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商场如战场。”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竞争中,高明的谋略家以其独特的布局思维,在商场和职场上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智慧和力量,往往稳操胜券。那么高明的谋略家都是如何布局的?笔者研究谋略与兵法多年,个人认为这四个步骤是布局思维的精髓,威力十分巨大,希望大家切勿滥用!
一、猎物选定
具有谋略思维的人,在博弈和竞争中无疑是真正的强者。在他们眼中,竞争对手不过是等待被捕获的“猎物”。而老练的“猎人”往往会通过巧妙地选定“猎物”,在狩猎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意志,整合自身力量,并夺取所需资源。
那么,如何选定竞争对手即“猎物”呢?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首先,要确保“干得过”。自己的整体实力应略超过对方。这并非盲目自信,而是基于对自身和对手的准确评估。在选定“猎物”之前,谋略家会深入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包括资源、能力、人脉等方面。同时,他们也会对潜在的“猎物”进行全面的了解,评估其实力、弱点和可能的反应。只有当自己的实力占据上风时,才有可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比如孙膑之所以敢直面庞涓,除了新仇旧恨外,他个人兵法功底高于对方也是重要的一方面因素。
其次,要确保“有搞头”。战胜对手能够获得我们想要的资源,不能得不偿失。谋略家在选择“猎物”时,会仔细权衡胜利后的收益与付出的成本。他们会考虑战胜对手后能够获得哪些资源,如市场份额、技术专利、人才等,以及这些资源对自己的价值。如果付出的代价过高,而获得的资源却有限,那么这个“猎物”就不值得去追逐。
最后,要确保“无后患”。不会引起不可控的连锁反应。在选择“猎物”时,谋略家不仅要考虑眼前的利益,还要考虑长远的影响。他们会评估战胜对手后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如是否会引起其他竞争对手的警惕和反击,是否会破坏市场秩序,是否会面临法律和道德的风险等。如果可能引发不可控的后果,那么这个“猎物”就应该被谨慎对待。
二、路线预判
狩猎最为关键的,莫过于对“猎物”习性和活动路线的预判。《孙子兵法》讲究“攻其必救”,只要能够在“猎物”的必经之路上设伏,往往能够一举成擒。战国时期,孙膑策划的“围魏救赵”之战,从本质上就是针对他老同学庞涓的“狩猎行动”。
从谋略角度来看,路线预判需要深入了解“猎物”的行为模式、需求和目标。谋略家会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分析“猎物”的决策过程、行动规律和可能的选择。他们会考虑“猎物”在不同情况下的反应,以及可能采取的行动路线。
三、陷阱设置
“十面埋伏”是兵法大家韩信的杰作,以至于在垓下之战中能够困得住西楚霸王项羽。从谋略角度来讲,设伏最关键的莫过于三点。
首先,势能制敌。即布局产生的势能远远大于对方,能够困住或制服对手。谋略家在设置陷阱时,会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创造出一种强大的势能。这种势能可以是技术优势、资金实力、市场份额等方面的优势,也可以是舆论压力、法律手段等方面的优势。通过营造出这种强大的势能,让对手感到无法抗拒,从而陷入困境。
其次,攻心为上。张良的“四面楚歌”,一夜就唱散了项羽的十万大军。在陷阱设置中,心理较量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谋略家会通过各种手段,影响对手的心理状态,让其产生恐惧、焦虑、绝望等负面情绪。他们会利用舆论宣传、信息对抗、心理暗示等方式,瓦解对手的斗志,削弱其抵抗意志。
最后,围三缺一。不能让对方完全看不到希望,以免“狗急跳墙”,采取过激行为。在设置陷阱时,谋略家要给对手留下一条出路,让其有选择的余地。这样可以避免对手陷入绝境,采取极端的行动。同时,这条出路也可以是一种诱饵,引导对手按照自己的预期行动。
四、诱饵投放
能玩转“直钩垂钓”的只有谋略鼻祖姜子牙,大部分谋略家布局还是要老老实实地“下饵”。诱饵的投放,其实也有技巧。
首先,要有吸引力,确保“投其所好”。谋略家会根据“猎物”的需求和欲望,设计出具有吸引力的诱饵。他们会了解“猎物”的兴趣爱好、目标追求、痛点问题等,然后针对性地设计诱饵。只有当诱饵能够满足“猎物”的需求时,才能吸引其上钩。
其次,要舍得下本钱,不敷衍。诱饵的价值要足够高,才能让“猎物”心动。谋略家会在诱饵上投入足够的资源,确保诱饵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他们不会吝啬成本,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付出足够的代价,才能获得更大的回报。
最后,要让对方感觉确实“够得着”,接触得到。诱饵不能过于遥远或难以实现,否则“猎物”会失去兴趣。谋略家会确保诱饵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及性,让“猎物”觉得自己有机会获得。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让“猎物”了解诱饵的获取方式和条件,让其感到诱饵是可以实现的目标。
总而言之,高明的谋略家通过猎物选定、路线预判、陷阱设置和诱饵投放这四个步骤,展现出强大的布局思维。然而,这些策略的威力巨大,需审时度势谨慎使用,以免引发不可控的后果。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