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完成一些战略挺进任务,这对于部队的不少指挥来说非常激动,因为很多指挥员都是鄂豫皖走出来的将领,自1932年离开家乡,如今15年过去了。家乡亲人是否还好,是他们记挂的。
如今能重返家乡,建立根据地,解放家乡,怎么能不高兴。
不过,此时调任已经从其他战场调集重兵,对大军展开围攻,他们的作战任务是非常重的。即便是离家很近,如果有战斗任务也无法回去相聚,也有将领在行军途中,利用休息间隙到家看看。
6纵17旅旅长李德生自1932年离开家乡时,家里只有父亲一人。他参军时才14岁,父亲膝下只有他一个孩子,他也很纠结。想当红军时怕当不上,心里着急,当了红军,要离开家,又犯难,留父亲一个人怎么办,自从母亲去世,他既当爹又当娘,父子相依为命,房子被反动派烧了,无力盖新房,他住着长工屋,李德生住在牛棚,过年过节,都没有地方团聚,父亲不知道留下多少眼泪,得知他当红军后并不反对。
虽然不反对,他心里时万分不舍的,因为当兵打仗就会有牺牲,而且他才14岁,一直跟自己生活。父亲哭了,很长时间没说一句话,把他紧紧搂在怀里。他知道,这一去也许还能相见,也许就是离别,怎么能不难过。
临行前,他嘱咐李德生要好好干,父子俩相对流了一阵子眼泪,就告别了。转业打仗2年,李德生16岁了,行军作战时连队住在他村不远地方,特意跑回去看父亲,父亲对他说,家里分田、盖新房了。或许是习惯了,与父亲再次分开,也没有那么难舍难分,但这次也是与父亲见的最后一面。
不久,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他跟着部队转移到川陕开辟新区。主力走后,敌人占领了一些根据地,很多红军家属受到牵连,李德生的父亲也在其中,最终成为无家可归的人,只能到处流浪打工,但还是被抓,受尽屈辱才被放出来。此时,身体已经不行了,去世了。
去世后,还是本家两位兄弟在乡邻中凑点钱,买口棺材安葬了。这些他都不知道,直到1947年回大别山后,才知道这些情况。
转眼15年过去,曾经还是少年的他,如今重返家乡,已经是身经百战的旅长。对于在家乡建立根据地,解放家乡父老乡亲,对他来说义不容辞。部队行驶到七里坪时,距离他的家很近,利用部队休息的2个小时,带着警卫回家看看老父亲。
当时,很多不明真相的老乡看到穿军装的人来,就一个个四散奔逃,战士们喊老乡不要怕,说是八路军,他又说自己是这里的人,大家才围过来,诉说着这些年的苦楚,他安慰老乡们部队打回来了,再也不走了,要重新建立根据地。
告别老乡后,就奔着自己的村,实际上他是不知道父亲住所的,因为他离开家时,属于居无定所。尽管后来父亲说给安排了房子,可他并没有住过,也不知道具体在哪。因此就打听本村的人,找到邻家大嫂,她不知道对方身份,就吓得藏起来。
警卫员找到对方后,对方还很紧张,说明来意和身份后,这位大嫂才安定下来,仔细回忆李德生。毕竟15年没见过,而且离开家乡时还小,人家或许也嫁过来不久,但对李德生多少有些印象,或许不记得面容了。
孩子们看得到他们不紧张,而且抢着看他腰间挎的手枪,亲热得很。
短暂的相聚,让他知道了家里已经没有亲人了,也或许没有了牵挂。父亲没有见到自己的如今打回来了,对他来说是遗憾的。对于在军中打仗,或许早已经习惯了生离死别的情感,但心里还是不由得一阵阵心酸,匆匆而来,匆匆走而走,迎接下一场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