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健在的十位样板戏演员现状,个个都是京剧名家,有两位去了国外

予锐评娱乐 2024-06-23 18:59:42

虽然现在的年轻人都没听过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样板戏,但不可否认的是样板戏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它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出演样板戏的演员多是当时文艺界的翘楚,这也是样板戏成功的一大关键因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样板戏老演员都离世了,今天要介绍的这几位依旧在世,一起来简单了解下他们的故事吧!

齐淑芳(1944年出生,河北晋县人)

京剧武旦演员,起初在上海市青年京昆剧团工作,期间曾随团到香港演出,她的拿手剧目《三战张月娥》《杨门女将》等都深受好评。

被调入上海京剧团后,她因在《智取威虎山》中成功塑造“小常宝”一角而广为人知,齐淑芳的主要代表作还有《白蛇传》《青石山》《火凤凰》等。

1988年,齐淑芳率团到美国演出,自此定居美国,她创建了在美国比较有知名度的“齐淑芳京剧团”,经常在全美各地巡回演出,《纽约时报》报道她的京剧团时称赞其武技精彩。

2001年,齐淑芳荣获美国最高传统艺术成就奖,还获得了美国总统祝贺表彰信。2011年,齐淑芳率团回国参加了第六届中国京剧节,她表示自己回到美国后会加倍努力,更好的去推广中国的国粹。

童祥苓(1935年出生,江西南昌人)

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工老生,从8岁开始学戏,教他文戏的是雷喜福先生,教他武戏的是钱富川先生,后来他又师从京剧大师马连良、周信芳等名家,童祥苓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

童祥苓于1965年被调入京剧《智取威虎山》剧组,这是第一部被搬上大银幕的样板戏,他饰演了侦察英雄杨子荣,该角色是其演艺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之一。

1993年,58岁的童祥苓决定提前退休,他告别舞台后开了一家面馆,经营了八年后,他发现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就果断的将店面转了出去。

上了年纪以后,童祥苓还会不时参加京剧演出,他的擅演剧目有《龙凤呈祥》《定军山》《四郎探母》《失空斩》《战太平》等。他文武兼备,唱作全面,做工细致,童祥苓的表演洒脱自如,演唱富有韵味,刻画的各样人物都各具特点。

高牧坤(1945年出生,北京人)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工武生,国家一级演员,被国务院授予“特殊贡献”专家,他曾在《杜鹃山》中扮演毒蛇胆的长工田大江,同时他也是该剧的主要编创者之一。

高牧坤多才多艺,不仅会演,还是优秀的导演和编剧,是戏曲界不可多得的佼佼者。

高牧坤的主要代表曲目有《挑滑车》《艳阳楼》《甘宁百骑劫魏营》《十八罗汉收大鹏》等,由他编导的京剧藏戏《文成公主》和京剧《大漠苏武》均获得过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他编导的作品还多次荣获优秀导演奖。

高牧坤还参演过电影,在赵为恒执导的影片《花翎大盗》中扮演过捕快班头铁如龙,在邱丽莉执导的影片《风流乾隆》中扮演过府台钟邦辉等。

退休后的高牧坤并没有安心在家享受生活,他依旧积极的参与旧戏的复排,新戏的编导以及新一代演员的培养等工作。他曾说,“我们这些老同志不仅要站好岗,发挥余热,还要为戏曲的守正创新贡献一份力量。”

王梦云(1938年出生,海口人)

蜚声梨园的老旦名家,著名的戏曲教育家,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曾以精湛的技艺位列“老旦三王”之一,在《智取威虎山》中饰演过李母。

王梦云在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担任校长长达八年时间,为京剧艺术培养了一大批接班人,在92级、97级戏校毕业生中,走出了多位国家一级演员,比如王珮瑜、傅希如、郭睿玥、田慧等。

当校长期间,她十分看中学员唱念这两项基本功的掌握,王梦云曾总结自己的舞台经验,她说,“戏曲不能完全靠技巧,我们要演人物,要研究表演,今天的戏曲和过去不一样了,不但会唱还要会表演,上海戏曲要做京剧发展的领头羊。”

王梦云为人品格高尚,刚正不阿,做演员时,她的成绩斐然,做校长时,她治学严谨,培养了一批批人才,她的艺术思路和艺术理念,值得青年戏曲演员们好好学习。

杜福珍(1945年出生,北京人)

原中国京剧院演员,工老旦,师从李金泉、王玉敏等名家,是一位唱、念、做、表俱佳的优秀老旦艺术家。

“穷不帮穷谁照应,两颗苦瓜一根藤。帮助姑娘脱险境。逃离虎口奔前程。”相信很多人至今对田大婶铿锵有力的唱腔,和坚毅热情的形象都记忆犹新。

杜福珍在电影版《红灯记》中饰演过田大婶,在舞台剧《红灯记》中饰演过李奶奶,她还曾饰演过《平原作战》在的张大娘。

杜福珍擅演的传统剧目和角色有《春草闯堂》中的诰命夫人,《锁麟囊》中的薛母,《红鬃烈马》中的王夫人,《四郎探母》中的佘太君等。

她的嗓音洪亮,具有刚柔并济和声情并茂等表演特点,退休后杜福珍也闲不下来,继续为传承国粹和弘扬传统文化做着努力。

栗敏(1935年出生)

山东省京剧团老演员,11岁开始登台唱戏,早年工青衣花旦,后改唱老旦,主要学习李多奎先生的唱腔。在《奇袭白虎团》中扮演崔大娘,当时她36岁。

栗敏14岁就参军加入了革命队伍,18岁时进入志愿军京剧团,曾到前线为战士们表演《岳母刺字》《钓金龟》等剧目。抗战结束后,志愿军京剧团的演员都被分配到了地方剧团,而栗敏回国后与丈夫刘如意一起进入了山东京剧团。

她在《奇袭白虎团》中演唱的情真意切,非常感人。栗敏退休后偶尔出来参加一些艺术活动,晚年生活的平静又幸福。

杨春霞(1943年出生,祖籍浙江宁波)

初习昆剧旦角,四年后改学京剧,师承言慧珠、杨畹农,成为京剧旦角演员,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

从上海戏曲学校毕业不久,杨春霞随团到香港演出,获得了香港评论家的高度赞扬,称赞她扮相雍容大方、清秀艳丽,运腔自如,神采飞扬,师承良好,前途不可限量。

此后她跟随艺术团到多个国家访问演出,小小年纪就凭借精湛的技艺,在华人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杨春霞在京剧舞台上大放异彩的时候,一场席卷全国的运动开始了,因遭人嫉妒,杨春霞被拉下了水,她被当做“黑尖子”每日遭批斗,被逼迫写检查。

1971年5月的一天,杨春霞突然接到命令,让她赶快做好准备,第二天就去北京剧团报到。事发突然,杨春霞在无法预知吉凶的情况下,给丈夫交代了“遗言”。结果这次北京行将她的命运重新改写了,原来她是被上级调往北京排演现代京剧《杜鹃山》的。

在京剧样板戏《杜鹃山》中,杨春霞扮演了柯湘,她唱念做打样样娴熟,《杜鹃山》公演后好评如潮,她也再次迎来了事业辉煌期。之后北京电影制片厂将《杜鹃山》搬上大荧幕时,依然让杨春霞扮演了柯湘。

杨春霞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角色,就是她在86版《西游记》中扮演的白骨精一角,她当时向导演杨洁提了一个条件,那就是把“女儿国国王”的角色也给她演。

虽然杨洁导演当时同意了,可是转念一想,她又担心这样两个戏份区别极大的角色由一人演会造成不良影响,迫不得已她食言了,因此得罪了杨春霞,而未能演成女儿国国王,成了杨春霞心中的一大憾事,为此她在以后的岁月从不愿主动提起自己唯一参演的这部电视剧。

如今杨春霞已年过八旬,唯一的儿子经商大获成功,为母亲买了豪华大别墅养老,儿媳是梨园名旦,她们婆媳相处的如亲生母女一般,两人还曾同台演出过,杨春霞晚年生活的很幸福。

沈健瑾(出生于1945年,上海人)

中国京剧院演员,工花旦、刀马旦兼青衣,师从荀慧生、雪艳琴、程玉菁、华慧麟等名家,荣获过第6届戏剧梅花奖。

沈健瑾曾在京剧电影《奇袭白虎团》中扮演过崔大嫂,她的台步和舞姿轻盈又飘逸,宛如行云流水一般,她的嗓音清脆嘹亮,扮相温婉柔美,给人留下的印象格外深刻。

《奇袭白虎团》的演员们载歌载舞,边跑边唱,声情并茂,被观众津津乐道的有“三好”:王团长唱得好,严伟才舞得好,还有一好就是沈健瑾演的崔大嫂跑得好。

从中国戏曲学校毕业后,沈健瑾先是在山东京剧团当演员,参演完《七夕白虎团》后,她被调入中国京剧院,她擅演的曲目有《打渔杀家》《红鬃烈马》《杨门女将》等。

她的丈夫李光也是著名京剧演员,曾获得过第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现代京剧电影《平原作战》中扮演过排长赵勇刚,他们夫妇二人是戏曲界双获戏剧梅花奖的梨园伉俪。

沈健瑾对京剧舞台十分热爱,已经退休多年的她依旧没有离开舞台,经常与丈夫一起参加京剧演出活到,他们结婚近半个世纪了,始终恩爱如初。

刘长瑜(1942年出生,祖籍江苏无锡)

9岁考入中国戏曲学校,师从筱翠花(于连泉)、华慧麟、赵桐珊等京剧名家,中国京剧院旦角演员,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

在《红灯记》中,刘长瑜扮演了机智勇敢的李铁梅,她扮相俊美,眼神凌厉,英姿飒爽,有勇有谋,将人物刻画的非常生动,演的特别有感染力,很多群众看了都热血沸腾,至今让人念念不忘,刘长瑜也因此成为了七十年代的“国民闺女”。

演这部戏时刘长瑜28岁,可是她欢快活泼略带俏皮的气质,完全符合十六七岁少女的特点,再加上她那清脆靓丽的嗓音,将机智勇敢的铁梅塑造的入木三分,她也因此拥有了“永远的铁梅”称号。

刘长瑜被称为新时期京剧“八大名旦”之首,擅演曲目有《叶含嫣》《十三妹》《桃花村》《坐楼杀惜》等,她曾刻画了燕燕、春草、尤二姐、尤三姐等多个经典人物形象,获得过中国戏剧梅花奖,金唱片奖,梅兰芳金奖大赛金奖等多个重量级奖项。

如今,刘长瑜已是年过八旬的老人了,她的身子骨还很硬朗,气质一如从前的典雅从容,上了年纪后也会不时参加京剧相关的活动,为年青一辈的演员们分享自己的宝贵经验。

宋玉庆(1942年出生,山东青岛人)

山东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6岁被送到“麟祥社”小科班学戏,次年进入解放军京剧团,随剧团深入农村、厂矿、部队等演出了十余年,后破格进入中国戏曲学院学习,学到1960年毕业。

读书期间,宋玉庆主要学习谭派和余派,期间他还与京剧大师尚小云、马连良等演出了《红鬃烈马》《双阳公主》《清风亭》等剧目。

1964年,宋玉庆在北京表演了京剧《奇袭白虎团》,他表演的是侦察排长严伟才的戏份。1972年,这个剧目被搬上大荧幕,依旧由宋玉庆担任主演。

宋玉庆在唱功方面不如武戏技艺精湛,当年他为了将每个动作训练到自己满意,就跪在地上反复磨砺,直到膝盖被磨出了道道血痕,最终铸就了银幕上飒爽的英姿,他也因此蜚声海内外。

宋玉庆在晚年去了美国定居,即使身居国外,他依然热爱京剧表演,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近年他有了叶落归根的打算,想回到山东老家。

对于这几位仍健在的样板戏演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1 阅读:13

予锐评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