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难以预料的就是人的命运。
最充满魅力的也是人的命运。
因为命运就像是一个盲盒,你不打开,就永远也猜不到里面装的是什么;可命运有时也不像盲盒,因为你打开盲盒看到的是一个结果,可在命运中,你能看到的只有过程——变化莫测、难以预料、匪夷所思的过程。
就像胡金铨一样,光看他的前半生,你永远也想不明白这样一个大家族中的阔少爷、混迹于香港的小人物,最后居然会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国际最出色的50位电影导演之一。
可如果你看完了他的整个人生,你可能会不由自主的惊叹:“啊,原来这就是命运的魅力!”
大家族中的阔少爷1932年,北平。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刘庆云生下了一个小男孩。守在门口的胡源深听到孩子的哭声后,松了一口气。这是他的第三个孩子,也是他唯一的一个儿子。孩子出生后,胡源深请来了同住在一栋大院的六哥胡源汇及他的家人。在众人的见证下,孩子按照金字辈排行,取名叫胡金铨,在同辈中排行第九。
胡金铨出生后没多久,就被父亲胡源深带到了河北井陉的煤矿坑。胡源深年轻时曾在日本留过学,归来后凭借自己的专长在井陉的煤矿坑当技师。所以,当胡金铨跟随父亲到达井陉后,就在当地读起了幼儿园。
在胡金铨读幼儿园的这段期间,他的父亲胡源深则一心想着如何发展民族工业,而恰好当时的河北省政府也有如此想法,于是经过一番谈判和计划后,河北省政府决定与胡源深一起在磁县合办一个矿坑。就这样,年幼的胡金铨又被父亲胡源深带到了磁州矿坑。
胡源深在磁州矿坑,胡金铨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阔少爷的身份。因为磁州矿坑占地面积宽广,又地处偏僻,每当深夜降临时,总会有土匪和野狼出没,所以省政府派来的警卫人数比整个磁县的警察还要多。因此,每当胡金铨离开矿坑去周围玩耍时,立马就会有两个荷枪实弹的警卫专门跟着他,保护他的人身安全。
有一次,胡金铨在矿上转悠时,忽然看到天空中有一只苍鹰极速飞扑下来,一爪就将矿坑中散养的一只母鸡抓到了半空。也就在这时,跟着胡金铨的警卫立即端起枪,瞄也不瞄便朝着苍鹰开了一枪。枪声刚响,矿坑中的所有人都在瞬间沸腾起来,一个个拿起枪紧张的朝着四周巡视,以为是麻匪来偷袭了。
事后,开枪的警卫被胡金铨的父亲训斥了一顿,而胡金铨也在这时才明白,他看起来很好玩的事情,其实能把别人的胆儿吓破。
胡金铨胡金铨在磁州矿坑度过了一个有趣的童年。可好景不长,随着时间到了1937年,日军攻至,胡金铨又随父亲胡源深撤到了邯郸。
邯郸离胡金铨的祖家永年很近。他父亲胡源深在经营磁州矿坑的同时,在邯郸又开了家名叫“益丰”的面粉厂。这家益丰面粉厂,是他父亲胡源深独资经营。在当时,是河北省数一数二的大厂,它产出的面粉,除了供销邯郸、天津之外,还会用船运到上海、广东等地,有时甚至还会出口到日本。但后来,这家面粉厂被当时的华北傀儡政府给没收了。
1938年,经历了一番迁移之后,胡金铨进入了府学胡同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又进了北平汇文中学读书,一直读到了高二。
这一年是1949年。也就是从这一年起,胡金铨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他从阔少爷一落千丈,成了一个居无定所、屡遭解雇的小人物。
混迹香港的小人物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正在汇文中学读高二的胡金铨拿到了美国科罗拉多州代顿学院的入学申请书,并且申请成功。而就在胡金铨准备动身前往美国去读书时,他的一位表哥忽然来到了他们家,一见到胡金铨,就问他要不要去香港玩一玩。
对于表哥提起的香港,胡金铨并不熟悉,但不知因为什么,他没有任何犹豫就立即答应了下来。于是两人悄悄合计了一番后,便着手申请去往香港的通行证。但让胡金铨没想到的是,在申请通行证的期间,事情发生了变化,他的表哥突然考上了人民大学。所以,当通行证下来的时候,他的表哥就改变了心意,不想再去香港。
表哥的临阵退出让胡金铨很是恼火,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去往香港的决心。于是,在1949年11月份,17岁的胡金铨背上行囊,只身一人坐上了去往香港的客轮。
许多年后,胡金铨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讲起这段往事时表示:当时他并不清楚为什么要去香港,反正表哥提起后他就去了,完全不清楚到底是因为什么。
游轮经过了几天的行驶之后,终于在香港的码头靠了岸。上了岸后的胡金铨,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联系曾在北平一起读过书的同学王大勇。王大勇是王新章的儿子,而王新章是中国航空公司香港站的总经理。胡金铨联系王大勇,就是希望王大勇能够凭借父亲王新章的关系,给他解决一下住宿的问题。
王大勇没有让胡金铨失望,他拜托父亲王新章,把胡金铨安排在了香港九龙半岛酒店居住。这段时间,胡金铨过得还是很滋润,他还是那个阔少爷。所以,他还是想继续读书书。于是便到香港得理工学院升学,但因为不获准考试,被理工学院拒之门外。
这是胡金铨遇到的第一个挫折。紧接着,另一个挫折接踵而来。
1950年,王新章辞去了香港站的总经理。而凭借王新章关系居住在香港九龙半岛酒店的胡金铨立马就被扫地出门。从半岛酒店出来后,胡金铨用仅剩的一点积蓄,在北角康复公寓租了间小房子。
解决了住所之后,柴米油盐又成了胡金铨的难题。为了不流落街头,不饿死他乡,胡金铨在一番思量后,在一家名叫“嘉华印刷厂”的公司,找了个做电话簿校对的工作。
从这时起,胡金铨就从北平的那个阔少爷,变成了混迹香港的小人物。而这小人物的历程也才刚刚开始。
进入嘉华印刷厂之后,胡金铨暂时算是解决了生计问题。但在第二个月,人事忽然找到了胡金铨,告诉他,他被开除了,原因是脾气太过倔强。
就这样,胡金铨带着一脸懵离开了嘉华印刷厂。等回到了康复公寓后,房东又忽然找到了胡金铨,告诉他,该交房租了。这时胡金铨才发现,他已负担不起公寓的房租。于是,他又背着大包小包,从北角的康复公寓搬到了九龙界限街107号。
在这里,胡金铨认识了蒋光超、马力等人,并在日后与这些人结拜成了异姓兄弟。
胡金铨搬到限街107号后,见到了蒋光超。蒋光超比胡金铨晚几个月到香港。到达香港之后,蒋光超就一直从事着与演员相关的工作。所以,当两人在闲聊之中,蒋光超得知胡金铨学过绘画,于是便介绍胡金铨到龙马电影公司为电影《我这一辈子》绘看板。
这是胡金铨第一次接触电影行业。可就当他陶醉在电影的魅力当中时,剧组的负责人又找到了胡金铨,告诉他,他可以卷铺盖走人了。原因事后胡金铨才知道,原来蒋光超当初介绍他时,告诉剧组的负责人,胡金铨是专业人士,所有关于广告的事情胡金铨都会。但事实是,胡金铨只会画一点画。
所以,胡金铨又一次被解雇了!而这次的工作才仅仅维持了半个月,他又要为生计问题头疼了。
但命运就是如此有趣!当你心灰意冷,对一切都已失望的时候,它会突然带给你一些难以预料的事情,让你重新燃起希望。
所以,居无定所、屡遭解雇的胡金铨,也在这个时候再次迎来了决定他未来人生道路的转折点。
享誉国际的大导演1951年,刚被龙马电影公司解雇的胡金铨,又找到了一份为小学生补习英文的临时工作。在工作的间隙,胡金铨时不时的会画些海报,怀念一下之前在剧组的日子。
有一天,胡金铨在学生背写单词的时候,耐不住手痒,便将之前未完成的海报拿了出来继续绘画。而恰好此时,学生的父亲推开门走了进来,一眼便看到了胡金铨画的海报。胡金铨当时心里一凉,觉得又要被解雇时,学生的父亲却突然告诉胡金铨,画的很不错,他很喜欢,并且还邀请胡金铨去帮他。
事后,胡金铨才知道,这个学生的家长原来就是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的厂长——沈天荫。
受到沈天荫的提携后,胡金铨再一次回到了电影行业。他进入了长城电影公司的“美工科”,干起了“陈设”一职。
在去长城上班的第一天,胡金铨遇到了“中国动画片之父”万古蟾。万古蟾当时是长城“美术科”的主任,正是胡金铨的顶头上司,后来也成了胡金铨的美术老师。胡金铨在科室遇到万古蟾之后,万古蟾告诉他,他的座位之前是李翰祥坐的。
胡金铨与万氏兄弟当时胡金铨并不认识李翰祥,他也更没有想到,日后他会跟这个叫李翰祥的男人结拜为异姓兄弟。
1953年,胡金铨完成了四部电影的美术设计后,被转到了永华电影公司。永华电影公司当时正在筹拍一部名叫《吃耳光的人》的电影,胡金铨转到永华后,就被安排到该剧组,去为该部影片做美工和装饰。
去剧组上班的第一天,胡金铨见到了导演严俊。严俊比胡金铨年长15岁,也是在1949年从北京乘船来到香港的。所以,当严俊一看到说着一口京片儿的胡金铨时,瞬间有了好感,再加上胡金铨年轻、帅气的形象,使得严俊当场就提议胡金铨出演影片中的一个角色。胡金铨受宠若惊,赶忙告诉严俊,他不会演戏,他是来当美工的。没想到,严俊听完这话后,却笑着告诉胡金铨,他这种人最好应该是演戏,而不是当美工。
因为严俊的这句话,胡金铨出演了《吃耳光的人》这部影片,从而结束了他的美工生涯,踏上了演员的道路。而就在影片开拍时,胡金铨才发现,原来这部影片的副导演就是李翰祥。
胡金铨与李翰祥李翰祥比胡金铨大6岁,也比胡金铨早两年来香港。当胡金铨还在印刷厂校对电话簿时,李翰祥已经干遍了美工、演员、配音等多个职位。这也是胡金铨和李翰祥为什么能结拜成兄弟的原因之一:因为两人不仅坐过同一个座位,跟过同一个老师,而且在香港的经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也正是因为认识了李翰祥,胡金铨对编剧和导演这两个职业生起了极大的兴趣。
1954年至1961年,在这期间,胡金铨又当演员又当助导,同时在十几家电影公司之间辗转,接触了数十位极具才华的导演、编剧,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大量的拍摄、写作的技巧。同时,胡金铨又学习了各国电影大师的理论书籍,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到了平时的实践当中。
就这样,这时的胡金铨已经具备了一个导演的实力,但他始终却得不到一个执导电影的机会。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1962年后,才发生了转变。
1962年,香港。有一天,邵氏公司负责人给李翰祥和胡金铨打去了电话,让他们来公司谈点事。李翰祥和胡金铨听后,乘着车赶去了邵氏制片厂。途中,李翰祥忽然告诉胡金铨,邵氏老板要求他一个月内拍出《梁山伯与祝英台》。胡金铨听后吃了一惊,刚想问李翰祥怎么这么着急时,李翰祥拿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剧本撕成了两份,胡金铨还没搞清状况,李翰祥就把其中一份丢给了胡金铨,并告诉他,让他帮忙拍一半。
就这样,胡金铨和李翰祥合作,以导演的身份执导了人生第一部电影。在此之后,胡金铨又独立执导了《大地儿女》和《大醉侠》这两部影片。
其中第一部影片《大地儿女》上映后,获得了第四届金马奖最佳编剧、最佳剪辑及最佳发扬民族精神特别奖。而第二部影片《大醉侠》,则让胡金铨一举成名,成为了和张彻并列的“绝代双骄”。
侠女花絮照之后,胡金铨的导演生涯就一路高光,先后执导拍摄了《龙门客栈》《侠女》《山中传奇》《天下第一》等多部冲出国际的经典影片。这些影片不仅让他拿下了诸多的国际大奖,也让他在1987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国际最出色的50位导演之一,排名第27位。
1997年1月14日,胡金铨在台北荣民医院因病去世,享年65岁。
胡金铨去世后,世人赋予了他很多的称号,例如“中国的黑泽明”、“大侠胡金铨”等等,这些称号肯定了他对中国电影的贡献和影响,也证明了他的励志和坚强。同时,也展现出了命运的魅力。
试想想,如果当初胡金铨没有去往香港,那他会是什么样呢?是像他父亲一样去留学,回来后成为一个专攻工业一体化的实业家?还是像他伯父及哥哥姐姐一样,成为手握大权的政府高官?
谁也猜不准,因为命运就是这么难以预料!但是,命运总是会因为一个极小的选择而发生一系列的改变。
正如电影《蝴蝶效应》中的那句台词:“即使细微如蝴蝶鼓舞,也能煽动千里外之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