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江苏连云港东海县尹湾村发现了一处墓葬群,经过考古发掘,其中“金银珠宝”寥寥却出土了大量简牍。经过仔细审阅,这竟是千年前的行政文书,而其中的一篇记载,更是揭开了西汉灭亡的“另类真相”。
说起这墓葬,还与三国时期的名人相关。尹湾村有一处面积约2500平方米的土岭,相传为刘备儿子阿斗之墓。1993年2月,一伙打着“挖药材”幌子的盗墓贼打破了墓穴的安静,随后,当地在报批手续后,对此处墓葬进行了抢救式发掘。
经过发掘、考察,这里确实是一处古墓葬,但并不是传说中的阿斗墓,而是家族墓群。其中有10余座墓葬,当年对其中6座进行了发掘,出土了200余件铜器、铁器、陶器、漆木器、玉器、琉璃器和纺织品。
而大量的珍贵文献,正是在6号墓中发现的。考古人员如此回忆当时的情形:“在清理足部时,一堆散乱的木牍和竹简暴露出来,根据其上有粘连的织物纤维,我们估计入殓时,它的外面应有方缇包裹。部分竹简上还有残留的编绳痕迹,少数竹简已经断裂为数节。木牍字体十分清晰,木牍的表面还呈现出一层淡淡的油光。木牍虽然叠压在一起,取出时仍有弹性,写在两面的字并没有磨损和粘连的现象……”
经过清点,墓葬中包括133枚竹简和23枚木牍,共22种文献,所记载文字近四万字,内容极为丰富,共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是东海郡行政文书六种:《东海郡吏员簿》《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东海郡下辖长吏不在署、未到官者名籍》《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等。第二类是私人文书:《赠钱名籍》《借贷书》《君兄衣物疏》《君兄缯方缇中物疏》《君兄节司小物疏》《无名氏衣物疏》等。第三类是术数文献。此外,还有一篇汉赋佚篇《神乌傅(赋)》。
这些简牍是研究西汉末年政治、经济、军事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第一手资料,那是谁将这么多文件随葬在墓穴中呢?
这位墓主人,正是一位叫师饶的官员。在西汉成帝元延年间,师饶,曾担任卒史、法曹、功曹史等职务,主要管理对象就是东海郡。东海郡属于徐州刺史部,西汉晚期最盛,师饶官至功曹史,不仅掌握职官选举,甚至也执掌包括上计、武备、钱谷、赋税等大权,虽然品级不高,但是地位非常重要。
但这样一位“郡之极位”的官员,却因为一场大病而陷入生活困顿,虽然有好友同僚接济,但最终在患病五年后去世。虽然生活最终陷入困顿,但这样一位廉吏没有放弃自己的治理一方造福一方的梦想,于是将大量的文件资料带进了墓穴中,以便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处理公务。
正是这样一位官员,在墓穴中为后世人准备了一份大礼。
师饶墓中的简牍,就是中国考古史上,发现最早、最完整的郡级行政文书档案。专家们如获至宝,进行研究,其中一份叫《集簿》的文件,吸引了大家的关注。这《集簿》就是当地的人口户籍情况记录,文件显示了当地人口结构的不均衡。
例如,文中记录了当地有男子706064人,女子688132人,女子多7926人。性别比例可谓失调。不仅如此,文中记载,年龄80岁以上的33871人,90岁以上11670人,6岁以下262088人。
根据人口数推算,西汉东海郡80岁以上的占比3.26%,90岁以上者占比0.84%。2010年时,中国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80岁以上占比为1.57%(第七次普查时为2.54%),90岁以上占比为0.15%,比例都不如汉代东海郡。
正是这样的数据,让专家们大皱眉头。
百姓长寿,人孝和乐,这不正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表现吗?这不正说明汉朝的强大吗?
这专家“皱眉”的原因,还要从这人口数据背后的社会问题说起。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先秦时,社会上已形成敬老养老制度,汉代“以孝治天下”,《汉书·武帝纪》说:“孝谓曰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有廉隅者。”孝和廉都是中国人推崇的道德品质,“孝廉”还成了当时选拔官员的重要科目。在这样的风气影响下,朝廷对相应的法律制度进一步明确。
据文献记载,汉代无罪之人年满70岁后,将会得到象征朝廷优待的鸠杖,即“七十赐杖”。持鸠杖者不仅享有减免徭役、赋税,刑罚豁免权、见官不拜等政治特权,还享有种田经商减免赋税、免除各种租税等各种经济特权。史书记载,汉文帝时对年80以上者每月赐给粟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年90以上者待遇更优。
这一点不仅文献上有记录,在文物实物中也有呈现。例如在四川彭州、成都出土的汉砖上,就有持鸠杖老人从粮仓里领取粮食的画面。
可以说,西汉时只要一人持鸠,那么全家都能从中获得巨大权益。
家有一老,真的如有一宝。老人的地位提高了,家庭的待遇改善了,但新的问题也出现了。
在农耕社会,朝廷对于老人的优待政策越来越多,不仅流失大量税收,还要给予粮食等养老福利,如此朝廷负担必然加重。即便在当今社会,因为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养老金问题等也越发突出,何况是千年前的生产水平呢。
当然,西汉养老负担严重只是众多社会矛盾之一,西汉末年,政治腐败、土地兼并等原因之下的,财政危机愈演愈烈,社会矛盾越发凸显,最后让强盛一时的大汉走向了没落。
您认为尹湾汉墓简牍能揭开西汉没落真相吗?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