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陆游、辛弃疾的好朋友是谁吗?
刘过!南宋巅峰级词人,号龙洲道人。
刘过有才华,可惜运气不好,四次科举,都没有考中,一辈子浪迹江湖,以布衣了终身。
他潇洒的人生,令人羡慕,他常常以诗文,会江湖好友,陆游、辛弃疾都是座上宾。
他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
他的词风与辛弃疾相似,喜欢抒发抗金抱负,比如《沁园春》“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非常有沙场疾呼的特色。
不过,在刘过生平,还有一首小诗,清雅绝尘,美到惊鸿,那就是《唐多令》,末尾一句“终不似,少年游。”,打动了很多青春不再,白发鬓生的人。
也许只有到了中老年,才能懂,少年时的弥足珍贵吧!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宋·刘过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
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
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
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诗歌开篇,有一段小序,交代了诗人作诗的背景,诗人在安远楼,与好朋友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聚会,
席间,有一位姓黄的歌女邀我作一首词,我便写下了这篇《唐多令》。
《唐多令》是词牌名,又叫《南楼令》而诗人笔下的“安远楼”在现在的武昌,是古时位于南宋与金人交战的前方。
这里的“小集”指小宴会,可能是诗人举办的一次圈内词人小聚会。
这里的“侑觞歌板”指酒宴上劝说大家喝酒的歌女。“侑觞”劝酒的意思,“歌板”指执板奏歌。
词人为什么把小聚选在“远安楼”,一个南宋与金人交战的边境之地呢?
这事要从1186年说起,时年冬天,安远楼建成,又称南楼,30多岁的刘过,曾到安远楼游历。
20年后,50多岁刘过,依然一事无成,加上国家风雨飘摇,将才难觅,兵祸连连,生灵涂炭。
刘过以垂暮之身,恰逢乱局,心里五味杂陈,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不曾想,这首诗,名动天下,成了一首登临名作。
诗人登上安远楼,既没有看到金碧辉煌的楼宇,也没有看到一汪汪山水,映入眼帘的是一泓寒沙,满目荒芦而已。
这里的“汀洲”指水中小洲,芦苇枯萎了,落满了沙洲,清浅的寒水在沙滩上,缓缓流过,无声无息。
诗人用字巧妙传神,一个“满”、一个“寒”把诗人的心境与环境交融在一起,渲染了一幅暗淡惆怅的画面。
“二十年重过南楼”,一句里包含了多少感慨?
20年前,诗人意气风发,离家参加科举,路过安远楼,安远楼刚建成,诗人在这里度过了一段放荡不羁的生活。
诗人曾在《湖学别苏召叟》有过一段描写“醉槌黄鹤楼,一掷赌百万。”,这纸醉金迷的程度,堪比李白的“千金散尽还复来”。
20年后,科举不成,报国无门,按照诗人在《沁园春》中的说法,就是“四举无成,十年不调”,仍是一阶布衣。
如今,故地重游,国家危机四伏,又忧思祸乱不远矣,怎能不令人诗人感叹呢?
当年,惊鸿一瞥的诗人,又在何方!
诗人说“二十年重过南楼”,一个“过”字,说明诗人只是路过安远楼,在安远楼小聚,酒宴散去,又要离开了。
这次小聚,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个“未稳”,形象生动,把诗人匆匆别离的情态,描写的淋漓尽致,柳树下的小舟都还没有系稳,我就匆匆忙忙重回故地了。
诗人为何行色匆匆,有什么牵绊了诗人吗?
诗人说,“能几日,又中秋”过不了几天,又要中秋节了。中秋是团圆之夜,怎能不匆匆返回呢?
这种催人出发的忧心,烈士暮年的悲伤、无可奈何的哀叹,都藏在一个“又”字里了。
诗人因为“重过”引发新愁,在“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中,又被无限的拉长了!
这里的“断矶”,形容矶头荒凉,诗人眼下,都是残山剩水,凄凉无比,这种灰暗的情绪,让诗人更难过。
“旧江山浑是新愁”,是诗人灵魂之笔!不过,刘过并不是一味沉浸悲伤的人。
最后,诗人来了大转折!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最后一句,成了全词的不朽之笔。
我好想买上一瓶桂花酒,带着美酒一起去水上泛舟,逍遥度日,但我又发现,如今我没了少年时的豪迈意气!
唉,还是少年有滋味!
时光如流!
[点赞][点赞]
[点赞]
时光如流氓,少女变大娘[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