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杨时
程门立雪意思是学生恭敬求教、虔诚求学。
程颐、程颢,人称“二程”,是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二人为了方便讲学,在洛阳城南修建了一座学堂。学堂完工以后,吸引了大批来自五湖四海的名人名士前来听课。杨时是陕西华阴县人,虽然已经考中进士,算得上年轻有为,但是杨时认为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早就仰慕“二程”已久,听说二人在洛阳开设学堂讲学修著,便不辞辛苦前往求学问道。
深冬的一天,杨时与好友游酢前来拜见程颐,但是二人刚来到窗外,就从窗户看见老师程颐正在打坐休息,二人不忍心打扰老师。就准备回去下次再来,但是想想好不容易有拜见老师的机会,回去了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有。于是二人就在门口等候,不知不觉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二人就站在雪中一直等着,不知道过了多久,程颐醒了招呼二人进去,才发现门外的积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了,杨、游二人身上也覆盖了厚厚的雪。程颐被两人尊师求学的精神打动,于是便对二人知无不言。
杨时在北宋熙宁九年考中进士,曾任徐州、虔州司法,浏阳、萧山、余杭知县,国子监祭酒、工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南宋时被追赠左大中大夫、太师、吴国公。
杨时是继“二程”之后宋朝一流学者,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其为官五十年,于庙堂分君忧,于江湖恤民情。其学术思想在程颐、程颢和朱熹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闽学鼻祖”,也是程朱理学的中流砥柱。
程门立雪
坐怀不乱——柳下惠
现在很多人凭字面意思将“坐怀不乱”曲解为男性健康问题,实际上坐怀不乱是一个褒义词,意思是孤男寡女在一起时,即便女子坐在男子怀中,男子都不会有任何不雅的行为和想法。形容男子在与女子相处时作风正派。
成语的主人公叫柳下惠,其为人正直,不攀富、不附贵,是有名的正人君子。为官时清正廉洁,为此得罪了上司与权贵,不甘同流合污的他断然辞官,在濮阳县的一棵柳树下隐居。
一个寒冷的冬天,冷风刺骨,躺在床上的柳下惠感觉被窝四处漏风,不禁感叹世态炎凉,自己虽然很冷,但是还有个被窝,很多人可能会冻死在路上。正想着,突然听到有人敲门,开门发现是一个过路的女子,女子被冻的瑟瑟发抖,脸色铁青,大有不省人事之兆。柳下惠没有多想,救人为首要,于是就扶着女子躺在了自己的被窝,无奈被子太薄,杯水车薪。柳下惠就就将女子抱在自己怀里,用棉被和身上的衣服将女子紧紧包裹,一直到天亮女子离开,在这期间柳下惠没有对女子有任何不轨行为,甚至连半点非分的想法都没有。
原来女子是前去探亲的,路上耽误了时间,又碰到极端天气,眼看就要冻死,只好敲响柳下惠的家门。
柳下惠原名叫展禽,是春秋时鲁国鲁孝公重孙。曾在鲁国担任掌管刑罚的士师,为人处事得到很多人的认可,享誉四海。相传秦国攻打齐国的时候曾下令,要严格保护柳下惠的墓地,任何在柳下惠墓地五十步以内砍柴的人都要杀无赦。孔子称其为“被遗落的贤人”,孟子称其为“和圣”,柳下惠也是百家姓中“展”姓和“柳”姓的得姓鼻祖。
坐怀不乱
闻鸡起舞——祖逖、刘琨
祖逖与刘琨在同一衙门当差时,同床而寝。一天半夜鸡叫,认为是上天在给暗示,意味着不能虚度光阴。于是便叫醒刘琨一起在夜色中对舞练剑,累了就专心读书。
出自宋朝《念奴娇*题钟山楼》:击楫誓清;闻鸡起舞;毕竟英雄得。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现多比喻求学做事严于律己、志向广大。
成语的主人公祖逖是西晋河北保定人,世家大族身份,但是从不纨绔,为人性情豁达,仗义疏财。西晋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祖逖深感民生疾苦,多次慷慨解囊。永嘉五年被琅琊王司马睿任命为徐州刺史,后奉命镇守京口。晋愍帝即位后,司马睿在祖逖的极力劝说下给了其千人配置让其北伐,不得已的祖逖决定自己招募士兵,先后收复北方豫州大片土地,与“五胡十六国”中的北方夷族展开了多年的斗争。
祖逖一生志在北伐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其所处的时代战乱不断,北方四分五裂、派系众多,江南初立人心不稳,朝中多有意见不合者,勾心斗角屡屡不断,内忧外患中祖逖郁郁而终。
刘琨是西晋河北无极县人,青年时与祖逖是好友。出身大族,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与刘备是宗亲),西晋光禄大夫刘蕃之子。与祖逖一样,刘琨没有因为自己是名门大族之后就泯然众人,其志向远大,誓要靠自己的力量打出一片天地。
刘琨在外领兵时,在与其家人的书信中说: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成语“枕戈待旦”由此而生,意思是枕着武器等待天亮,形容时刻警惕,准备作战,不敢安睡。而且,刘琨不愿落后于人,“常恐祖生先吾着鞭”,祖就是好友祖逖,意思是生怕祖逖先于他建功立业。“先鞭”、“后鞭”也被后人形容建功立业的先后。这说明二人惺惺相惜,良性竞争。
“八王之乱”后,刘琨率军迎还晋惠帝,被赐封广武侯,后官至刺史,誓师北伐。被授以大将军、大都督位,掌并州、冀州、幽州军事大权。东晋势单力薄,朝内局势错综复杂,刘琨虽有满腔热血,无奈兵少将稀,为实现光复北方的志向,刘琨先后与拓跋猗卢、段匹㠆结盟共讨刘聪、石勒,但都以失败告终,刘琨也被杀死。
刘琨是西晋时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音乐家为一身的能人贤臣,“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跃马定乾坤”,只可惜生不逢时。
闻鸡起舞
凿壁偷光——匡衡
我们常用凿壁偷光来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刻苦学习。
成语的主人公是匡衡,匡衡家世代为农,家庭条件很不好。但是这没有阻挡匡衡求学的路,因为没钱买不起书,就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书。清晨天还没亮就出去干农活,晚上到太阳下山才回家,根本没有时间看书。想在晚上没事的时候看会书吧,又因为家里穷点不起灯没法看。但是隔壁的邻居家庭条件要好点,每天晚上都会点灯,聪明的匡衡就找来锤子、凿子趁隔壁不注意的时候在墙上开了个小洞,灯光从小洞里透过来,匡衡就在这微弱的灯光下孜孜不倦的看起书来。
匡衡是西汉枣庄人,因为自幼好学,满腹经纶,又因为人谦逊,乐于助人,早年便被乡里举荐为官。汉元帝喜欢读《诗经》,这正是匡衡所擅长的,于是汉元帝便拜匡衡为师。后匡衡被任命为御史大夫,后来又做了一段时间的代理丞相。可谓是位极人臣了。
凿壁偷光
孔融让梨——孔融
很多人读过《三字经》,里面的一句“融四岁,能让梨”讲述的就是这个故事。后人常用“孔融让梨”形容小辈或年幼的人尊重长辈、兄长,不争不抢,遵守公序良俗。
孔融四岁的时候和父母去亲戚家做客,主家便拿出梨子招待,哥哥们抢着去拿大的梨子,而孔融并不争抢,等到哥哥们把大的梨子拿完后,自己才去拿小的。主人家便玩笑的问他,为什么不去吃大的梨子呢?孔融说,自己年纪小,食量也小,吃不了大的,大的就让哥哥们吃吧。主人家觉着孔融小小年纪就如此懂事,夸赞不已。
孔融是东汉末年山东曲阜人,是孔子后代。汉献帝时任北军中候、虎喷中郎将及北海相,所以人称“北海孔融”。其能诗善文,与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并称“建安七子”,为官时为民着想,喜欢抨击时政,又好宾客,为此得罪了不少权贵。
孔融让梨
两肋插刀——秦琼
两肋插刀形容为朋友敢于冒险,甘愿自己做出很大牺牲。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程咬金与尤俊达二人伙同一众喽啰在山东历城劫了靠山王杨林的皇纲。杨林大怒,给历城县令下了死命令,要求务必将案犯捉拿归案。在上级的施压之下,历城县很快就锁定了嫌犯的位置,便吩咐时任历城捕快的秦叔宝前去捉拿。程咬金与尤俊达是秦叔宝的朋友,秦叔宝知道二人所劫皇纲是民脂民膏,也知道二人不是为了贪图富贵才铤而走险。为了不让二人身陷牢狱,秦叔宝便在抓捕途中暗中派人向二人通风报信,为防止来不及,还故意带领衙门其他捕快走岔道。程咬金和尤俊达得以逃脱,为此秦叔宝被追究责任,险些丧命。
秦琼放走朋友的村庄旁边有两条路,就像肋骨一样的岔道,后人称之为“两肋庄”,因“岔道”与“插刀”同音,所以,渐渐地就被人叫成“两肋插刀”。
秦琼是隋朝末年山东历城人,原为隋朝将领来护儿手下,后转投张须陀反隋义军,张须陀兵败后,又转投瓦岗李密,瓦岗解散后,在王世充手下担任将军。后投靠李渊,成为秦王李世民的左膀右臂。跟随李世民南征北讨,立下丰功伟绩,先后被封为上柱国大将军、翼国公。武德九年,参加“宣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成功上位,被李世民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等于是兵马总司令职位了。
两肋插刀
一鼓作气——曹刿
成语出自《左转》“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意思是第一通战鼓可以让士气大涨,第二通就稍微低落了,第三通就让人萎靡不振了。比喻在做事时应该第一通鼓时就果断出击,一口气把事情做完。
春秋时期,齐国兵犯鲁国,鲁国国君决定“御驾亲征”,双方展开著名的“长勺之战”。曹刿对鲁国国君说,不急着迎战。齐军一通鼓后,不见鲁军动静,第二铜鼓后,依然不见鲁军动静,第三铜鼓后,依然不见鲁军动静。齐军以为鲁国不敢出来迎战,刚刚的一股热血也冷静下来了,于是便纷纷下马休息。曹刿看准了时间,赶忙对鲁庄公说:就是现在!于是鲁军直冲奇军而来,齐军还正在一头雾水,鲁国军队就到跟前了,齐军瞬间振兴大乱,丢盔弃甲而逃。
曹刿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此前齐国几次攻打鲁国都打赢了,鲁庄公十年,齐国再次发兵鲁国,鲁国举国震惊,因为可能会陷于亡国之痛。曹刿自幼喜好兵法,能文能武,是春秋时期不可多得的军事家。他深知人民群众对战争的影响力,所以劝诫君主要爱民以仁政。长勺之战之前,曹刿苦于没有机会,一直碌碌无为。长勺之战时,曹刿主动请缨,并向庄公分析了形势,鲁庄公认为他见解有地,便让他随驾亲征,于是便有了“一鼓作气”的故事,成功将齐国军队赶回边界之外。
鲁庄公十三年,齐桓公与鲁庄公在东阿相会,两国就领土问题展开讨论,齐国仗着领土大、实力强一直压制鲁国,曹刿执剑而上,向齐桓公慷慨陈词、列举利弊,齐桓公被曹刿利剑所感动,于是和鲁国签下盟约,齐鲁两国修好,鲁国拿回被齐国占领的土地。后来曹刿一直在鲁国担任重要职位,为鲁国经济、政治和军事做出很大的贡献。
一鼓作气
毛遂自荐——毛遂
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推荐自己担负重要责任。
秦国攻打赵国,已经打到了赵国都城邯郸,危难关头,赵国平原君打算在自己的门客中寻找二十位文武兼备的人才去楚国求助。但是找了半天,还差一个。于是毛遂站出来说:让我去吧。平原君便问毛遂,先生在我这里几年啦?毛遂说三年。平原君说,三年了我都没注意过你,也没听人说起你,你还是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吧。毛遂说,那你就给我个机会重新认识我一下呗。于是平原君就让毛遂一同前往楚国了。
众人到了楚国后,与楚国国君陷入多日的谈判中,双方你来我往就是没有做出决定。眼看秦国兵临城下,毛遂就拿着剑跑到楚王面前唾沫满天飞,楚王不识得毛遂,得知是平原君的随从,就骂着让他滚下去。毛遂说,我的主人在我旁边,你有什么资格骂我呢?秦国乃虎狼之师,天下诸侯无不闻风丧胆,纵观天下,也只有你楚国才能与之抗衡,况且秦国挖了你祖先的坟墓,简直是奇耻大辱。又所谓,唇亡齿寒,赵国如果没了,秦国很快就重整兵马来攻打你楚国。
一番话说的楚王为之动容,遂决定发兵救援,解了邯郸之围。平原君夸赞毛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北方燕国趁赵国元气未回,便引兵来犯,因为上一次游说楚王解了邯郸之围有功,平原君便觉着不能浪费人才,也不让毛遂自荐了,主动找到毛遂对他说让他统领三军抵抗燕国来犯之师。毛遂说,我嘴巴可以,可以担任军士,但是领兵打仗实在不是我的强项,你还是另请高就吧。平原君说,先生大才我亲眼所见,多少年来一直埋没先生实在是我的过错,这次机会来了,你就别推辞了。毛遂只好硬着头皮上,结果被燕国打的落花流水。毛遂觉着自愧于赵国上下,便躲到深山,自刎而亡。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