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书记的蜕变,在不安与不甘中挣扎徘徊

编中人 2024-06-15 13:43:32

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会走路的,得先学习。

何况走路是“两脚兽”的本领,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大多数人能顺利走路。有些本领带有物种的属性,通常难度低,而有些本领则是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比如提拔。

后天的变化,是受到环境影响的,但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锅”都甩给环境,作为从小学习唯物主义者,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有这么一位基层成长的女干部,最终因为没抵挡住内心对高档生活的向往,利用手中的便利,在经济上率先彻底放飞自我。

有一则来自湖南娄底案例,她叫谢玉敏,1976年出生,目前已经被双开,曾任娄底经开投的董事长,是一名正处级领导。

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下这个案例,力争做到警钟长鸣,尤其是要知道什么该得,什么是不该得的,坚决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谢女士19岁的时候,是一名中学老师,在这个岗位一干就是7年,在当时教师到机关的交流是非常畅通的,这规定真不错。

谢老师得益于自己出色的教学技能,成为了一颗发光的金子,被当时的市委组织部看中,这个起点也是不错的,出身名门。

一年之后,市委组织没有留住她,她选择从乡镇的党委副书记干起,一年之后因为组织需要,又回到了当时的市委组织口。

之后就是正科实职了,这样的华丽转身,从一名优秀的教师变成一名有前途的正科领导,她用的时间不到5年,当真是无比厉害,要知道现在5年都还在试用期内。

对于大多数正科实职来说,一般选择在乡镇开始腐化的人是少之又少,根据网友对众多案例的统计和分析,主要是有以下的三个原因,我觉得多少是有一些道理的。

一是有信念。都想做一番事业,想为老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来报答组织。

二是有目标。对于年轻人来说,那些经济上没有这么大的追求,而期待职务晋升。

三是现实条件。一般乡镇的项目大多没很多,或者说利润有限,没必要冒这风险。

那时候的谢女士,工作认真,且各项指标在全市名列前茅,是一位实干型干部,也正是如此,她在36岁时解决了副处实职。

正科和副处看似只相差一点点,但是手中的权力就相距甚远,谢女士从37岁开始了腐化,所以说副处也是她人生的分水岭。

成功将她拉下水的是一位老朋友,两人在乡镇就认识,可谓是“知根知底”,商人李某在谢女士的关照下获得一个上亿项目。

李某事后成功送出30万元,这位正处级领导在不安与不甘中犹豫不决,最后“本着不一定被查到”,收了第一笔大额贿款。

最后,谢女士年纪轻轻得到组织重任,本应尽职尽责努力工作,然而她却在金钱前底线失守,逐渐沦落为他人逐利的工具。

0 阅读:34

编中人

简介:体制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