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是自我疗愈的过程!

慧见儿童早教 2024-02-10 11:04:07

很多时候,与其说是我们在教育孩子不如说是我们在接受孩子天真淳朴的爱的洗礼,事实上孩子远比我们懂得爱与被爱,他们身上永远有一股爱之清泉在自然地流淌。

先给大家讲两个我自己经历的事情:

一次,领着5岁多的女儿去逛街,女儿看中了一个白色裙子,试过后,她很喜欢,要买,我没同意,没有买,就在回家的路上,她哭了,以前没有过,有时她要东西,不买,她也就跟着走了,这次哭得很伤心,哭着还说:“如果我是妈妈,我就会给我的宝贝买她喜欢的东西”,我也是找了一堆苍白的理由回答她,抱着她走,但是我内心却是强大的内疚感,还有点悲伤清雪,后悔不如卖了,这种内疚感还是促使我第二天到商店把那件裙子买了,当礼物送给了她,她高兴的要飞起来了,到我脸上亲一下,说;“妈妈,我爱你!”我是补偿给了女儿,自己的内疚感减轻了。

一天早晨,我收拾完准备上班,还没走,我女儿非要和我抱一会,我俩就在那玩一会,我妈妈一遍一遍催促:到点了,快上班了,一会晚了,一下就把我催烦了,我生气的大声(态度不好)说:妈,你总催什么,我知道时间,来得及。我妈没再说什么,但是我感受到她内心的落寞,我立刻内心升起内疚感,但是还没勇气说对不起。但是内心很担心妈妈会伤心的。

在生活中,工作中,如果我做了自己觉得错误的事情也会产生这种内疚感。

这是自己内心相同的感受,但是经历不同的事情。

学习心理学后,总觉得内疚感是负性情绪,总想消除这种内疚感,查了很多资料,看了很多书,发现内疚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我意识情绪,同时也是一种道德情感,一个缺乏内疚感的孩子,不易对自己的过错进行反省,很难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更不会因为自己的错误而做出弥补性的行为,这将阻碍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及责任心的发展。埃里克社会发展的8各阶段指出:0到1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1到3岁发展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感;3岁到6,7岁发展主动感克服内疚感;6、7岁到12岁发展勤奋感克服自卑感。幼儿阶段是内疚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几段培养孩子具有一定的内疚感对其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让我们看看内疚感发张的不同阶段的表现。

生命初期,婴儿并未出现真正意义的内疚,只是对抚养着的信任及不信任 。

第一阶段:在生命的最初,孩子还不能区分各种各样的规则和行为的对错,当他们看到自己做的事情引起了妈妈的不同的反应,只是感觉到“哪里不对了”,“妈妈的脸色好像和以前不一样了”,但是还不会出现特定的情绪或是行为,所以不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恰当的反应,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过失行为表现出有趣的反应。

第2阶段:从2岁开始,孩子开始因自己行为上的过失而体验到紧张、不安和焦虑的情绪,逐渐出现规则意识。当他们知觉到某些事情不符合原来应有的规则或是做了父母禁止做的事情时,就会对被自己伤害的人或损坏的物品产生情绪上的敏感反应,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焦虑。不过,在这个阶段,他们还只是在情感上有了一些理解,还不能将外在的道德标准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他们的内疚发展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级的阶段,通常只是在模糊的道德认知与对他人状态的理解这两者结合的条件下才会产生。

第3阶段: 3岁以后,孩子对他人内心状况的感知能力在不断进步,他们能够感受到与不同的内心状态,开始对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也开始逐渐理解他人的要求。从一开始利用指向自身的痛苦来对他人的痛苦作出反应,到越来越能够采用对他人的同情去关注他人。对受害者的理解,结合由于自己的原因导致他人伤心的意识,幼儿会产生内疚,进而产生尝试补偿行为。

第4阶段:儿童在交往过程中形成内疚,会用内化的规则来要求自己。

内疚感的积极意义:1孩子在体验内疚的同时,会产生焦虑、紧张、不安这些不愉快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证明“不舒服”的记忆会让他们在做出某些行为之前先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估,有效地抑制冲动行为的产生,这对于孩子自控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

2.内疚会促使孩子对违反标准或导致他人痛苦的行为承担责任,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更易于被他人接受。

3.内疚还与道德相关联,促进其在道德情感与认识之间形成一种稳定的关系,进而达到掌握道德知识、道德准则和产生自律的道德行为等目的。

理解了内疚感的意义,我释然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自我成长、自我疗愈的过程。如果你内心里那个孩子的部分能够苏醒,能够被释放,能够去跟孩子一起游戏,你就能够真正的在情感层面跟孩子的世界有一个连接,这样的陪伴才能够被孩子体验为一种真正的陪伴。而且我非常感谢我的孩子,她让我看到了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像看到自己从小长大一样,重新体验再次生命的过程!也感恩我的爸妈在养育我的过程中让我形成了内疚感!

0 阅读:0

慧见儿童早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