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的历史地位:
山水画大师:李成是五代至宋初时期的著名山水画大师,与荆浩、关仝等人并称,对北宋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开创画派:李成师承荆浩、关仝,但自成一派,改变了北宋山水画的发展走向,成为北宋山水画三大流派之一。
李成的画风特点:
郊野平远:李成擅长描绘郊野平远旷阔的风景,作品展现出北方平原的壮丽景色。
烟云远近,木石瘦硬:他的山水画以“烟云远近”和“木石瘦硬”著称,表现了山川地势和季节气候的丰富变化。
写实技巧:李成具备高超的写实技巧,能够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出所见之景的开远和深邃。
艺术技巧与创新:
笔墨表现:李成善于发挥笔墨的表现功能,用淡墨的情韵体现山水的灵秀,墨法精致细腻,被誉为“惜墨如金”。
卷云皴与蟹爪法:他创造了“卷云皴”和“蟹爪”法,前者使山石呈现出卷动的云状,后者则形象地描绘了寒林中的树枝。
历史评价与影响:
高度评价:《宣和画谱》、《画鉴》、《图绘宝鉴》等绘画著述对李成的绘画艺术给予高度评价。
后世传承:李成的画风对后世书法家如许道宁、李宗成、翟院深、郭熙、王诜等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都是李成画风的主要继承者。
作品的市场价值:
帝王喜爱:李成的作品受到宋神宗、宋徽宗等帝王的喜爱,导致真迹稀少,赝品大量流传。
市场稀缺:米芾曾言“李成真本见两本,伪是三百本”,反映了李成作品的高度市场价值和稀缺性。
总结:李成作为五代至宋初的山水画大师,不仅开创了独特的画风,对北宋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以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远的艺术影响,成为绘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以写实技巧和笔墨表现为特点,被后世高度评价,并对众多书法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由于帝王的喜爱和市场稀缺性,李成的作品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
汉朝郡太守的职责
政治与司法职责:
理讼断狱:郡太守负责处理一郡内的刑讼案件,包括亲自审理重要案件和监察县行政、考课县令长。
选举与察举:郡太守总负责一郡的选举事宜,具体工作由功曹史承办,包括举孝廉、茂才等科目,以及推举敦厚有行或有道之人。
军事与边防职责:
防范寇盗:在东汉末年战争频繁的背景下,郡太守负责严防盗贼和防范边境民族的侵扰。
打击豪强:郡太守还负责打击地方豪强,维护地方秩序,部分郡守还以身作则,杜绝权力的滥用与交易。
经济与社会职责:
征发徭役:郡太守负责征发各种徭役,包括兵役和劳役,以满足国家建设和战争的需要。
管理少数民族:对于郡内的少数民族,郡太守同样有征收赋役的权力,并负责与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和属国的交往。
文化与教育职责:
教化吏民:郡太守需要以身作则,直接负责对吏民的教化,通过高尚的道德感化人民。
禁止淫祀:为了防止人民思想出现异端,郡太守会采取一定的手段禁绝淫祀等非法祭祀活动。
其他职责:
上书与检举:郡太守在遇到重大事件时需要上书中央汇报,并有权检举其他官员的不法行为。
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边郡郡太守在朝廷与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和属国的交往中起到重要的连接作用。
总结:汉朝郡太守的职责涵盖了政治、司法、军事、边防、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是地方行政的核心。他们不仅需要处理刑讼案件、负责选举与察举、防范寇盗和打击豪强,还需要征发徭役、管理少数民族、教化吏民、禁止淫祀等。此外,郡太守还有上书中央汇报和检举其他官员不法行为的权力,并在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职责共同构成了郡太守在汉朝地方行政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李世民与浅水原之战
浅水原之战的背景:
薛举的反叛与扩张:薛举在大业十三年(617)举兵反隋,迅速扩张势力,控制陇西之地,并称帝建立西秦。
薛举的战略失误:薛举在扩张过程中派遣部将攻击李轨势力失败,导致西平郡、罕郡等地失守,迫使其迁都秦州。
浅水原之战的过程:
李世民的坚守策略:李世民针对薛举缺粮的窘境,采取深沟高垒、坚守不战的策略,意图利用资源优势消耗薛举军力。
李世民的生病与唐军的失败:然而,李世民突然生病,不得不将兵权交给刘文静、殷开山等人。刘文静轻敌冒进,导致唐军被薛举精锐铁骑突袭大败。
浅水原之战的争议:
李世民生病的真实性:关于浅水原之战的失败,有人质疑李世民生病的真实性,认为这可能是为失败找替罪羊的借口。
双方军队构成的差异:实际上,唐军缺乏马匹,而薛举军则拥有强大的骑兵力量,这是唐军失败的重要原因。
浅水原之战的影响:
唐军的元气大伤:浅水原之战后,唐军精锐死伤大半,长安空虚,对李唐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薛举的去世与薛仁杲的继承:薛举不久后去世,其子薛仁杲继承大位,但统治基础不稳,内部矛盾重重。
李世民的反击与胜利:
再次出征:武德元年(618),病愈的李世民再次出征,与薛仁杲正面对决。
深沟高垒与薛仁杲的投降:李世民继续采用深沟高垒的策略,最终迫使粮饷用尽的薛仁杲军投降,薛仁杲被斩于长安。
总结:浅水原之战是李世民一生中少有的败仗之一,对唐军造成了重大损失。然而,李世民通过坚守策略和再次出征,最终击败了薛举父子,巩固了李唐政权的地位。这场战役不仅展示了李世民作为军事指挥家的才能,也揭示了战争中军队构成和战略选择的重要性。同时,浅水原之战的争议也反映了历史研究中对于历史事件真实性的探讨和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