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被迫”和妈妈一起看《看了又看》的朋友在哪里?
作为央视当年引进、译制的长篇韩剧,《看了又看》和稍后一些的《人鱼小姐》,可以并尊为那一代年轻人的“韩剧开蒙鼻祖”。
一百七十集的篇幅,长达3个月的播放跨度,和并未因此被“吓退”的庞大观众群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在如今看来几乎难以想象的“耐力考验”,恰恰证明了当年的韩剧“经典”之所在。
时隔二十年,重看这部剧,我有了和当年截然不同的感受。
而当年对银珠这个角色怀有的“同情之心”,也开始变得更加更加复杂。
首先,银珠是谁?
贫寒之门郑家的二女儿,医院的护士,后来嫁给了“上流阶层”朴家的长公子朴基正。
那么,为什么说银珠“缺爱”呢?
因为她作为家中的第二个孩子,从小被妈妈送到乡下的奶奶家。读书时回到妈妈身边,发现妈妈的爱已经全部分给了姐姐金珠和弟弟明元。尤其是对家中的长女金珠,妈妈几乎给予了这个家庭所能给予的一切——
最好的教育资源,让她去读国文研究生;
最大程度的物质满足,让她穿名牌、戴名牌;
同时也对金珠抱有最高的期待——毕业后发表小说,争取一举夺魁,再嫁给一个“金龟婿”。
郑银珠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长大,她努力、勤奋,试图通过表现自己的能力,来获得母亲的关注,却很不幸,总是以失望而告终。
在失望、愤怒的情绪中长大的银珠,养成了好强、多疑的性格。这种性格底色,直接影响了她日后的生活。
我记得很清楚的一幕,是银珠的母亲在知道了女儿在和检察官交往后,给她抓了一副补药。
这在银珠看来,简直是莫大的幸福。
于是在和朴基正见面时,故意问他,我身上是不是有药味?
怎么,你身体不舒服吗?
不是,是妈妈给我抓补药了。
这句话我听到之后格外动容。
一个缺少关爱的人,当你给她一点点,她以为就是整个世界。
当银珠感受到,找一个优秀的男朋友,除去能为自己“扬眉吐气”以外,还能获得久违的,母亲的关注,她怎么可能还会放弃?
她牢牢抓住这个男人,就等于抓住了她渴望已久的母爱。
郑银珠最爱的,始终都是她的妈妈;
而她心中最恨的,也始终是她的妈妈。
因为个人条件和家庭条件的悬殊,朴家反对郑银珠和朴基正的婚事。
于是郑银珠开始“努力”。
她怎么努力?
擅自决定到朴家,和朴家的母亲和奶奶“培养感情”;
在不被认可的情况下直接改称呼,唤“爸爸、妈妈”;
去朴家做饭,展现自己的厨艺;
讨好奶奶,找一个能为自己撑腰的人。
在私下约见朴家的父亲时,这位父亲善意提醒了银珠:
你做得太过,反而会让人反感。
啥意思?
过犹不及。
有时候我在想,郑银珠算一个“聪明人”吗?
如果她足够聪明,为什么总是做出让人无法理解、无法接受的行为?
她的目的明确、行动力超强,还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忍耐力,但她最致命的弱点,恰恰是“用力过猛”。
有人问,郑银珠和薛宝钗是不是很像?
圆滑、世故,懂得曲意逢迎,但她却远没有薛宝钗聪明。
郑银珠从来不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在她看来,唯有努力这一条路。
她对待周遭的所有人,都是她与母亲较量的一个切面。
母亲从不给她回应,所以她“永远努力”。
努力的郑银珠,始终没有放过别人,也没有放过自己。
在朴家一致同意让他们结婚后单过的情况下,她仍然坚持和公婆住在一起。
在公婆都同意找一个保姆的情况下,她依然我行我素,要求对家务一窍不通的姐姐和自己共同分担。
她从来不说委屈,即便是身体不适吃了感冒药,不小心错过了时间,将牛尾汤煮糊,被婆婆训斥的情况下,她都从来不辩解。
婆婆怎么说她?
你只会说对不起,为什么不辩解?难道你心里就没有把我们当成一家人吗?
银珠的可怜,在于她不得已选择的“多面”,更在于她无法与人真正亲近。
银珠值得同情吗?
当然。她一切行为模式,都可以在原生家庭中找到源头。
但你会希望拥有银珠这样的朋友吗?
或许不会。
因为,她的努力,让人实在太累了。
关注“平分往事”,换个方式看经典。
我挺喜欢她,她努力,正能量,比其他人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