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周恩来饭后结账,发觉账单不对亲自去调查:以后不准这样做

演说会长 2023-06-07 10:10:12

前言

1973年9月16日,周恩来为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来到杭州。一阵费心的招待后,终于送走了法国客人,于是周恩来提议,去杭州有名的楼外楼吃顿便饭,自己请客。

图丨周恩来

“不对劲”的账单

楼外楼是杭州当地最有名的饭店之一,在当时就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那里的西湖醋鱼最是一绝,此次周恩来也算慕名而来。

见到厨师姜师傅时,周恩来的第一句话便是,

“西湖醋鱼天下闻名,你就给我们做个醋鱼吧。有醋鱼这个招牌菜就好,再多搞两个菜,千万不要搞多了,搞多了吃不完浪费。”

姜师傅看见周恩来点名要吃西湖醋鱼,心里也是激动得不行,小跑着回到厨房,准备大显身手一番。

不一会儿,西湖醋鱼上桌了,大家纷纷夹上一口放进嘴里,还没等咽下,就迫不及待地伸出大拇指,“名不虚传”!

后来还陆续上了干菜肉、霉千层,出生于浙江绍兴的周恩来看到这两道菜倍感亲切,“这是家乡菜,大家多吃一点。”

图丨高振普、邓颖超

因为周恩来千叮咛万嘱咐,一行人只点了这三道菜,没过多久,大家就心满意足地放下了筷子。

随后,周恩来招呼卫士高振普去结账,当地的浙江省领导一听,赶紧说,“不用总理付了,我们当地报销就好。”

周恩来拒绝,“说了我请客,当然该由我付钱了。”

饭店的工作人员看这个架势,知道坚持不收,周恩来一定会不高兴,于是,他们向高振普收了10.1元。

高振普付完钱回去后,周恩来问他付了多少,高振普说10.1元,周恩来一听这个数额就觉得不太对劲,于是,他亲自去到厨房。

一见到姜师傅,周恩来便说,“这么便宜,你们肯定会赔的”,可姜师傅不想收周恩来的钱,两个人推拉半天,

图丨楼外楼

最后,姜师傅实在拗不过了,伸出五根手指,表示多加5元钱,周恩来摇头,“这还不够,你不要骗小孩,你不收足钱,我就不走了!”

无奈,姜师傅只能又收了10元,周恩来不知道市场价,估摸着差不多了,便让高振普去交钱。

高振普付完钱后,看见旁边站了一个服务员,他凑过去小声询问,“如果是其他客人吃这一顿,要花多少钱啊?”

服务员其实也不知道具体数额,他粗略估计了一下,压低声音说道,“大概要30元左右。”

回去的路上,周恩来并没有因为补交了这10元而放心,他反而一直惦记着,“他们这种行为不好,就应该按照实际价格收费,也不知道20元够不够......”

图丨周恩来

高振普一听,决定把向服务员打听来的价格告诉周恩来,果不其然,周恩来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你去把钱补交了,告诉他们,以后不准这样做!”

于是,高振普在飞机起飞之前,给招待所留下10元,托他们转交给楼外楼。

楼外楼接到招待所电话的时候,周恩来已经上了飞机,电话中说,周恩来又留下10元作为饭钱。

姜师傅被周恩来的做法感动了,当晚,他认认真真地将饭菜按市场价一一计算,最后算出来只花了19元多一点。

随后,姜师傅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上面附上了菜价清单,表示一切都是真实情况,并将多出来的钱退还到了总理办公室。

图丨周恩来

周恩来的开销

说起来,这已经不是周恩来第一次给饭店算钱了,一般来说,不管周恩来走到哪里,吃的用的都会付钱。

1962年,周恩来在上海约见了几位党外人士,谈话结束后,周恩来留大家吃饭。

饭后,周恩来几次跟工作人员强调,说这是自己私人宴请老朋友,不是公事,一定别忘了出饭钱。

但工作人员认为,周恩来这次聊得都是工作,不应该算成私事,理应也不该付钱。

当然,工作人员了解周恩来的性格,因此并没有把心中所想说出口,只是答应后没有立马去交。

周恩来立刻看穿了工作人员的心思,他很认真地命令大家马上就去交钱,这时,大家才为难地说,这次出行只带了伙食费,没有带请客吃饭的钱。

周恩来没说话,工作人员小心地提了个建议:先让饭店记上账,等下次过来,一并交齐。

周恩来没说好也没说不好,他只是做出个规定,“以后出门,不管时间多短,都要带300元以备不时之需。”

后来,周恩来再次来到上海的时候,还不忘提醒工作人员,记得把上回的账补上。

图丨周恩来

不止是吃饭,同年,周恩来陪同外宾在苏州参观,地方上的同志们代周恩来给外宾买了些苏州糖果。

买回来之后,周恩来不忘询问,“这些糖果是不是按市场价买的?”

大家告诉他是按照内部价买的,周恩来马上说,“必须按照市场价结算,不然不要。”

在周恩来当总理的日子里,很多人会给他送东西,一般来说都是当地的特产,遇到这种情况,周恩来会命令工作人员全部退回,若实在盛情难却,他会照价付钱。

有一回,还是在浙江视察,当地农场的同志们知道周恩来爱吃豆角,就在地里摘了7斤豆角送到了机场。

工作人员知道时,已经来不及退回了,他只能硬着头皮把豆角带回了北京。

吃晚饭的时候,周恩来的餐桌上出现了豆角,他觉得奇怪,向工作人员询问了豆角的来历,工作人员如实交代后,周恩来的脸果然阴了下来。

“我跟你们讲过很多次了,不管在什么地方,送什么东西,一律不准收。你们现在把豆角称一下,再去市场上了解一下价格,明天把钱给人家汇回去。”

有时候,周恩来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还会多付钱给对方。

图丨龙飞虎

曾经当过周恩来秘书,后来去到福州军区当副司令员的龙飞虎,有次给周恩来寄了点当地的水果尝尝鲜。

周恩来知道这事后,让卫士到处去问这筐水果值多少钱,卫士调查后,说大概25元,周恩来便说给龙飞虎寄去50元,“多余的钱让他自己处理,不这样制止不了他。”

这一招还挺灵,后来,龙飞虎再也不敢给周恩来寄东西了。

1964年,来我国参加国庆15周年观礼的西哈努克亲王离开北京准备回国。临行前,周恩来交代外交部礼宾司:以国务院总理的名义送西哈努克亲王一些他喜欢的蜜桔。

可礼宾司认为,以国务院总理的名义送不如以周恩来个人的名义送,这样更显亲切,周恩来考虑后,觉得蛮有道理,便交代礼宾司:此次赠礼费用全部由他个人承担,不向公家报销。

这下,礼宾司傻眼了,全部由周恩来个人承担,那得是多大一笔开销啊。蜜桔本身不算特别贵,但运费一加,数额就不小了。

知道周恩来经济情况的秘书也发愁了,周恩来总共就400元钱,这么一折腾,估计全得搭进去。

为了避免出现钱不够的情况,秘书还专门交代礼宾司,“总理银行存折上总共就400元钱,你们尽量省着点花吧。”

图丨周恩来、邓颖超

事实上,周恩来没钱花的情况非常多,他经常请客,请客还从不报销,本来工资就不算多,这么一来更是捉襟见肘。

有一次,周恩来照例留人吃饭,说自己请客,邓颖超就在一旁开他玩笑,“怎么老说你请客,你一个月有多少钱啊?你们是在吃我的,别以为是吃你的,不信分开算算?”

1964年后,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工资开始分开支配,周恩来的工资扣掉房钱水电,还有一大笔接济困难家属的花销,基本就所剩无几了。

再后来,周恩来请客吃饭,就会说,“今天是大姐(邓颖超)请你们吃饭。”

图丨邓颖超、周恩来

节俭的生活

周恩来的生活过得节俭,其实并不是因为把钱都花光了,从头到尾,他就没奢侈过,享受过。

他吃饭极其简单,除了请客吃饭,平时就是两菜一汤。除了家乡菜,周恩来喜欢的菜也很朴素,就是萝卜、南瓜、卷心菜之类的常见蔬菜。

对于吃萝卜,周恩来有着极其丰富的吃法,风干萝卜、珊瑚萝卜、炖萝卜、萝卜饺子、萝卜蒸糕,堪称“萝卜开会”。

除了一日三餐,因为周恩来会工作到很晚,所以他还有夜宵,而他的夜宵,就是一小盘花生米。

至于公共用餐,也是周恩来身先士卒定下用餐标准:四菜一汤。这四道菜中,有鱼有肉有蔬菜,但不会有海鲜等昂贵珍稀食材。

图丨周恩来

而国务院自己吃饭,基本就是一人一碗大烩菜,还有些小酱菜小泡菜之类的,而吃这些饭,也要按规定收钱。

有一回,周恩来在国务院餐厅吃饭的时候,听到大家反映,用面粉拌红薯做的窝窝头不好吃。

于是,周恩来找到厨师,和他一起改进窝窝头,每做出一点来,周恩来都要先尝一尝,直到味道更好。

困难时期,周恩来主动将自己的口粮定量从每月27斤下降到每月15斤,邓颖超则从25斤下降到13斤。

这段时间,周恩来还给自己立下规矩:多吃蔬菜,少吃大鱼大肉。工作人员心疼他,有时会按之前的量送过去,周恩来一眼就看得出来,直接一口不动把饭菜退回去。

图丨周恩来

1962年,周恩来去长春视察,他还亲自给当地的接待部门列了一份禁食菜单,里面除了有些山珍海味,就连普通的鸡鸭鱼肉、鸡蛋罐头都不行。

1964年,周恩来出国考察后回到成都,当地给他准备了四菜一汤。周恩来看后说,“菜太多了,要注意节约”,然后让人拿了一碗菜吃。

晚上,服务员贴心地为他做了一碗银耳汤,结果周恩来一边感谢一边说,“这个太贵了,我不能吃。”

服务员心疼周恩来大半夜还得工作,坚持让他喝,还说以后不做了,结果,周恩来硬是没喝。

这是周恩来去到成都的第一餐,之后的几顿,周恩来都是在集体食堂搞定的,人们看到周恩来排队,都让他先买,周恩来笑着说,“刚才排队就很好,你们不买,我也不买。”

图丨周恩来

除了吃,周恩来在穿上面也很节俭,1949年开国大典的时候,工作人员本打算给他做件新衣服,不料周恩来断然拒绝,穿着一套旧的中山装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1963年,周恩来外出访问,这次访问的国家多、时间长,工作人员便建议周恩来做几套新衣服,周恩来想了想,终于答应。

那一天,周恩来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北京红都服装店,一看到周恩来,服装店员工热情地围了上去,给周恩来推荐各种外国精品面料。

周恩来看着这些华丽的面料,微微摇摇头,“我只要国产的料子,毛料布料都要国产。”

店员恍然大悟,给周恩来找出低调质朴的国产料子供他挑选。最后,周恩来定下3种国产布料,制作了3套带有浓厚中国气质的中山装。

图丨周恩来的中山装

毫无疑问,这3套中山装还是周恩来自掏腰包做的,而且因为穿在里面的衣服看不到,周恩来也没有做新的,能补的补好接着穿。

也正因为如此,周恩来在国外的时候,洗衣服都是咱自己人洗的,毕竟打着补丁的衣服,有点不好意思让外国人洗。

后来,这3套中山装,周恩来又穿了很久,穿到已经开始掉色,其中有一套法兰绒材质的,上面的绒毛都掉光了,而且袖口都磨出了洞。

见此情况,工作人员请示周恩来,要不要再做1套新的,周恩来想也没想就拒绝了,“再补一补还能穿,外宾不会注意到的。”

于是,裁缝用相同的布料在破损处做了修补,为了对称,裁缝还别出心裁地把另一只袖口挖开一个洞,也补了一块,看上去就跟专门设计的一样。

图丨西花厅

除了衣服,周恩来还有一双皮鞋,这是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之前定制的。这双鞋一穿就是很多年,连鞋底都换了两次,可周恩来就是不愿重做。

至于住,众所周知,周恩来住在西花厅,西花厅的房子是一间老房子,阴暗潮湿,考虑到周恩来的健康,有关部门多次提出维修,都被周恩来拒绝了。

有一回,秘书以维修文物的名义,向周恩来提议维修西花厅,周恩来松了口,但他也明确表示,哪里坏了补哪里,不准铺张浪费。

正好,周恩来要外出视察,秘书就趁这个机会,把潮湿的青砖上铺上地板,把漏风的窗户换新,还装上了厚厚的毛呢窗帘,整个房梁重新刷漆,换上新沙发和新地毯。

秘书心想,这些并没有达到“铺张浪费”的标准,其实也只是一般标准,想要他休息的舒服一点而已。

图丨周恩来、邓颖超

结果,周恩来回来后,直接站在门口“大发雷霆”,“为什么这么铺张浪费,谁让你弄这些东西的?”

秘书为了安抚生气的周恩来,赶紧检讨,“总理,是我错了,您先进屋休息吧。”

“我回屋,接受既定事实?”他抬手指了指沙发、地毯、窗帘,“那这些东西统统撤走,否则我不进!”

说完,周恩来扭头就走,工作人员追上去,周恩来坚持,“这不是我家,我不进!”

没办法,工作人员只能把能撤的都撤走,周恩来这才回了家。后来,周恩来还因为这事,自己在国务院会议上做了检讨,而他也多次教导秘书,

“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要影响一大片,你们把房子搞的那么好,这样一级一级发展下去怎么得了?”

秘书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坚定地点点头。

2 阅读:50

演说会长

简介:诉说不为人知的汽车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