目,全村70%以上的有效耕地改造成了高标准基本农田。今年又积极争取乡村振兴基础设施项目,启动实施了3万方的农田灌溉蓄水池建设项目,修葺疏通境内保存完好的旧时水利枢纽渠道,工程建成后将有效解决侯山下片区800亩农田灌溉难的问题。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越来越多的外地客商竞相前来洽谈流转事宜,留守的村民也越来越多了,他们给村子里重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有的积极发展合作社养殖,有的尝试设施高效农业,有的就近承包劳务工程,有的稳步扩大旱地西瓜种植规模,村上的产业结构更加科学多元,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村上还把原来的村委会旧址改造出来,置办了厨具,聘请了厨师,为村上40余名65岁以上的老人开办起了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吃一顿饭仅出两元钱,不足部分全部由村上垫付,每逢端午、重阳等节日,基本都是丰富的大餐,他们年轻时受到的磨难和辛劳瞬间被淡忘,各种生活的不快也瞬间被治愈,被这种来自“大集体”的力量怀抱得温暖而潮湿,拾回和重塑起他们比金子还珍贵的精神归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夏天村两委重启谋划已久的修建牌坊楼一事,这座造价19万元的地标性建筑短短月余就建成了,款项全部来自于并不富裕村民的自发捐助,侯山村民集体人格力量在瞬间喷涌迸发出来了。这座矗立在山墩上的村门上书“怀瑾致远”四个大字,遒劲有力,既是对农耕、读书、孝悌的敬重,也彰显出侯山村在新时代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向美而生的奋斗姿态。

有人说,山歌是乡村的精神胎记。山野柴扉,篱落小径,与歌舞的出落很是相宜。

今年的国庆假期“邂逅”重阳佳节,村上隆重举办了“庆祝国庆节、喜迎二十大、情暖夕阳红”主题活动,爱心人士为72位老人发放了慰问品,《歌唱祖国》《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一个个精彩的歌舞节目轮番上演,带着山岚的秋意和草木清香,从侯山村委会广场迤逦而起,弯弯绕绕,不经意间缠绵着山路上匆匆的脚步,也轻轻拽住了大山里一串串正在老去的日子。

未来的故事还将继续,我们都对村上农耕记忆陈列馆的筹建、一项项富民产业的稳步实施充满了期待,相信一切都会如约而至。这片大山,真像一坛陈年古酿,那缕绵长醇香在苍穹大地久久徘徊、飘荡。

(作于2022年10月7日)

2 阅读:12

西域孤驼

简介:中年之前生活于广漠新疆,中年后迁居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