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处暑,要牢记“3吃2做1不宜”,纳祥祈福,老传统别丢了

趴窗看雨的小龟正版 2023-08-21 14:42:38

伴随着难熬的三伏天的落幕,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登场了。在北方,处暑才意味着“出暑”(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高温将逐渐退场,袅袅秋风带着丝丝秋意将潜入人间,秋高气爽,从处暑真正开始。而在南方,夏天并未休止,还会“回光返照”,正如俗话所说:“处暑处暑,热死老鼠。”处暑像一只秋老虎跑到人间,“夜热依然午热同”,夜晚的热和白天一样,久久不肯离去,令人“汗如雨点涌人肤”。而在农田里、果园里,“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很多农作物即将收获,累累果实也陆续进入成熟期,处暑,也是五谷丰登的时节。

汪曾祺说:“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吃的。”处暑,正是入秋后养生的最佳时机,暑气渐渐散了,早晚的凉风让人们把体内的热气、火气、怨气一股脑儿地发泄出来,内心平静之余,加之美食的滋补和调养,再次积蓄一身的能量和元气。正如“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大自然四季在循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在处暑时节,别忘记老传统讲究的“3吃3做1不宜”:

一、处暑3吃

1:要吃鸭

“处暑送鸭,无病各家”。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而且鸭肉最宜滋阴养胃;于是,在处暑这日,一片食鸭声:白切鸭、柠檬鸭、仔姜鸭、盐水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都在静待人们口舌风暴的席卷。除了自己吃,还讲究将做好的鸭肉端一碗送给邻居,既体现邻里和睦,也是“处暑宜食鸭,无鸭不过秋”的老传统。

农历七月前后也正是新鲜的仔姜上市的时候,它不像老姜那般辛辣,却多了几分鲜嫩和脆爽,与微凉微腻的鸭肉搭配,最是互补和滋养。

仔姜鸭的做法:

食材:麻鸭1只,仔姜2块,啤酒1听,青蒜2棵,生抽、八角、料酒、食盐、食用油适量

制作过程:

1:将鸭肉斩去鸭尾、剁成小块,在清水中反复清洗干净,放入碗中,加入少量的盐和适量的料酒,搅拌均匀,腌制20分钟;仔姜把部分外皮刮掉、清洗干净后切片;青蒜择去黄叶后洗净,切成小段备用。

2:火上坐锅,倒入清水,凉水下入鸭肉、姜片,焯水后再用温水洗净备用。

3:火上坐炒锅,锅热后,(不放油)直接下入鸭肉,小火慢煸,把鸭肉本身的水分煸炒出来、油脂煸出,让鸭肉吃起来不腥不油。然后关火将鸭肉盛出备用、油脂倒入小碗保存起来。

4:锅中留底油,烧热后,下入仔姜片,翻炒片刻后,下入鸭肉,再加入生抽、食盐调些底味。

5:倒入一听啤酒、一碗清水,没过鸭肉,再加入1粒八角,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烧。

6:50分钟左右,等锅内汤汁变少时,下入蒜苗段,再少放些食盐,大火翻炒均匀、将汁收浓后即可出锅装盘~

2:酸梅汤-减燥菜

“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处暑喝酸梅汤一是为了去火,二是为了降燥。因为处暑在带走暑气的同时,也带来了“秋燥”。不少人会在早晨出现嗓子发干,身上的皮肤也会变得有些干燥,除了多喝水、多喝酸梅汤,建议各位平时的餐桌上也多吃几道有助于减燥的菜,下面,推荐一道时令的小炒“秋日素三鲜”,用新鲜核桃仁、西芹、新鲜百合一起炒制,不仅颜色搭配清爽怡人,而且吃起来也清脆爽口、不油不腻、还营养丰富。在秋天吃不仅营养滋补、还有助于降秋燥。

秋日素三鲜的做法:

食材:西芹1棵,鲜核桃8个,鲜百合1个,姜、蒜、食盐、食用油适量

制作过程:

1:将鲜核桃用夹子把外壳夹开,取出核桃仁,并将核桃仁上的薄薄的外衣撕下来,然后将核桃仁洗净控水备用。

2:西芹在清洗时,用小牙刷顺着西芹的纹理刷洗,然后在根部用手折断掰开,将露出的筋一条条地撕下来后,再将芹菜放在案板上,切成斜段备用。

3:鲜百合去蒂后,逐瓣剥下来,用清水洗净备用;1小块姜、2瓣蒜洗净切成片备用。

4:火上坐锅,锅热后倒入适量食用油,油热后下入姜片、蒜片,爆炒出香味后,下入芹菜段,煸炒均匀,然后加入适量食盐。

5:下入核桃仁、百合,煸炒均匀。

6:半分钟后,待百合炒制有些透明时,再加入食盐,再次煸炒均匀后,即可出锅装盘。

3:要喝粥

在山西等地区,讲究“处暑喝粥,消暑无忧”。用一碗南瓜燕麦粥来解暑除燥,也寓意着“处暑喝粥,生活无忧。”经过一个“苦夏”的煎熬,很多人的胃还不能经受贴秋膘的大鱼大肉的补食。所以这个时节,一碗粥便是最佳的选择,原料多样、营养丰富、颜色好看、暖胃易消化。

小米绿豆南瓜粥的做法:

食材:小米、绿豆各半碗,南瓜一块

制作过程:

1:将绿豆洗干净,提前浸泡3小时。小米洗净备用,南瓜去皮去籽后切小块备用。

2:将泡好的绿豆、小米、南瓜块放入电饭煲中,按下煮粥键,煮至南瓜、绿豆和小米软烂即可。

二、处暑2做

1:“祭祖”

在古代,祭祖是比较隆重的节日,著名的祭祖日有清明、农历七月半、重阳节和除夕,四大节气祭祖节。祭献礼仪包括上香、读祝文、奉献饭羹、奉茶、献帛、献酒、献馔盒、献胙肉、献嘏辞(福辞)、焚祝文、辞神叩拜等,步骤之多,也体现了古人对于祭祖的重视和崇拜。

处暑,正是处在农历“七月半”前后,七月半也俗称鬼节,是为祭拜故人的节日。根据古时的民间传说,人们认为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家,探望子孙。人们便会把新收获的谷物粮食、瓜果蔬菜祭供祖先,谓之为“秋尝”,既向神明祈求平安和幸福,同时也会为过世的亲友超度,希望他们在来世得到安宁和福佑。除此之外,人们还会通过烧纸钱、放水灯等方式,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2:“拜土地公”、“开渔节”

处暑前后,是瓜果稻谷即将成熟的时刻,为了表达对土地公的敬意,人们会在这天去祭拜土地公,祈求秋后五谷丰登的好收成。“田野竖旗幡,旌旗猎猎向秋风;土庙行祀礼,麻谷农物挂门檐。人间秋色好,焉能不相迎?”

除了希望陆地上的好收成,处暑也是渔业收获的好时节,海里的鱼虾贝类正是成熟了肥美的时候,在沿海地区,人们会在处暑举办“开渔节”,开捕祭海。在江河湖海等水域,人们会献上祭品和香火,表示对水神的敬意和感谢,希望能够获得水神的庇佑和保护。然后,渔民们百舸齐发,驾船奔向大海,回来时,定是鱼虾满仓、满载而归。在如今,浙江沿海一些地区的开渔节上,还会举办千舟竞发仪式、文艺晚会专场、海岛旅游、特色产品展销、地方民间文艺演出等活动,欢庆开渔节的到来。

三、处暑1不宜

“不贪凉”

古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养生达人,嵇康,在《养生论》中说道“秋初夏末,热气酷甚,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处暑过后,虽秋老虎来势汹汹,但人体内阳消阴长,特别是在季节交替的时候,人体的肠胃工作能力也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若一味贪凉,秋泄就会悄悄找上门。所以,在处暑时节,尽量远离空调、西瓜,做到不吃凉、不着凉。

“立秋不是秋,秋是处暑后”,当你感受到迎面吹来清爽的风,看到湛蓝的天空、云卷云舒时,秋天脚步也越来越近了。处暑就要到了,别忘“3吃2做1不宜”,纳祥祈福,老传统别丢了。这个处暑,唯愿“暑”你最幸福,“暑”你最清爽!

每天的柴米油盐让我们对琐碎繁杂的厨事早就没有了“若如初见”的感觉,但可是而but,“不计得失、浑然忘我、乐在其中”依然是我们每天的不懈追求。爱生活、爱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本文系趴窗看雨的小龟编辑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喜欢我就~关注!~点赞!~支持我吧~-~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