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周史》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提到了周公,而很少提到召公。实际上,就角色来说,周公旦,召公,太公望,这三位在武王伐纣这场讨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的角色各不相同,任何一项是不能缺少的。然而,后人只提到了太公望、周公旦,并用了大量的典故,而很少提到召公,这既不公正,也不客观。
首先谈“甘棠遗爱”一词,它是召公治理国家的主要内容。据说,召公每到乡下视察,总喜欢到田地里办事。有一次,地方上的官吏要让百姓腾出屋子,让召公歇脚,又要为他做饭,召公立即制止,说:"不劳民伤财,不为善。"有一天,召公在不远处的一座山上,发现了一棵棠梨树,就在那里歇脚。他一边摘着一颗梨子,一边赞叹道:“这棵甘棠树真好,枝繁叶茂,果肉鲜美,是农夫劳累之后,最好的歇歇解渴的地方,你要好好照顾这棵树,不要把它当成木头。”召公于棠梨树下,解决民怨,执法为民,为民除害,政清治明,国泰民安,所以才有了“甘棠遗爱”这个谚语。在此反映出召公的优良素质:一、没有干扰人民,没有加重人民的负担;第二是沟通群众,可以设身处地的为人民着想,体谅人民的痛苦。第三便是民间,凡是能为人民谋福利的事情,一定要坚决执行,不要有任何形式上的东西;第四,与民相处,与人亲近。第五,他要为人民着想,要为人民谋福利,要以整个天下为自己的责任。召公实行的是“以德治国”,这就是燕之所以能跻身于“战国七雄”之列的根本原因。
至于“齐燕交恶”,是有原因的,齐国的缔造者是太公望,而燕国的缔造者是召公,你们看,他们都是大周的开过功臣。唯一不同的是,齐国出了不少英明神武的君主,而演过国却一直没有什么建树,甚至有一次燕国将王位禅让给了臣子,导致整个国家都快被毁掉了。说起齐燕作对的人,我必须要说一句,虽然没有详细描述,但我却记得很清楚,他很有名,他的名字叫苏秦。被称为六国宰相的苏秦,也就是鬼谷子的弟子,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纵横家。苏秦来到燕国后,被燕文公看重,可以说是燕文公对苏秦一个人情,而苏秦自然也会还燕文公一个人情,从齐国手中夺下了十座城池,可见苏秦的口才和伶牙俐齿。他先是夸奖了一下燕文公,然后又贬低了一下,对燕文公赞不绝口。然后又说了一句,古代的圣者都是能够包容一切的,你应该不会反对我的提议吧?第一,苏秦为了不让燕文公知道自己和燕文公的妻子有染,所以自告奋勇的跑到了齐国,想要挑拨两人之间的关系。这是司马迁在史记上记载,虽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迹,但有三个原因:第一,他们两个相爱却不得不来齐国寻求庇护,但这明显是骗人的,毕竟没有把夫人带走,而且苏秦也有足够的实力将夫人带走。第二,这只是一种阴谋,一种是为了宣扬苏秦在齐国安插奸细的阴谋,虽然有这个可能,但也不是很大,毕竟这一任的燕王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第三,苏秦为报答燕文公,不惜身败名裂,挑拨离间,削弱大齐国的实力,让大齐国元气大伤,这一点,依我看,弱齐灭齐才是真相,并不是他和齐国的君主夫人有什么勾结。虽然苏秦最终被齐国所杀,但他的目标却是达成了,齐国与楚国、宋国等诸侯国的关系彻底决裂,彻底被隔离开来,这才给了燕国攻打齐国的机会。
到了燕昭王时代,除了召公之外,终于有了一位有能力的君主。他为报仇雪恨,广收贤才,由魏而来的乐毅,由齐而来的邹衍,由赵而来的剧辛,都是因为燕昭王而来的。在场有名的四大英雄好汉,一人乐毅,想必就不必多说了!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经常拿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提并论。他率领孱弱的燕军,一举击溃了当时名震天下的齐人,并攻下了七十余座城池,几乎使齐人灭亡。第二个就是邹衍,读了《寻秦记》的人都知道,琴清就是他的老师,可以说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他是阴阳派和五行派的代表,曾到过燕国,协助燕昭王发展生产力,使其国力渐强。第三个名叫剧辛,此人乃赵人,以“法”著称,服侍过赵武灵王,能文能武,与邹衍等勾结,鼓动群雄,共抗齐,后随乐毅征讨,险些把齐国灭了。第四个叫做郭隗,此乃燕国之人,燕昭王之师,曾为燕昭王出谋划策,广纳英才,使燕昭王对其心生敬意,并为其建造行宫,因此得了“贤”誉,各地英才纷纷前来投奔,而燕国之所以强盛,郭隗功不可没。四大英雄,一代英主,若非燕昭王英年早逝,大齐国怕是要灭亡了。
填苏伊士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