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身上下都是导管的老人正在医院里痛苦不堪。马未都不想让自己的爸爸再痛苦下去,他忍着眼泪,让大夫给他把血管给拔出来了。
他不希望自己的父亲在临终前忍受着“孝顺”的折磨,所以他决定拔管,也就是一种类似于“安乐死”的方式。
四日之后,老人在沉沉的睡眠中死去。
1926年,马未都的生父马丹林生于山东荣成。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曾是一位著名的乡村学者,后来加入了八路军。
马丹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派往京,为部队建立了一支军队,并担任了空军医院的总指挥。退休后,他一直在家里打理花草,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马丹林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长子是马未都。这对老夫妇是个爱安静的人,他们在部队里住了下来。有时候还会到孩子们家里看望一下自己的孩子,一家人和和气气的。
一日,马丹林上了年纪,他来到了马未都的家中,见到了自己的长子,发现自己的大儿子的花园里有一株巨大的花坛,觉得这里的光线实在是有些刺眼,便走了过来,将花盆放在了另外一个位置。
马未都当时就惊得不行,急忙跑过去,想要把那盆盆栽给抬起来,可就算是他,也没办法把它抬起来。马未都对自己的父亲,佩服得五体投地。
一日,一大群一家人聚集在一起,爸爸马丹林和孩子们闲谈时,无意中摸了摸自己的肚皮:“我的胃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很硬,但并没有那么疼。”
众人闻言,都觉得事情有些棘手,次日一早,马未都便将自己的老爸送到了一趟医院。老爸沉着脸,一件件地做着,就像是一名即将上战场的士兵。
相反,他的妈妈和马未却是一脸的焦急,在走廊的椅子上焦急地等待着。检查的时候,发现马丹林的腹部有一个巨大的肿块,而且是癌症的最后阶段。
妈妈情绪失控,哇的一声就掉了下来,而爸爸则平静地说:“我是个从生死边缘走过来的战士,没什么好害怕的。就当做此生的决战!”
马未都没敢再急,立刻给最好的大夫打了电话,准备做一台手术。
马未都在签字的时候,就在手术的前夜,把马未都喊到了自己的房间里:“爷爷的手术,难度很大,您一定要做好各种心理准备。”
第二日上午九点钟,马丹林就被送到了手术室里,而其他的教授,则是紧随其后。手术至少要五个多小时,马未都和妈妈、嫂子都在,累坏了的他,决定先回去休息。
等他睡醒的时候,估计已经完成了,再去把老爸给弄走。
可是,当他回家的时候,他的老妈却给他打电话,说他爸已经从手术室里走了出来。
马未都急匆匆的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却发现了一个大夫。医生说没有办法,尽管已经切开了腹部,但肿瘤已经蔓延到了各个脏腑。如果硬要做的话,肯定会失血过多,所以,他必须按照原来的方法来做。
马未都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向自己的父亲交代:“等他醒来了,我要说什么?”
没过多久,当他的老爸醒过来的时候,他说:“手术顺利吗?”
他的父亲眼中闪出一抹惊讶之色,看了看马未都,又看了看车窗,陷入了沉吟之中。
二十多日后,一名大夫刚检查完毕,他的老爸就一把抓住了马未都:“小子,别跟我撒谎了,这颗瘤还没有取出来呢。”
马未都大吃一惊,但还是努力保持着冷静:“老爹,不要多虑,你这次的治疗非常顺利,已经快要痊愈了!”
“我早上起来的时候,做的就是做引流器,因为要做手术,所以需要做导管,可是我没有。你别跟我撒谎,你爸爸可是当兵的,天不怕地不怕的!”
自己的情况,父皇早就心中有数,但一直没有说出口。马未都没有必要再隐瞒下去了,所以他将自己的情况和自己的父亲说了一遍。
他的父亲平静地看着自己的儿子,他从来没有害怕过自己的生命,他只希望自己能够以最好的状态,结束自己的生命。
一日,他被父亲喊到病床上,他已经吃不下东西了,只能依靠各种导管来支撑。他看到自己的身材在不断地下降,他的家庭也在不断地消耗着他的体力,他做出了一个选择:
他不愿意承受如此大的折磨,他不愿意成为自己的亲人。他只想尽快结束这场毫无价值的医疗,让他和他的亲人尽快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马未都听完了父亲临终前的遗愿,顿时热泪盈眶:“不,爹,您让我怎么办?”
见躺在床上痛苦地哀嚎的老爸,马未都这才打开了房门。
“医生,如果继续给他做手术,他还能坚持多久?”
“7到10天吧。”“如果不做手术,把导管取出来怎么办?”
马未都为避免他的爸爸遭受到如此巨大的痛苦,他做出了一个非常困难的决定:让医务工作者把他爸爸的血管全部拔出来。
4日之后,他的爸爸马丹林就在他的床上死去。
在危重病人生命的末期,做儿女的抉择往往是错误的:持续的医治,维持一个好儿子的角色,必然会让病人遭受更多的苦难;
而抛弃医疗、减轻病人的痛楚、实行“变相的安乐死”、保留他们的最后一丝自尊,往往遭到社会的谴责,也是一种错误。
在生命的尽头,你应该选择不接受任何的疗法来减轻你的疼痛,或者一直这样做直到你的生命的尽头。
请广大网民们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