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的大碗娱乐文化传媒公司迎来了它的诞生之日。
作为老板的贾玲,这一天也终于握住了自己演艺生涯的方向盘。
她心中的火焰也在同时燃烧起来,决定创作一个倾注了深厚情感的小品剧本,《你好,李焕英》。
贾玲与张小斐,既是合作伙伴,也是无话不谈的朋友。
在贾玲的心中,张小斐就是《李焕英》的不二人选。
然而,当小品《李焕英》首次呈现在观众面前时,它并未如预期般获得热烈的回响,反而有些观众表示过于煽情。
这对贾玲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于是,她决定将小品扩展成一部电影,将那份深深的情感与思念注入更广阔的银幕世界。
就这样,《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诞生了,它不仅带给了贾玲和张小斐巨大的成功,也深深地触动了观众的心灵。
然而,在顶峰之际,贾玲选择了隐退,她希望能改变自己,以全新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
她说:“下一次露面,我一定要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如今,贾玲的新电影再次引发热议,那个曾经胖乎乎的她,究竟变为了何种模样?
1.
1982年,贾玲出生在湖北襄阳的一个普通家庭。
贾玲的童年充满了自由与欢乐,整天与小伙伴们玩耍,追逐小狗、逗弄小猫、赶鸡赶鸭。
她的嘴巴几乎不停歇,手中永远有吃的。即使在换牙的时候,她依旧无法抵挡美食的诱惑,抱着大苹果或甘蔗啃得津津有味。
但奇怪的是,就是这样顽皮好动的小丫头,在看《曲苑杂坛》的时候,她就会变得异常安静。
那个时刻的她,仿佛被魔法般定住,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视屏幕,无法自拔。
那时的她,心中种下了一颗与表演结缘的种子。无论是玩乐还是吃食,都无法阻挡她对表演的热爱与追求。
在生活的舞台上,她总是那么投入,无论是人物角色的细微表情,还是背景音乐中的每个音符,她都能巧妙地模仿,栩栩如生。
每每在家人面前表演,她总能引发一片欢声笑语。
那些时刻,家人的赞赏和欢乐成为她表演的最好回馈,也让她对自己的才华更加自信。
从小,她就立志要成为一名杰出的演员,艺术之路在她心中燃烧。
尤其是她的母亲,对她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给予了全力的支持。
在母亲看来,即使家境并不富裕,但每个孩子都应该有追逐梦想的权利。
2000年,18岁的贾玲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踏上了艺考之路。
然而,生活却给她上了生动的一课,她并未如愿进入心仪的表演学院。
但这个挫折并未击垮贾玲,反而让她更加坚定。
她知道,失败只是成长的垫脚石。
接下来的日子,贾玲将自己沉浸在表演的世界中,如饥似渴地学习。
2001年,她再次挑战中央戏剧学院,这一次,她为自己准备了“双保险”,同时报考了戏剧班和喜剧班。
皇天不负有心人,她以出色的成绩通过了两个专业的考试。
然而,命运却和贾玲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当学院给她时间考虑选择哪个专业时,她的母亲李焕英在电话中与学院老师沟通。
母亲李焕英知道女儿对戏剧的热爱,所以在电话里确认了选择“戏剧班”。
遗憾的是,母亲的普通话带着浓重的湖南口音,“戏剧班”被老师听成了“喜剧班”。
这个误会,让她的梦想与她擦肩而过。
当贾玲得知这个消息时,她的世界仿佛瞬间崩塌。
她埋怨母亲为何不等待她回来再做决定,为何要让这样的误会发生。
然而,母亲却用她那质朴而深沉的爱给予了女儿最温暖的回应:
“孩子,人生就像一场戏,有喜有悲,有起有落。重要的不是我们演什么角色,而是我们如何去演。即使在喜剧中,也能找到生活的真谛和艺术的无限可能。”
母亲的话如同一盏明灯,为贾玲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她明白,艺术的路并不容易走,但只要心中有爱、有梦、有坚持,即使是在喜剧的世界里,也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于是,贾玲选择了向前走,不再埋怨、不再遗憾。
2.
在喜剧的舞台上,贾玲尽情挥洒着自己的热情与才华。她的作品温暖着人心,让人们在欢笑中感受人性的真善美。
因为她明白一件事:无论身处何地、无论扮演何种角色,只要用心去演绎、去感受、去传递爱与温暖,那就是最动人的表演。
贾玲那一届的班底,是中戏首次开设的相声专业。
尽管有知名相声演员冯巩的鼎力支持,却也缺乏足够的办学经验。
这无疑给贾玲的梦想蒙上了一层阴影。
然而,面对既定的事实,她只能默默接受。
踏入中戏戏剧班的那一刻,她开始意识到,尽管相声班办学经验不足,但师资力量却是出奇的强大。
冯巩作为主导者,不仅亲自授课,还邀请了如侯耀文、姜昆等业界大咖为学员们指导。
这些老师们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他们的目标就是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相声人才。
正因为如此,贾玲所在的相声班,在中戏相声班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2003年,在北京相声小品大赛上,贾玲与王彤的合作节目《怎么了》荣获一等奖。
那时的比赛高手如云,其中包括了郭德纲和于谦的合作节目,他们获得了三等奖。
许多参赛者在赢得一时的光芒后便归于沉寂,贾玲也不例外。
毕业后,她在北京漂泊,找不到工作,只能住在偏僻又便宜的地下室。
即使这样,贾玲还是付不起房租。在那段日子里,因为没有钱交房租,白天她不敢出门,怕遇见房东。晚上也只好默默忍耐,连灯都不敢开。
之前,贾玲因上大学的学费而使父亲卖掉家乡的房子,也因为那生活的压力,她再也不愿看到家人的疲惫和辛酸。
而一直被贾玲最珍视的随身听,最后也只换来了二十块钱。
冯巩是贾玲的伯乐,他看穿了她的坚韧和才华,为她打开了新的舞台。
当《大话逗捧》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观众的笑声让贾玲无比欣慰。
2011年,贾玲带着《芝麻开门》再次登上春晚的舞台。
那是贾玲的坚韧和才华的见证。每一次笑声,每一次掌声,都是她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
后来,贾玲已经从那个阴暗的地下室走出来,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但她的心中,始终铭记着那段艰难的日子,那些馒头和清水的生活。
春晚的辉煌过后,贾玲深知,若要事业更上一层楼,就必须做出改变。
于是,贾玲决定挑战自我,她开始潜心学习小品和编剧等专业,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在《欢乐喜剧人》的舞台上,贾玲展现了喜剧的最高境界。
她的表演不再是单纯的逗趣,而是用生命去诠释喜剧的真谛。
辣椒、啤酒,这些在别人眼中难以想象的事情,贾玲却为了效果和观众的笑声甘之如饴。
她那股拼劲和执着,仿佛在说:“只要能让你们笑,我什么都愿意。”
3.
2016年,贾玲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大碗娱乐。开始投身于喜剧剧本的创作,其中注入贾玲最多心血的便是《你好,李焕英》。
这个剧本是贾玲的回忆。在贾玲读大学时,妈妈李焕英曾半开玩笑地说等贾玲出名赚钱了一定要给她买冰箱。
后来,妈妈李焕英又担心对贾玲来说冰箱太贵,于是便换成买一件绿色的皮大衣。
为实现妈妈的这个愿望,贾玲省吃俭用为买了那件皮大衣,但因为码数不对,又跑回北京换了码。
然而,当贾玲带着合适的皮大衣回到家时,她的妈妈李焕英却因一场意外离世。
那一刻,贾玲的世界崩塌了。
贾玲总说,在最困难的日子里,每天都想念妈妈。即使成名后,那种思念依然如影随形。
2021年2月12日,《你好,李焕英》终于在影院与观众见面。贾玲多年的梦,终于成真。
仅仅十天,这部影片便创下了40亿的票房奇迹。
而在上映的第57天,票房突破了54亿大关。
同时,贾玲,一跃成为了全球票房最高的女导演。
然而,自《李焕英》大获成功之后,贾玲却选择减少了许多工作。
除了几个已经签约的综艺节目之外,她仅参演了一部电影和一部春晚小品。
这样的工作量比起她以往,简直少得可怜。
后来,随着综艺节目《王牌对王牌》第七季结束之后,公众视线中已很难再看到贾玲的身影。
她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或许是为了更好地沉淀自己,或许是为了寻找更多的创作灵感。
如今,消失两年的贾玲带着自己的新电影《热辣滚烫》卷土重来。
在最新曝出来的剧照中,贾玲整个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身体瘦了好几圈,颜值也是直接跻身女神行列。
至此,贾玲也算是完成了当初消失时许下的“一定减肥”的承诺。
用坚持塑造喜剧之花。贾玲这个名字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国喜剧界的一颗耀眼明星。
她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她对梦想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
在追逐喜剧之梦的道路上,贾玲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与困难,但她从未放弃,用坚持书写了自己的成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