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餐桌上,红肉类食品比较丰富,但从出现频率看,有3个档次:最常见的是猪牛羊肉,其次是马肉驴肉,鹿肉吃得最少,不少人都没见过鹿肉。
其实,鹿肉在古代是很流行的肉类,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贫民猎户,都吃得起。据考古确认的消息,我国古代猎食鹿肉历史可追溯到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时期。
鹿肉为什么在古代很流行?它有3个可以相互佐证的特点:
1、鹿在古代很常见,有大量的含“鹿”成语,如:群雄逐鹿、鹿车共挽、心头鹿撞、鹿死谁手、指鹿为马等,正因为鹿太常见了,人们才用它来形容和类比。
2、鹿是东西方文化里的正面形象,在我国,鹿是吉兽,通常和老寿星一起出现;在西方,鹿代表圣洁高贵,圣诞老人就用鹿作为伴侣拉车。
3、鹿是古代狩猎的主要兽类,鹿肉是古代餐桌上比较常见的菜品,如贵族的红烧鹿筋、烤鹿尾,平民的水煮鹿肉、炖鹿肉等。
中医认为,鹿是纯阳之物,补益精气血的功效是所有肉类里最好和最快的,尤其适用于肾气衰虚、久病体虚和中老年人、妇人食用。鹿的全身都是宝,有多个品种可食可入药,我国药监局备案的鹿源药材药品达673种,鹿药用的部位主要有:
鹿肉:味甘性温,常食可强筋壮骨,滋补五脏,补中益气。
鹿血和鹿筋:主补虚劳,可解诸气痛症,是壮阳补肾的佳品。
鹿茸和鹿角:性温味甘咸,归肝经、肾经,是珍贵的中药材,鹿角的炮制比较繁琐。
鹿骨和鹿髓:主治体虚内伤,补阳益阴,可泡酒药用。
鹿尾:和鹿茸一样是滋补中药,可治腰膝酸软,全身乏力。
鹿胎和鹿鞭:益肾壮阳,补虚生精,壮骨提气,对妇女虚寒有奇效,功效不输鹿茸。
鹿皮:御寒的皮革制品,经久耐用。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鹿肉蛋白质含量很高,每百克高达19.7克,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成分高于猪牛羊肉,对降低坏胆固醇有帮助,鹿肉脂肪含量最低,是营养又安全的肉类。
既然鹿全身是宝,为何现代人对这种高档高效的肉食不太了解,更说不上赏识?
有的人认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将野生鹿列为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后引起的,其实不太正确。我国民众经批准是可以人工养殖鹿类的,在北方不少地区有鹿类养殖场。2020年5月起,养殖鹿肉也能像猪肉一样上市售卖了。
为何鹿肉滋补价值高、可上市售卖,吃的人很少?原来有4个原因。
1、鹿至今没有完全驯化,养殖难度较大。带来的后果是:鹿类对人类有很高的警惕性,加上天生胆小又跑得快,所以有的人去喂鹿时,要么鹿宁愿饿着也不吃,要么直接攻击喂养人,遭到袭击的人轻则连滚带爬,重则卧床不起,有时辛苦养鹿获得的收入,还不够被鹿所伤的医药费。
2、养鹿成本比较高,投入大但产出不一定高。鹿喜冷怕热,主要生活在北方,其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天然较弱,前期需投入大量的资金改造场地。鹿对饲料要求很高,喂养稍不注意就生病,各种饲料配比有严格要求,达不到就不吃,比养猪牛羊费劲多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鹿的生长速度相对缓慢,长的肉全部是瘦肉,养三年的体型和一年差不多,所以养殖起来成本很高。
3、鹿肉是鹿身上价值最低的产品。鹿肉目前的市价约70—100元/斤,比猪牛羊肉都高很多,但这却是鹿全身最便宜的,较贵的鹿茸、鹿鞭、鹿胎价格都很高,所以养殖鹿并非奔着吃肉去的,而是靠鹿身上的各种“中药材”,轻易不杀鹿,导致鹿肉比较少见。
4、鹿的繁殖能力很一般,鹿是胎生动物,一年最多一胎,每胎一只。加上长肉不快,所以与猪牛羊相比就没有优势。鹿群如果管理不好,容易“窝里斗”,损失就大了。鹿肉的口感不算好,腥味较重,又柴又硬,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不太相符。
鹿肉还有一些禁忌,如不可与鲍鱼、蒲白等同食,肝肾不好的人要慎用,等等。
所以,鹿的天性尚未得到驯化,肉质不好,数量不多,价格偏高等原因,影响了鹿肉的推广,吃过鹿肉的人比较少,即使鹿肉是珍贵的补药,也谈不上被人们广泛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