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尔茨:将业务从中国转移到印度,德国企业警告:离不开中国市场

文史充电站 2024-11-04 09:29:27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编辑:大核有料

在本月25号的时候,朔尔茨不远万里来到印度访问,并和莫迪举行了双边会晤。

在双方交谈中,朔尔茨强调,将会引进印度的技术人才赶赴德国工作,而另一边的莫迪也对此事做出积极回应,同时,莫迪还有意引进德国企业加大对印度的投资。

莫迪本人还表示,印度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而当下是德国企业投资印度的最佳时机。

随后,在本月27号的时候,德国媒体就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朔尔茨主张把德国在华企业业务,转移到印度。

朔尔茨和莫迪会面之后,双方就对印投资这件事,可以说是郎有情妾有意,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或许德企大量投资印度将会成为现实。

但德国著名企业西门子的CEO,在接受媒体采访,谈及此事时,却直言不讳地提醒朔尔茨政府:德国企业离不开中国市场!

那么为何在中国与欧盟就关税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之际,朔尔茨突然放出这样的消息?德企业务转移到印度,真的是新的“机遇”吗?

德国的“去风险化”

“去风险化”这个词在近些年来的欧洲企业中十分盛行,尤其是在工业基础雄厚的德国更是如此,甚至就连德国的官方对华战略中更是多次被提及。

而朔尔茨也表示,德国推行“去风险化”并不是在搞贸易保护主义,而是通过在其他市场上实现德国经济增长的多样化。

再加上俄乌战争的爆发,德国失去了俄罗斯的廉价能源,造成制造业成本逐步飙升,将业务转移到海外,成了德国众多企业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

也正是这个原因,在这两年里,德国的出口经济接连陷入萎缩,在这个节骨眼上,德国为了避免重蹈对俄罗斯廉价能源依赖的覆辙,也试图降低对其他国家依赖。

而中国正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德企许多零部件、原材料的主要来源地就是中国,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德国企业选择把目光投入到亚洲的其他国家。

其中印度就是德国眼里的“香饽饽”,这是因为,印度人口规模已经来到全球第一,其国内不仅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且还存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巨大市场。

所以,在2022年的时候,德企在印度就投资了约250亿欧,约占对华投资比例的20%,而且在接下来10年左右的时间里,这个占比还会继续上升,预测可能达到40%。

再加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逐渐强大,与德国车企形成了事实上的竞争关系,种种因素的叠加,也迫使德国政府不得不做出改变。

在这一背景下,朔尔茨选择加深对印度的投资显然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且印度与德国之间也存在一个共通的点,那就是对外依赖这个点上。

一直以来,俄罗斯都是印度武器进口的主要国家,对俄式武器产生了严重的依赖程度,所以,朔尔茨此次访问印度,双方就加深两国军队的联系达成共识。

未来或许德国对印度的武器出口份额将会迎来一波增长,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印度对俄罗斯武器的依赖。

不过愿景虽然美好,但还是有许多现实因素需要德国方面认真考虑。

德企的担忧

在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这件事上,德国车企一直持反对态度,但这种反对声音在欧盟内部并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如今这件事已经在欧盟内部得到通过。

这也让德国企业产生了一定的担忧,虽然朔尔茨试图拿印度作为规避风险的国家,但德国企业对这件事的态度却并不乐观。

西门子CEO博乐仁表示,虽然德国相关企业也愿意在对印投资中提高整体收入的份额。

但现实是,印度的经济总量和人均GDP与中国之间都存在巨大差距,再加上两个国家人口数量相当,这就导致印度人的实际购买力是远不如中国的。

这也意味着,德国政府不管如何倡导所谓的“去风险化”战略,但尴尬的一个点在于,德企离不开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

而德国企业,尤其是车企,他们的目标客户基本是收入还算不错的中产阶层,相对而言,中国这个群体的数量要远比印度多得多。

所以,西门子这位CEO表示,即便德国要寻求供应链上的多样化,选择加大对其他国家的投资,但把在中国的业务转移到印度这种做法其实并不可取。

德国政府要做的应该是在保留原有市场的基础上,再去开拓新的市场,并且他本人也反对欧盟的关税政策,在他看来,一旦中欧双方陷入到关税竞赛的泥潭里,双方都会因此付出巨大代价。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用更少的资金获得更优质的技术服务,这是符合市场的客观规律的,如果一味地大打关税牌,不仅不会促进技术的发展,反倒会造成更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

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的发言人,在此前就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印度不会成为中国的替代品,德国企业前往印度投资的根源,也不是让印度成为中国替代国。

根据中德商会在今年年初发表的调查报告,虽然在华德国企业与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也有超过90%的德国企业表示,不会离开中国市场,而且在未来两年内,还要加大对华投资。

种种迹象表明,虽然朔尔茨与莫迪在对印投资这方面达成了一致,但现实因素始终是避不过去的坎。

再加上印度的投资环境实在是无法恭维,不少前往印度投资的外国企业,都被印度狠狠地坑了不少,这也是外资不敢涉足印度的一个原因。

就拿马斯克来说,他曾多次表示,愿意让特斯拉来到印度投资建厂,但话说出去那么长时间,但迟迟没有得到落实。

这样证实一点,意愿始终是意愿,只有真正落到实处才是硬道理。

结语

虽然当今世界局势并不太平,但这并不意味着各个国家之间不能实现合作共赢。

只有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共同竞争,共同合作,才能让科学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若只是故步自封,着眼于当下利益,不管任何国家,都逃不过衰落的命运。

参考:

环球网:主谈人才引进,朔尔茨率团访印,双方将开展第7轮德印政府磋商

台湾网:西门子CEO:将业务转去印度?德企离不开中国市场

参考消息:德企在亚洲难寻“中国替代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