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主席收到一封信,说是杨开慧好友,看完署名后主席颇为感慨

历史的丰碑 2023-07-21 09:01:48
前言

在革命年代,杨开慧的一位好友,称毛主席为“润之哥”,本来并未参加学生运动的她也因为毛主席带领下逐渐参与到了其中。

伴随着杨开慧的去世,她的这位好友也是悲从中来,泣不成声,她找到杨开慧的六旬老母说:现在开慧去了,那我就是您亲生闺女!

再到建国以后,她给毛主席写去了一封信。

看着眼前的名字,主席也不自禁的哽咽了起来。

相识

1920年李淑一和杨开慧两人相识于这一年。二人都是在长沙福湘女中就读,是同班同学,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与李淑一父亲李肖聃可是老朋友了,因此李淑一和杨开慧自然关系也不会差了。

当时的杨开慧正与毛主席处于热恋中,而李淑一会很是亲切地称主席一声“润之哥”。此时的杨开慧受主席影响,成了一个进步女学生,杨开慧把一头乌黑的长发剪了,成了班里面唯一的短发姑娘,那时老师看到她后会忍不住去说她是“男不男,女不女”。

杨开慧是较早参加学生运动的,而李淑一一开始并不敢参加,直到有次,一个叫袁舜英的童养媳,因受不了家的欺凌投塘自尽,留下一封绝命书,而听闻消息的夫家却是没有任何解释,那会儿杨开慧实在气不过,就领着几名义愤填膺的同学去找毛主席。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同学们积极与袁舜英周旋,直到他们付出代价。

这让李淑一对对这位“润之哥”心生钦佩,也是从这时起,她就与杨开慧一同参加到了学生运动中。那时,两人就是学生中最帅气”、最有个性的姑娘。

1920年,杨开慧和毛主席结婚了,不久杨开慧就搬出了宿舍,可与李淑一的感情却未曾减少过半分。为了能够让姐妹有个好归宿。杨开慧开始四处帮她张罗对象,最后把目标锁定在了一个叫柳直荀青年上

这个叫柳直荀的出身名门,他的父亲柳午亭是位长沙名儒,最近一些年柳直荀一直跟着毛主席搞革命,这就让杨开慧有了接触,想去撮合他与自己的姐妹李淑一在一起。

在杨开慧介绍下,两人之间的接触也变得多了起来,没多久,二人就互相爱慕了。1924年时,柳直荀与李淑一便在长沙结婚了。

尽管说,结婚后的杨开慧的生活一直不太安定,跟着丈夫在上海、广州、长沙等地参加着各种运动,可只要他有机会,便会与李淑一聚上一次,那时,毛岸英还总会去称呼李淑一叫“姨。”

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它在临终前丝毫不畏惧敌人的大刀,说道:想让我脱离毛泽东,除非海枯石烂。”那时她29岁。

惊闻杨开慧死讯,李淑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她泪流不止,踉跄跄地赶到了杨家,望着杨开慧的母亲,她说道:现在开慧去了,那我就是您亲生闺女!

当时许多人对杨开慧的死,并不理解,始终无法想明白:一个女人怎么能对毛泽东痴情到这个地步,敌人只是让杨开慧脱离毛泽东而已,只要做了,就能保住自己的性命。要知道那时她上有6旬老母亲,下有3个儿子呀。

可是作为闺蜜的李淑一是理解杨开慧的,因为也就是在这一年,她也因丈夫原因,被关进国民党大牢中。在牢里,她做出的选择是与杨开慧是一样的,不愿说出任何组织的事情来,誓死也不肯与丈夫脱离。

中国有句老话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或许李淑一和杨开慧能成为至交好友,这就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吧。

924年10月31日柳直荀的结婚照,前排右三为柳直荀、右四为李淑一

在杨开慧的死后,李淑一也不禁开始担心起了丈夫的安全了,丈夫自结婚后没多久,便出去做任务了,然后就再没有回过家。在无数个日夜中李淑一都在默默地为他祈祷着,渴望着丈夫能够平安归来。

然而苍天不会去眷顾苦命人,1932年9月柳直荀在湖北监狱中被杀害。然而这个消息,李淑一是在第二年才从人口中得知,她并不愿去去相信,丈夫在信中明明说过:等环境再好一些,我就去接你和孩子们来天津的。

1933年夏季的一天,李淑一再一的次见梦到了丈夫柳直荀,泪水下意识的开始往下落着,打湿了枕头,他在梦里看到了丈夫不仅衣衫褴褛,而且他浑身是伤。

她强忍住眼泪拿起笔写下了菩萨蛮·惊梦》一词:兰闺寂寞翻身早,夜来触动离愁了。底事太难堪,惊侬晓梦残。 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醒忆别伊时,满衫清泪滋。”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成了李淑一的执念,那个与丈夫团聚的梦,她做了整整17年。

17年里,她一直在学校教书,她早已忘记了有多少人向她建议过去改嫁,可是李淑一总是会去说:再等等。

李淑一清晰的记得她与丈夫一直有个约定:一定要培养两个孩子上大学。

这个约定也成了李淑一此后最大的心愿。

图:柳直荀 图:柳直荀

一封信

新中国成立之初,李淑一收到了一封来自毛主席的信,从信中他得知了丈夫柳直荀已经牺牲的噩耗,她无法接受这一事实。

后来李淑一因为生活的拮据,不得不鼓起勇气给毛主席写去一封信。信中她表示自从丈夫牺牲以后,一个人养育几个孩子并不容易,希望毛主席能安排自己到北京去。

实际上,作为杨开慧的好友,李淑一这一请求并不过分,可是毛主席向来是面无私的。

在给李淑一回信中,毛主席说道:柳直荀的牺牲,抚孤成立,艰苦备尝,极为佩慰。但不必远道来京。

后来根据毛主席身边的卫士回忆主席在看到李淑一的这封信时候,也是颇多感慨,在看到“李淑一”三个字时,主席自然也就想到了杨开慧。

李淑一所没有料想到的是,她给毛主席写完第二封信后,她的名字也会为全国所知。

1957年《诗刊》杂志刊登了毛主席革命早期所创作的十几首诗词,李淑一自然也看到了这本杂志。

可是李淑一忽然想到,毛泽东和杨开慧刚刚结婚后那年,主席因为思念杨开慧写过一首婉约词,她只记得其中一句,其他的却是早已记不得了。

可主席为何不去发表这首词呢?是把杨开慧忘记了么?

出去对好友的无限怀念,李淑一再次鼓起勇气给主席写去了一封信,在信里面,李淑一提到了两件事。

第一,主席,看到您的几首诗已经发表了,我十分的喜欢,为此也写了一首词,希望您可以帮我去指正。

第二,我记着您与开慧结婚时写过一首《虞美人》,这首词里,我只记得“堆来枕上愁何状”,其他的内容都不记得了,希望麻烦您可以再帮我抄录一遍,我想收藏起来。

先看其一,也就是指上文说的1933年,李淑一梦到丈夫柳直荀牺牲后,写下的那首《菩萨蛮·惊梦》一词。

信中的第二点,那首《虞美人》是杨开慧在收到毛主席的词后,兴奋之下给好友李淑一分享,所以她才会有印象。

那是在1921年毛主席与杨开慧刚刚结婚,却又不得不外出时,主席对新婚的妻子思念至极,提笔写下了这首《虞美人》。

可意外的是,毛主席在给李淑一的回信中却并没有抄写原来的这首词,而是新写了一首《蝶恋花》。

信中主席的大意是说:此前开慧所述的那首词写的并不不是很好,就不用去抄写了,我新做了一首词。这首供你收藏。如果你有时间,记得代我去开慧墓上看望。

1957年5月,在长沙教书的李淑一封信,她站在长沙市第二女中初三的教室,十分激动的对屋里的学生们说道:同学们,主席给我来信了!

这一句,一下子就让班里的学生们愣住了,真的吗?可是信封上边写的赫然是中央委员会,接着淑一拆开信封,只见上面苍劲有力的写着三个大字:毛泽东。

随后,李淑一站在了讲台上读起来那首《蝶恋花·游仙》,在读完第一句后,在场的学生们都不禁嚎啕大哭起来。

只听李淑一念到: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图 | 李淑一

1963年12月时,民文学出版社在即将出版《毛主席诗词》时,把“游仙”二字删去,同时也把“赠”改为了“答”,也就成了《蝶恋花·答李淑一》。

一时间各大报刊相继转载,郭沫若大先生也毫不吝啬赞美之词,他说道:这首词没有旧式词人的那种靡靡之音,恐怕苏东坡、辛弃疾的豪气在这首词面前也要望尘却步。

随着这首词的轰动,李淑一这个名字也开始火遍大江南北所有人都知道了李淑一与杨开慧只见的故事。

在这首词发表以后,,李淑一有感而发的说:我是在想念牺牲了的亲人们,主席信中告诉我说烈士忠魂也会因人民革命的胜利而高兴。主席词中,写出了烈士的伟大革命精神,主席是真正了解他们的。”

毛主席尽管说没有直接在物质上帮助李淑一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可是这首词也给了李淑一带来了许多生活上的便利,当然,这也并非是主席本意。

事实上,主席对李淑一是有过特殊关照的,1954年,毛主席就曾向中央文史馆推荐过好友李淑一,可是想进文史馆有着严格的要求,于是就被馆长给拒绝了。

再见李淑一

李淑一直都铭记着毛主席对她的帮助,在最艰难时,是是毛主席的帮让她渡过难关,伴随着《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词的流传,学校里面的所有人也知道了她与毛主席的情谊,会在生活上常常去照顾她。

当时的李淑为此也是感到受宠若惊,可这些老师们却觉得这是应该做的,还会时常笑着说道:“毛主席他多会儿来看你啊,说不定到时候我们也可以见见主席呢。”

实际上对于无数的老百姓来讲,他们只见过主席的照片,要是有机见到他本人,那绝对是一件让无数人感到幸福又激动的事情。

1959年6月27日,毛主席在长沙停留时,特地去蓉园见了李淑一一面,当时的李淑一也很是开心,尽管说她和毛主席已经多年未见,可是那股子熟悉感却是在见面的一霎那间就涌上了心头。

当李淑一这位穿着普通,年近6旬的女子出现时,在场众人都不禁有些疑惑,她是谁?

这时毛主席满脸亲切的,把她向在座众人介绍道:“这个人就是李淑一,她是开慧的好朋友。前两年把怀念直荀的词寄给我,我就去给她写这首《蝶恋花》,这是完全是按照她的意思所写的。”

那天,毛主席还与李淑一合影了一张,留以纪念,吃过饭以后,毛主席就去邀请李淑一看湘戏,随后便握手告别。

尽管说两人这次见面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不过李淑一却是终身难忘。这次的见面给她留下了太多记忆了,主席还是像以前一样平易近人,她是发自内心的敬佩着主席。

这一次的芙蓉园与主席的相见,李淑一也是感慨颇多,她写道:忆昔长沙识伟姿,重逢已是盛明时.......九霄杨柳春常在,附骥深惭蝶恋词。

1959年9月17,李淑一暂时住进了北京儿子柳晓昂家中,眼看着即将到建国十周年,李淑一内心也是十分的激动,她渴望着能够登上天安门城楼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同时她也很想再一次的见到毛主席,于是她就决定给毛主席再次写去一封信。

作为一名烈士的家属,提出想去天安门城楼看一看过分吗?

可是毛主席却是回信道:

淑一同志:

你的信我收到,诗也读过了,十分的感谢!观礼及上天安门之事可能不行,让我去问一下情况看看,假如我没有回信,那就是是不行了...一星期以后,如果有时间,就请你来此一叙。如果没有时间,那则作罢,以后还是有机会见面的。

祝健。

毛泽东

九月廿七日”

这封信写的很是客气,“感谢”,“有机会见面”等等,都可以看到毛主席对李淑一的尊重,可同时也有4个字,是那样的扎眼:“可能不行”。

从内心来讲毛主席是希望李淑一来的,可是在建国以后,什么人能道天安门观礼,却是有着明确规定,毛主席并不愿太过插手,可这一次他还是愿意去为李淑一去问问。

在很多人看来主席问过,那肯定是可以的,可主席又为何会说“可能不行呢”

要想弄清楚这件事,从1954年的毛主席给秘书田家英一封信中得出结论:李淑一女士,长沙柳直荀同志的未亡人,教书为业.......有人求我将她荐到文史馆为馆员,文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人,没有录取,未便再荐。

注意看信件中的这句:我荐了几人,没有录取,未便再荐,毛主席并非是没有推荐过人,而是这些人没有达到任职要求。

而主席是从来不愿以命令方式让人执行这些事情的,所以即便毛主席也很想让李淑一去天安门,见证建国十周年,可是毛主席并不会去违反规定。

在长沙这块土地上,李淑一的声望一直都很好,不仅是相夫教子,去照顾父母亲,她还会时常去关心自己的亲友,所以她的弟弟妹妹们对这位辛劳的大姐向来尊敬爱戴。

在李淑一父亲去世时,把长孙李清秉任托付于她,让她去培养,而李淑一也没有辜负父亲的重托,一直到李清秉这个大侄儿培养到大学毕业。

不仅如此,她一直未曾忘记过与柳直荀的约定:把孩子们送去大学。后来她完成了对丈夫的承诺,1945年她的女儿业于蓝田师范学院(也就是如今的湖南师大),1950年她的儿子毕业于上海交大。

在学校里的工作,那更是桃李满天下。

1976年9月9日,这是个无数人悲伤的日子,在这天伟大人民领袖毛泽东永远的离开了我们,那时正在上海妹妹家中做客的李淑一惊闻此噩耗,

图 | 晚年李淑一

她悲痛欲绝,当即就决定去购买前往北京的车票,到人民大会堂与毛主席做最后的告别。

在毛主席离世的第二年,李淑一就被聘请为中央文史官员,这或许也算是完成了毛主席生前的愿望之一吧,

李淑一她一直记着毛主席的教诲,在北京兢兢业业的工作着,几十年如一日,她的许多学生在来北京时也会去看望她。

然而岁月是无情的,1997年6月13日,李淑一离世了,享年97岁。

在她追悼会现场,她所教导过的学生们吟诵着《蝶恋花》这首词,用来和这位可敬的老师做最后的告别。

1 阅读:102

历史的丰碑

简介:有些人我们要永远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