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振:疫区短笛(一)

京都闻道阁 2022-11-30 10:31:24

导语:二O二O年春季,新冠肺炎疫情在我老家湖北爆发,武汉封城;当时,我正从广州回家乡探望年迈的父母亲,与他们一起欢度春节。怎料疫情突发,被封控在老家前后时间达八十三天之久。八十三天里,我撰写了60多篇杂文,发表在各大平台和少数几家报刊上,为抗疫勇士鼓与呼、为安抚民众情绪尽力,还为患者和密接者进行心流疏浚,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其中,先后推出了四期《疫区短笛》,看到什么说什么,想到什么说什么,只要能为抗疫战疫出力和传导正能量,就不枉言,就不是虚言。今再拾起“短笛”,直抒胸臆,吹响终结新冠疫情的“集结号”。

△今天是我被封控在家的第二十五天,生活上虽不方便,行动上虽受限,但吃得香、睡得着,情绪稳定;每天吃两顿饭,不劳动了,适当减量,既为“积谷防饥”,又意在减肥;事实上,体重反而还重了四斤,应验了古语“心宽体胖”的结果和妙处。

△“心宽”,不是件容易的事;许多被封控在家的人,有的人得了抑郁症,整日沉默寡言,眉头紧锁;有的狂躁不安,情绪激动,拿家里的小孩撒气,或拿不让出小区的保安员发脾气……许多平常见不到的不良现象,此时意外撞见,让人无语和不安。可见,情绪稳定,心胸宽广,心流不堵,也是一个人非常时期高素质体现。

△十一月二十五日,我所在楼宇单元被进一步封锁,每个居民都不准出户。我平时不喜欢囤货和抢菜,恰好第二天我家里没米下锅了,我叫居住在附近的弟弟买两袋米和一些青菜送来;弟弟无法进到小区里,就委托小区抗疫人员送到我家。没想到,一连过去一天多,依然不见送来米和菜;家里人十分着急,隔着自家大门到处打探,小区有点混乱,穿白衣服的人谁都说“不知道”。我赶忙给物业部打电话,请他们帮忙去寻找米菜的下落。后来,几经他们努力,在一个楼层找到了。原来,抗疫人员忙中出错,没有看清标签,误送到别人家了。那家人一看不是自己家在网上买的东西,把几袋物资原封不动地又拎回到了电梯口。这家人可谓“危不忘义”,真君子也。如果此混乱时期,他浑水摸鱼,昧了良心,我也不会“失而复得”了,根本也不可能找得回来;大家都窘迫时,还能保持君子之义,难能可贵!

△危不忘义,应取之举,应尽之道。我在封控期间也做过两次,虽不算“豪迈”和“惊天动地”,但涓滴细流,亦可滋润和温暖人心。一次是扶起做核酸检测的踉踉跄跄、最后还是摔跤的老人,扶送他插队做完了核酸检测。虽说不是在马路上,没有“风险”担忧后果,但此时不知“谁带菌、谁不带菌”,无症状感染者每天那么多,说明此风险大过其它担忧风险;但我毅然而为,也是一种“逆行“行为;后来还有一次,把一个淋雨做核酸检测的中年男人拉入伞下避雨,也算冒着“风险"利人、助人,虽破坏了“保持一米距离"规定,但因此而减少了此淋雨者犯病致病的机会和可能,并避免了时下他去挤占宝贵医疗资源的可能,也算“微行小义”、危不忘义吧?!

△我封控在家里,有时候想,在大灾难面前,每个生命个体都是渺小的、无助的;即使你再有钱、当再大的官、再怎么有势、开再豪华的车,都改变不了必须屈从于现实、顺从某种大势和要求的事实。因为人类是群居动物,大环境恶劣,每个人独善其身、独逞其能的可能性并不大,必须抱团取暖、同舟共济;尤其是对付新冠这个看不见的病毒“敌人”,必须全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共堵共击、守望相助才行。任何想置身事外、或任性胡为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对抗疫的消极态度和不负责任的表现。利己先利众,众人安宁,天下才安宁,自己才能把心放下;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就是这个道理,很浅显、易懂;时下消灭新冠需要每个人付出和努力,而不是仅靠政府各部门、医疗机构、逆行者、志愿者……除人人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外,更多的是应该拿出实际行动配合、支持抗疫大局、大势,不急不躁,不纵不过,自律自觉;知道并相信:疫情散去时,才是众人明丽润泽的好日子。

我们大家一齐努力和加油吧!

二O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 作者简介:杨德振,工商硕士、中国散文作家、广东作家、酒店职业经理人、心智研究专家,已出版八部著作。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易书生

1 阅读:7
评论列表
  • 2022-11-30 16:28

    [点赞][点赞]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