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知否》,学会这么牛的说服之道

进金解读 2024-04-13 22:45:04

文/茹金

看《知否》,涨智慧。

孔嬷嬷教导姑娘那场戏,堪称《知否》中最精华的一场戏,不仅剧中的姑娘们和盛家长辈学会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观剧的列位还学会了如何教导(说服)人的逻辑方法。

那孔嬷嬷的教导到底高明在哪里?今天抽丝剥茧,仔细分析一下,只要你看进去,也能学会这么牛的说服之道!

首先,明确目的

孔嬷嬷是盛老夫人请来教导姑娘们高贵礼仪的,在原著小说中的面上目的更直接——是为了让盛华兰出嫁前,能学会如伯爵府这种门第高的婆家中盛行的“玩法”。

但这些并不是盛老太太的真正目的,盛老太太是想借孔嬷嬷之手提点盛纮如何平衡宅中“内斗”,把一碗水端得不那么偏。说到底,还是为了盛家的门面着想,毕竟盛纮是当家人,儿女是追随者,都需要有“长进”。

那盛家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当然是盛纮对妾室太过骄纵了——让林小娘这一房的派头都越过了大娘子,而且也因其偏心,儿女们相互争斗,有离心现象。

家和万事兴,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所以,孔嬷嬷要把这层道理讲透,还要让人彻底接受,尤其盛纮——盛家的掌舵人,他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贯彻下去;其次是让问题的本质露出来了,再提供解决方案。

其次,揭露问题的本质

孔嬷嬷用了好一手“以点及面”:姑娘们之间的斗嘴是“点”,盛纮的偏心是“面”。

不管原著小说的描述还是剧版中的演绎,事情的“挑头者”都是四丫头墨兰,“拱火人”是五丫头如兰,当这个火烧到一定程度时,“灭火者”孔嬷嬷才出现。

其实孔嬷嬷早就知道几个姑娘间的矛盾,只是一直按下不管,让这些矛盾最终激化变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这里运用的是《郑伯克段于鄢》中的技巧——让问题自己暴露出来,到了不得不除的地步,除掉就是最顺其自然的结果了。

《甄嬛传》中的大胖橘就用了这一招扳倒了年氏一族和那个什么亲王(忘记名字了)的势力,当时甄嬛因为了然了大胖橘的计划,还与大胖橘合伙演戏,复了华妃的势力,眉庄还因此生了气。

最后甄嬛躲到蓬莱岛,大胖橘肃清敌人后,甄嬛与眉庄才和好,大胖橘和甄嬛的情谊变得更深厚。

孔嬷嬷在姑娘们斗争最激烈的时候,把家长们请了出来,让他们一起和自己来剖析这个问题的本质。

这里的教训主要分两层:一层是对几位姑娘们的教导,第二层是对林小娘的训斥。

先说第一层,孔嬷嬷按从墨兰处着手,分析事情起因:

先肯定了墨兰的聪明、周全,也指出其心思不正:利用嫡庶之说来争宠——父亲的宠爱,却没有反向珍惜父亲的偏疼;喜欢拔尖冒头,只顾自己光彩,不顾全家姐妹体面,视为自私。

然后对盛纮说出来管家宅的基本道理:

“儿女众多的人家,父母最要一碗水端平才能家宅宁静,虽说姐妹之间要互相谦让,但也是今日这个让,明日那个让的,没得道理只叫一头让的,日子长了,父女姊妹免不了生出些嫌隙来。”

这就是借姑娘们的争斗行为来提点盛纮——这件事情的起因是因你平时待儿女们的不公正,所以她们之间有了“记恨”,才会有如今的矛盾。

看到盛纮确有愧疚之色后,才又点评其他姑娘的行为如何才是正当之举。

小说中,对华兰是叮嘱:媳妇是婆家的娇客,要学会靠自己料理平衡婆、叔、姑、公之间的关系;对墨 兰;对如兰是批评其暴躁脾气,让其懂得尊卑和大局;

对没有错的明兰也处罚,则是正式抬出大家规矩——“同气连枝,共荣共损”的道理。

至这里,第一层意思基本完尽了——主要是对几个姑娘各自的毛病做修正,但是真正的根儿还没有解决,于是林小娘坐不住,自己主动跳出来了。

这就是第二层,直接让盛纮看清楚自己行为有多错,才造成了家里如今的风气。

林小娘三件套“先认错,再示弱,以退为进,主动领罚”,以达到让盛纮怜惜、心疼再放过的目的。

可惜,今天的对手孔嬷嬷并不吃这一套,还直接以她做法,连盛纮一起给“敲打”了。

孔嬷嬷不客气地指出林小娘的两点错处——不懂规矩乱说话,知错犯错假服软。并意味深长地道出背后的原因:“莫非是仗着养了哥儿姐儿,自认自己高出众人一筹不成?”

同时给盛纮一个白眼,让其自行体会。盛纮接招,登时明白孔嬷嬷在提点自己对妾室的偏宠,左了家风争夺,让孩子们从根儿上就坏了正本儿。

盛纮终于明白根源在于自己的为夫、为父太偏,所以妻不成妻、妾不像妾,儿女各有私心;后来,盛纮也在私下里向孔嬷嬷请教了管家之道,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孔嬷嬷的一番教导,对林小娘的偏宠有所收敛。

最后,有的放矢的解决之法

找到问题的本质,才能有的放矢地把问题解决好。

盛家的根源就是当家主父盛纮的偏心,其他它管教方法还是得当的。所以,只要盛老爹有所收敛,儿女们在大是大非之前还都能周正。

以此可见,孔嬷嬷这一番行事的背后逻辑就很清楚了:先梳理清楚事件始末,然后找到根因,让矛盾爆发,最后给出方案解决。

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其实也很好用,职场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只是很多人应用时对火候的掌握和问题背后的根因看得不那么真切,还需要在事上多磨练和琢磨。

万事不离根本,很多事情本身就不复杂,复杂的是人心:太过理想和想要的太多,就会在问题中越陷越深,越来越乱。

最好的办法,就是跳出来找问题的本质,一切就了然了。

话说,几个姑娘在被训斥之后,各自的吸收情况也说明了各自的品性,也透出背后家长的高低。

原著小说中,华兰在王大娘子面前把孔嬷嬷好一顿称赞(这一段剧版是经由明兰之口说出)。肯定了孔嬷嬷的高明手段,也深深信服孔嬷嬷所传授的道理——为人处世中:立身为先,以理行事为本,要多长见识。

剧中明兰悟出了如下一番道理:

“林小娘抓住了父亲心头的关节,一切苦难由父亲担当 ……其实父亲心里明白,妻妾情谊再大,也大不过整个盛家的荣辰。

宠妾过头,只会让家宅不安,兄弟阋墙,若到了顶峰,还会累及官声。只要父亲想到这一点,即使林小娘是父亲心尖上的人,他也不得不罚。”

“您是让孙女学会日后立身处世的要领。”

不管是祖母这头还是王大娘子这边,都是从孔嬷嬷的教导中吸收到了一些行事之法。可是到林小娘这一房,风气就全掉了个——

林小娘直指孔嬷嬷是老太太叫来羞辱她们母女的,还说孔嬷嬷是要敲打她们这一房安稳些,不要有高攀的想法;

墨兰也是哭哭啼啼地埋怨父亲不疼她了,完全没有听进去任何道理,反而担心自此无人偏爱,自己的受宠地位不保。

最后林小娘俩的结论是:孔嬷嬷终究会走的,只要她们抓住盛纮的弱点,还是会任她们“摆布”。

这也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人生好坏的决定因素在人,不在事。

心正的人,行事自有章法,即使境遇糟糕,也能从中找到乐趣;心歪的人,凡事都偏,即使境遇顺遂,也会因自我私心弄出很多事端。

以上,共勉~



图/源于网络,侵删致歉

写于2022.9.10中秋节

0 阅读:0

进金解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