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连拿19冠,还捅破了国剧尺度天花板!张译定律也要应验了?

红猪看电影 2023-03-22 00:22:02

在你心里,中国演艺圈最资深的“警察”专业户都有谁?

2021年12月28日,演员张译曾被黑龙江省公安厅特别邀请。

专门录制了一段“人民警察节”的祝福视频。

为什么会找他?

因为张译就是当下中国最资深的“警察”专业户之一。

仅2023年前3个月,他已经在两部收视第一的电视剧里,饰演了两个警察角色。

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安欣。

另一个就是卫国平。

来自今天我们要说的电视剧《他是谁》。

又一部央视八套首播剧。

张译在里面饰演一位刑警。

关键词:刑侦、悬疑、罪案。

顾名思义——“他是谁”?

千日寻凶:

横跨8年,连续数起雨夜奸杀案件。

外加一宗惨不忍睹的碎尸案件。

真凶是谁?迷雾重重。

和未知真相一样抓人眼球的。

还有中国电视剧第一次真实、严肃的还原那些可怕至极的凶案现场。

深刻揭露了犯罪的残暴与恶。

劲爆题材+浓厚悬疑。

再配上张译、赵阳、丁勇岱这样的演员组合。

开播后的收视率并不意外:连续蝉联收视第一宝座,而且数据一天比一天狂飙。

互联网播放量和热度更是一口气拿下19个冠军。

口碑,豆瓣8.2分,四星、五星好评乱飞。

有人讲,《他是谁》为国产刑侦剧立下了一座全新标尺。

真有这么好?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验验这部爆火大剧的成色。

看看张译到底是抓了一副怎样的王牌?

最后又是怎样把自己打成王炸的。

01、又硬又狠,突破国剧的尺度天花板

电视剧开篇就是一宗奸杀案。

时间发生在1988年。

被害人双手反绑,衣不遮体,致命伤是割喉。

而一场大雨,又把现场证据“消灭”了个个干干净净。

更让人背脊发凉的,是老警官的一句话:

“跟2月26日那起,有关联吗?”

竟然还是连环谋杀案。

凶手专挑雨夜下手,弄得警方毫无线索。

《他是谁》的题材,是刑侦剧中最硬的一种——悬疑凶案。

真凶几次出场,要么像野兽扑食般,一掠而过。

要么就如幽灵般,飘忽不定。

唯一能让观众一窥“真容”的。

也仅仅是双令人不寒而栗的眼睛。

关于“他是谁”这个谜题。

整部剧张力十足,悬念拉满。

但只有题材硬,还不够。

拍得狠,才是《他是谁》的第一张王牌。

有两点堪称突破:

一是呈现尺度大。

没有避讳罪案现场的残忍,而是尽可能还原。

这在之前的同类题材作品中极为罕见。

尤其“碎尸案”,相当大胆的拍出了部分“残体”,绝无仅有。

有一场戏,是张译与徒弟在水沟摸排尸块。

警察产生的不适生理反应,是真的可以传递到屏幕之外。

为什么这样拍?

并非为了寻求感官刺激。

我们发现《他是谁》几乎从不拍摄凶手的施暴过程。

通常以凶手现身+案发后惨不忍睹的现场,作为凶案的完整呈现。

既不宣扬暴力和犯罪,又没回避犯罪的残忍。

这种震撼带来的警示作用,反而非常强烈。

二是打破预期,突如其来的“转折”。

如果你经常看美剧。

就应该知道诸如“血色婚礼”这样的名场面。

《他是谁》也给国剧挂上了类似属性:“角色突然被下线”,挑战观众预期。

比如一来和卫国平(张译饰)号称“保卫科双雄”的陈山河。

亮相戏份十足。

本以为两个菜鸟会一同成长,协同破案。

结果陈山河出场10分钟后,不做铺垫,直接被真凶一刀抹了脖子,完成下线。

再比如,穿着红色高跟鞋的美女,被凶手尾行。

气氛越来越紧张。

关键时刻,美女佯装坐出租车,逃过一劫。

但真的逃过一劫?

我们刚刚长舒一口气。

美女继续向前没走几步,突然就有人闪过把她扑倒。

猝不及防打破预期,突然转折的角色命运。

再叠加大尺度。

让《他是谁》的硬和狠,超出了我们对以往刑侦剧的认知。

但除此之外。

它还使出了另外一个“绝招”:

02、无死角的真实

所有影视作品都是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

《他是谁》的第二张王牌,正是无死角的真实感,犹如一面高度还原的镜子。

真实一:年代感。

故事从上世纪80年代讲起,有几个细节值得一提:

比如里面还原的国营工厂保卫科。

与如今大家印象里的工厂保安不同。

上世纪80、90年代在那些大型国企单位中。

由于当时警力不足等原因,厂区和家属区的治安工作往往由工厂保卫科承担。

辖区管理人口数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实际职权非常大。

很多保卫科的优秀苗子,甚至还会被选入派出所升任警察。

张译饰演的卫国平,就是工厂保卫科出来的警察。

此后他去垃圾场翻证据,来帮忙的也都是过去保卫科的老同事们。

再看警察的办案过程。

80-90年代中叶,缺乏专业设备,也没有监控录像,更别提DNA检测。

信息量匮乏的让人绝望。

遇见这种“无头案”,刑警就只能靠经验、靠直觉、拼体力跑断腿。

电视剧精准复刻出了上世纪警察办案的琐碎、辛苦和煎熬。

还有就是剧中多次给到的“奖品”镜头,也非常符合那个年代的特征:

大型国营单位激励员工不发钱。

而是发一些暖水瓶、水杯、运动服、镜子、床单被套等日常生活用品。

卫国平吃饭时穿的运动服正是一件厂里发的奖品。

仔细看,还是他参加厂运动会跑步比赛时拿的,很契合人物的职业特点。

甚至,连镜头晃到的墙上海报都是满满真实感。

我们看张译去录像厅的这场戏,旁边贴了张电影《勇敢的心》的海报。

电影拍摄于1995年,非常符合剧中故事1996年的时间线。

更重要的是,内涵了风靡那个年代的盗版影碟。

真实二:故事。

没错,《他是谁》的震撼和触目惊心,正是因为它源自两个真实故事:

电视剧中的“1988——1992年连环杀人案”。

原型是“白银市连环杀人案”。

与剧情故事一样:受害者全是年轻女性,生前遭受过性侵,凶手专挑雨夜作案。

不同的是,现实中的“杀人案”更棘手和残暴。

凶手高承勇从1988年到2002年,连续作案近14年,杀害了11位女性。

由于早年缺乏线索,直到2016年才将其抓捕归案。

凶手高承勇

而剧中“1996年碎尸案”,原型则是“南大1·19案”。

当年南京警方为破此案,发动“人海战术”,动员了几乎全市警力进行排查。

电视剧也对这一事实进行了非常准确的还原。

仔细看剧中受害者遗物上写着她的名字是“艾卿”。

现实中该案件受害人的名字也叫“爱青”。

两人谐音名相同。

由于该案至今尚未侦破。

或许,某种程度电视剧能弥补我们的这个“意难平”。

影视作品的真实感,是让观众感到震撼、共情的基石。

而在基石之上。

演员的表演,则会把这种情绪进一步撑大。

03、五星的张译

张译塑造过很多警察形象。

演过50年代新中国第一代警察,也演过20后“最新款”的警察。

甚至有人开玩笑讲,如果“锦衣卫”也算特警的话,还可以帮往前他追溯到明朝。

这次在《他是谁》里演刑警卫国平,人物塑造上,张译抓住了两个精髓:

一是成长的弧光。

刚出场时,没经验,像个愣头青。

第一次到凶案现场,张译设计了一个绊到现场证物的动作。

角色的慌乱与恐惧一下就有了。

凶案现场的残忍,也从他的反应中被印证了出来。

而且初次登场的他还问出一个“低能”问题,让老警察无言以对:

一行一言,就将菜鸟卫国平的形象立住。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8年后的卫国平,老辣像狐狸,硬的像石头。

清洁工稍稍迟疑,就被他一眼看出在说谎。

瞄着路上的轮胎痕迹,就能追查到有用线索。

还是在案发现场,这次淡定到“毫无人性”。

甚至潜入臭水沟,徒手捞尸块。

几年时间,人物蜕变明显。

中间的催化剂,则是好友陈山河被凶手当着他面,抹喉杀害。

卫国平有一道明显的成长弧光,从中能看到角色经历的磨难和内心挣扎。

二是眼神有戏。

张译曾在采访时说,他问过医生,像自己这种单眼皮,天生里面缺一条肌肉。

所以做不到双眼皮演员那种:“啪”一下睁开炯炯有神的效果。

但硬件不够,可以“软件”补。

只要情感充沛,再小的眼睛也有戏,也能成影帝(张译拿过金鸡最佳男主)。

我们看张译在好友遇害那一刻的眼神:惊恐、不可置信、自责。

情绪一层一层涌出来。

你见过眼睛睁这么大的张译吗

再看他望向同一个人,时隔8年时间的眼神对比。

一样的情绪起伏和内疚感。

但褪去青涩。

多了些五味杂陈和坚毅。

好演员的表演,通常带着光。

因为他们给角色注入了充沛情感,触及了灵魂。

从《他是谁》曝出的幕后花絮,我们看到有一场哭戏。

对面每念一句台词,张译的眼泪就止不住刷刷的往下流。

如果不是深度进入角色,很难做到这个状态。

可以说张译的表演,架起了剧情与观众共情之间的一座桥。

同时也打出了第三张王牌——他自己。

我们通常把这种既好看又有共鸣的电视剧,称作良心剧。

但是有时候良心,除了上述,还体现在很多我们不注意的细节上。

比如那场翻垃圾的戏。

《他是谁》的道具组当然可以弄点假垃圾来。

反正隔着屏幕观众也闻不到味道。

可他们偏偏很实诚的运了60多卡车真垃圾。

散发着恶臭,让张译带人钻进去扒拉。

只是因为人在真垃圾和假垃圾前的生理反应,是完全不同的。

还有绝大多数观众看剧并不注意的“视听语言”。

里面的被害人,导演很早就用“偷窥视角”的镜头暗示了她们被人“惦记”。

虽然被害人此后会因为案件,与张译饰演的卫国平产生某种关联。

然而导演却很早就通过一个场景让两人擦肩而过,埋下了草色灰线般的伏笔。

你可能会问,这些看似闲笔一般的画面,有什么用?

通常在罪案剧里,被害人有一种工具属性,是开启故事的引子。

但《他是谁》却用视听语言有意无意提醒我们:

她们也是活生生的人,那些与我们擦肩而过的人。

让观众对被害人生出真正的同理心。

同时也对罪犯和犯罪行为产生厌恶和警醒。

尤其是联系到剧集还源自两宗真实的案件。

这种互动感,前所未有。

不得不说用心良苦。

所以,《他是谁》不仅是尺度捅破了国剧天花板。

在体验和走心设计上,也怒刷了一个新标杆。

剧圈曾有“男靳东女孙俪”的定律:个个都是收视保障。

如今透过《他是谁》,似乎我们看到“张译定律”也要应验了:

有收视、有品质。

中国电视剧正以我们肉眼可见的变化,越来越好。

这是件好事!

文/范西里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2 阅读:2970
评论列表
  • 2023-06-25 11:19

    他是谁真一般,最后谁是谁[呲牙笑]

  • 2023-07-09 15:15

    国产剧有一个共同点,前半段优质,后半段少有不塌的,根子不在剧创团队就在监制团队

红猪看电影

简介:好片推荐,精彩影评,不是千篇一律的个性电影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