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尘埃——中国人为什么把蝙蝠侠称作「侠」?

真情豫鉴历史 2024-07-07 15:47:37

原创 知中

中国人在引进西方影视作品时,很喜欢将超级英雄们翻译为「侠」,例如将Batman译为「蝙蝠侠」,Spiderman译为「蜘蛛侠」,Iron Man译为「钢铁 侠」,从这里也同样能够看出当下的国人心中的侠形象是怎样的。

记得电影《蝙蝠侠前传3 :黑暗骑士崛起》的结尾,戈登(纽约警察)的儿子问,他(韦恩) 为什么要跑,戈登说:「因为我们不得不追捕他。」

即使韦恩(蝙蝠侠)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是「因为他是哥谭的英雄,却不是我们此刻需要的那种英雄。我们追捕他,是因为他需要承担这些。」

△ Scarrie绘蝙蝠侠

哥谭是一个黑暗的城市,犯罪事件遍及每个角落,仅仅依靠法律已经无法维护正义,所以戈登和蝙蝠侠韦恩,虽然是两个不同「阵营」的人,但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承担着社会责任。

而韦恩,他虽然背负骂名,却是哥谭真正的英雄,这个在黑暗中守护心中正义的人,一直古道热肠,解人困厄,不仅「万死不辞」,甚至还会「不请自来」。

这也是侠的人格魅力所在,他或许已经丧失对社会、对制度的信任,但始终会坚持自己的信仰。对自己认定的事与理,自己决定效忠的人,不惜舍弃生命去维护。

中国的侠、日本的武士、欧洲的骑士、美国的牛仔,是东西方文化体系中尚武精神的代表,也是这些国家各自所推崇的理想人格的典范。

许倬云在《从历史看时代转移》中这样定义「英雄」:「我们所指的是这样特殊的人物:他站在一个枢纽的、举足轻重的位置上,使得历史上的某些成就全归功于他一人。」

或许我们要说的这些人,并不都是时代里的伟人,但他们却曾站在一个举足轻重的历史节点上,寄托了人们渴望公平与正义的愿望。

尽管他们最终还是消失在了时代的洪流中,但他们的存在,却实实在在或短暂或长久地影响了一些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

《说文解字》中有语:「夹,持也,从大,侠二人。」侠之本意,为跟从扶持大人物之人,是大人物差遣役使的人。今「侠」字,左边为「人」,右边为「夹」,乃「夹」的偏旁体。

在古文中,侠、夹互为通假字。古人中,最早提到「侠」的是韩非子,他在《韩非子·五蠹》篇中曾批判「侠」:「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

韩非为法家代表,主张用法来治理国家,尚武而又目无法纪的侠无疑会成为威胁者。韩非认为:「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侠拥有武力,喜聚众,在乎名声,为达目的不惜触犯律法,因此不利王道统治。

尽管韩非苦口婆心地对侠的社会属性进行了论述,但他的观点在当时并未受到足够重视。何以见得?春秋战国时期,侠的数量不仅未减,反而还增加了。以养士闻名的战国四公子,不仅自己是颇有名望的侠,其门客中的名侠亦是大有人在。

到了西汉时期,游侠更是盛行,并且还受到具有先见之明的文人的肯定,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写道:「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 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在司马迁看来,游侠虽然偶有不合道德伦理的行为,但总体来说还是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的:他们说话算数,做事讲求结果,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兑现,并且急人之所急,为了做成一件事不惜以命相搏。

东汉的班固虽然对侠之所为持批判态度,但是对于他们人性中的闪光点也给予 了客观肯定。在《汉书·游侠传》中,他说侠是「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于诛矣」,但又称赞他们「温良泛爱,振穷周急,谦退不伐」。

想要追溯侠的起源,还得先从士阶层的兴起说起。商周时期,从平民中分化出一个文武兼修的阶层一士,士属于低阶贵族,他们既无实权,但又跟普通的平民不同。

他们学习「六艺」,文武双全,因个人喜好不同,有擅文者和擅武者之分。后来在社会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擅文者心怀所信,四处游说,凭借其「文才」立世;而擅武者则成为主上所养、为主所用的「私剑」。

吕思勉在《秦汉史》中说:「好文者为游士,尚武者为游侠。」侠即由士中尚武的那部分人分化出来的。后世常说的「侠客」,也正是因为早期的侠多投身他人门下为客,所以才被叫开的。

但先秦之后,构成侠群体的人已不再局限于士阶层,而是散布于整个社会。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曾 根据侠的出身对他们进行过划分。出身于平民的为「布衣之侠」「匹夫之侠」,根据活动区域的不同,这些平民之侠又可分为「闾巷之侠」和「乡曲之侠」。

他们不事生产,但又不至于忍饥挨饿。他们行侠仗义是出于自我实现的需 要。身份尊贵或有官阶的贵族、诸侯为「卿相之侠」,顾名思义,他们有自己的产业或俸禄,养得起门客,有一定声望。

「暴豪之侠」则是指那些地方豪强,他们间或行侠仗义,但更多的是欺男霸女,有点儿接近于黑社会,按照司马迁的说法,这些豪暴之徒是「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欺凌孤弱」。从中可以看出,出身对侠的行为的影响之深——出身阶级不同,其道德标准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几种出身外,冯友兰在《原儒墨》中还提到了流民,他说:「其原业农工之下层失业之流民, 多成为侠士。」他认为,在侠群体的构成中,流民(或称「游民」)也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个说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都说「民有常产,则有常心」,一旦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就特别容易成为社会中的离轨者,变成游侠。

「游侠」的「游」字,正是游侠不安一隅、喜好交游特征的体现。跟四民不同,游侠并不是一个固定的阶层,也不是一个稳定的能够赖以谋生的职业。它更多地代表了一种精神和行事方式,以及有这种共性和特质的那类人。

侠敢于牺牲自我,勇于坚守心中的公理标尺,果敢坚毅,意志力强, 为达目标一往无前。一旦社会上的法不能主持公理,这时候有人挺身而出,对平民大众来说就成了一种刚需。

可惜的是,在历史中,侠一直不为封建统治者所容,《史记》《汉书》之后,正史中再无关于侠的明确记载。人们对侠的印象,更多来自武侠文学之中。尽管如此,在历朝历代,都会有大量的侠士涌现,并受到人们的尊崇。

这是因为侠不仅仅是人们心中的一种精神理想象征,按照汪涌豪的说法,其中亦有现实功利因素的驱使。早期的时候,侠行侠仗义之立意皎然,或为义,或为名,侠之作风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获得社会声望,还可攫取实利,因此世人纷纷效仿,任侠之风难禁。

而在乱世之中,英雄豪杰们的侠义之举,可以帮助他们吸引同类,既而招揽到人才,获得权力,最终雄霸天下。隋末唐初,李渊、李世民等人就曾藏亡匿死,收揽了一大批有能力的人。

△ 美国西部牛仔 (摄影 约翰·格拉比尔)

无论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侠是否全是正面积极的形象,但后世加诸侠身上的却是一种近乎完美的人格想象。这种想象在古代传奇话本、近现代武侠小说中被不断继承和发扬,并成为侠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在武侠小说里,人们对侠的武艺加入了很多超自然的想象,甚至还出现了玄幻与仙侠题材,但总体来看,人们对侠的道德观念的关注还是要大于对其武艺高低的关注。

金庸先生曾借郭靖之口定义「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种个人英雄式的救世者,就是经典的、中国人所推崇的大侠形象。

梁启超说:「有势位者,益不得不广结材侠之民以自固,故其风扇而弥盛,名誉誉此者也,爵赏赏此者也,权利利此者也,全社会以此为教育,故全民以此为生涯,轰轰烈烈真千古之奇观哉!」正是对春秋战国时期任侠之风的赞美。

△ 19世纪武士照片(摄影 日下部金兵卫)

太平时代尚且有许多仰慕侠的人存在,遑论民族存亡之际了。近代每遇外敌入侵,侠之人格就会被文人志士所推重,成为启民智、救国家的精神武器。

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曾说:「人相偷安, 士无侠气,则民心弱。」表达了侠可振奋国民心性的观点。梁启超写《中国之武士道》,也是旨在以尚武之道救亡图存,希望侠的深明大义、古道热肠能重现于国人精神中。

「愿以颈血刷污政」的谭嗣同,他的慷慨赴死,更是侠之精神意志的体现。抗战时期, 急赴国难的英雄事迹同样数不胜数,他们同样担得起侠的称谓。

但纵观古今,侠多数时候都是作为社会制度的破坏者而存在的。他们独立自由、蔑视规则,是体制的反叛者。他们心怀自我认可的正义,并以此为旗,替天行道,追求天下为公的格局。

△ 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

不过虽然侠所追求的公平与正义是以自己的内心为标尺的,但相比中性且更为普适的法律规则,侠的裁决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毕竟每一个侠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并不完全相同的是非善恶观念,他们对于对错的评判,差别很大。

在西方,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这是西方法律传统中的「程序正义」,又称「看得见的正义」。

它的意思是指,并不是说结果足够公平合理了,就实现了正义,而是连裁决的过程,也应该是公平合理的。这是一种形式上的正义,它要求人们遵守一个共同的准则,并且严禁以个人的立场做裁决。

例如美国著名的「辛普森杀妻案」,便是贯彻程序正义的范例,这与弗朗西斯·培根的说法相符:「一次不公正裁判的罪恶甚于十次犯罪。因为犯罪污染的只是水流,而枉法裁判污染的却是水源。」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形式上的正义与实体正义(结果正义)常常冲突不断,前者注重全过程,后者却只强调结果——「只要真相能够得到,如何获得的并不重要」。舍谁取谁,这是人们争论不休的难题,笔者在此不做深入探讨。不过程序正义的概念,也为我们重新审视侠(以及武士、骑士、牛仔)的正义之举,提供了一个新角度。

十分有趣的是,在封建社会里,侠作为游离于体制外的自由个体,还「反骨」得有几分「前卫」色彩。他们具有独立人格,不受伦理纲常的束缚,对自我的评价,并不来自外界,而是来自自身,这种强大的自信与主观能动性无疑极具感染力。而他们的自由、民主及反抗精神,也使得他们成了封建社会中,那些不满于现实的人们的精神偶像。

如果说,武士与骑士是因为被内化为贵族阶级的一部分才被人们渐渐所接受的话,为体制所不容的侠,则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理想人格而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武侠题材的文学作品、影视创作、游戏动 漫数不胜数,这些都是侠文化在21世纪的延伸,但如果想要了解和继承侠精神,单单靠这些还远远不够。

我们距离侠最为灿烂的时代已经太遥远了,那些在历史节点上孤独地与混乱秩序相抗衡的人,不应该只是作为一种传说而被不断地娱乐消费。至少在面对困境和苦难的时候,面对不公与专制的时候, 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1 阅读:45
评论列表
  • 2024-08-03 19:10

    我的老天,你这是活了一大堆什么稀泥呀?你这这不是个历史频道呀,全胡编乱造的

真情豫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