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中国这对亚洲巨人近期的互动令人瞩目。从冷淡到热络,从对抗到对话,这戏剧性的转变让不少国际观察家直呼意外。就在印度政府释放友好信号之际,德国却突然高调示好印度,这一连串动作背后究竟暗藏着怎样的玄机?
今年7月,印度政府一纸政策打破了多年的沉默准备重启对中国工程师的签证发放,同时向中国投资敞开大门。紧印度外长苏杰生更是公开宣布与中国达成边境协议,为两国关系正常化铺平道路。这一系列动作无疑向世界传递出明确信号中印关系正在走向缓和。
就在中印关系呈现回暖迹象时,德国的表现却颇为耐人寻味。10月23日,德国国际经济事务官员特雷尔抛出一番令人费解的言论。他强调印度不会成为"另一个中国",但可以成为德国实现"去中国依赖"的重要支点。这番话听起来像是在为印度"加油打气",实则暗含离间之意。
更有意思的是,同一天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也加入了"吹捧印度"的阵营。他不仅强调印度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地位,还将其捧为德国在印太地区的"关键伙伴"。与此德国总理朔尔茨正在筹备与印度的重要会晤,经济合作成为核心议题。
表面上德国此举似乎只是在寻求经济多元化。但细究其中逻辑,这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分化战略"。德国承诺将部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到印度,实际上是在向印度释放诱人的"胡萝卜"只要与中国保持距离,就能获得更多西方订单。
这种策略与美国的印太战略如出一辙。过去几年,西方国家频频向印度许诺市场和投资,但实际兑现的却寥寥无几。莫迪政府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光靠嘴上承诺换不来实质性的经济利益。
从产业链的角度中印两国具有天然的互补性。中国拥有成熟的制造业体系和先进的技术储备,而印度则具备庞大的市场潜力和充沛的劳动力资源。如果这两个亚洲大国实现深度合作,必将形成强大的经济引力场,这正是西方国家最不愿看到的局面。
德国此次高调示好印度,本质上是在上演一出"分化中印"的戏码。通过许诺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试图诱导印度远离中国。地缘政治的现实早已证明邻居之间的互利合作远比遥远承诺更有价值。
当前的国际形势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任何试图制造分裂的举动都将遭遇现实的考验。德国此次对印度的"特别关照",不过是老调重弹的地缘政治把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企图通过分化手段来实现战略目标的做法,最终都将事与愿违。
对于中印两国来共同发展才是最务实的选择。历史经验表明,大国关系从来不是零和游戏,而是互利共赢的合作之道。德国的这场"示好秀",恐怕难以动摇两个文明古国走向合作的坚定步伐。
德国突然对印度示好,声称要将部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到印度,这真的只是一场单纯的经济合作吗?还是这背后隐藏着某些国家不可告人的政治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