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会有一大波高校公布自己的新生数据,其中有几项数据非常值得关注,其中之一就是上海高校的本地生源占比。
上海高校每年在本地的招生比例并不高,特别是985/211高校。就拿同济来举例,每年总招生数有四千多,但在上海只招500多个,仅占到了10%左右。上海九校中对本地招生比例最高的是上海大学,达到了38.4%,九校中的其他学校大多数都在20%以下。
(数据来源:各高校2023新生数据)
相比较而言,上海的二本院校对于本地的招生比例就比较高了,绝大多数上海本地生源的招生比例都达到了30%以上,本地招生最多的两个学校是上师大和工程大,人数都达到了2000+。上表中本地生比例最高的是杉达学院,本地学生的占比达到了65.81%。
所以,即使上海985/211数量不少,上海本地学生能够考上好大学的也并不多。历年基本在全市排名前2000名的学生能够上复交,想要进入上海大学,你需要在全市5W+名高考生中排到9000名。
说到这里肯定有家长抱不平了,凭什么上海本地的大学不能多招点本地的学生?这就涉及到教育资源的问题。
物以稀为贵
请大家试想一下,如果现在上海有超过50%的学生都能进入复旦交大,那复旦交大在大家心目中会是什么样的学校呢?
上海的大学本科扩招过很多次,但绝大多数的扩招人数都放在二本和民办大学,985大学扩招总是非常谨慎,招生人数有限。
究其原因不外乎优质资源是有限的。优质高校的教育体系也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基础和天赋,连高考成绩都考不好的学生很难适应优质大学的课程。
想要上个最差的民办本科,只要考到35000名就可以了,这个名次在全上海排到了80%,如果你高中三年不是虚度光阴,绝大多数同学都可以达到这个层次。
但想要考到211要排到全市9000名,这个名次并不是轻而易举能够达到的,会面临非常激烈的竞争。目前的高考填报志愿方式已经尽可能让学生考什么分进入什么层次的学校,进入名牌大学没有什么窍门,就是尽量获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