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伟大的中国人民!我们创造了华夏文明,华夏文明定义了我们

秦朔朋友圈 2024-10-20 00:50:55

等了三年,这套畅销两百万册的书终于出续集了!

斩获文津图书奖、中国好书、中华优秀科普图书等奖项的“典藏级国民地理书”《这里是中国》系列,迎来新成员——《这里是中国3》。

《这里是中国3:华夏文明史诗》,给每一位中国人的礼物,献给一代又一代平凡而伟大的中国人!

作者星球研究所是地理科普自媒体领域的佼佼者,他们坚持“热爱地球,热爱人类”,作品风格理性与人文兼长,2018年被人民日报社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为“中国十大科普自媒体”之一。

星球研究所一直致力于传播中国之美,用地理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在《这里是中国》中,用极致震撼的地理视角,重新发现中国自然之美;

在《这里是中国2》中,致敬百年来伟大变迁,尽显中国建设之美、家园之美、梦想之美;

《这里是中国3》,则聚焦于中国的文明之美!

华夏文明,是唯一延续至今从未断绝的古文明,五千年沉淀积累,有着灿若繁星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诗书礼乐、衣冠风雅,典籍浩如烟海、艺术千姿百态,精美绝伦的器物、宏伟壮丽的建筑……

在这一切非凡的创造中成长的你,是否也想知道,中华文明从何而来,由谁创造?为什么只有它能生生不息,绵延五千年?它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地步?

《这里是中国3》致敬中华文明创造,史诗级巨献,陈说华夏文明美在何处!

穿越良渚、二里头、三星堆、古城、长安、徽州、南京、丽江、长城、京杭大运河、莫高窟、泉州、南海I号、民居、梯田、古塔、秦始皇兵马俑、圆明园等18个文明现场,让你以前所未有的视角深入中国早期文明、古代城市文明、内外互动融合、物质文明创造,一书尽览中华文明的起源、生长、互动融合与无尽的智慧创造。

解密华夏文明数千年的不衰密码,深刻认知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纵览万年来中国人的智慧创造,看200亿华夏儿女如何缔造今日家园。

中国人创造了自己的栖息地

“五千年文明史”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我们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与这个观念基础密切相关。

可是在西方主导的现代科学语境中,这个说法备受质疑。长久以来盛行海外的观点是,出土了甲骨文的距今3300年的晚商时代是中华文明的起点,他们说五千年文明仅仅是中国人的传说故事。

——直到良渚古城遗址横空出世,中华文明找到了自己的来处。

良渚留存了丰富的墓葬、完整的城墙基址、宏伟的大坝遗存,以及宫殿、祭坛、手工业遗迹等等,它足以证明,中国人曾在这里创造出一个盛极一时的国都。这块收藏了5000年历史的精致琥珀,让“上下五千年”成为信史。

|良渚:神玉王国 制图@星球研究所

沿着良渚顺流而下,我们看到中华文明是怎样发荣滋长。良渚古城有着300万平方米的内城和630万平方米的外城,容纳了数万人在这座城里繁衍生息。随着中华民族的生长壮大,供人栖居的城,也不断生长。

|雪落永泰城 摄影@王生晖

最初的城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它们或圆或方,或亦圆亦方,甚至不设城墙。

直至周朝,尊卑有序的“礼制”思想延续到了造城上。从天子到诸侯,按照等级高低规划城池大小、城门数量,城内又被横平竖直的街道分割成一个个规规矩矩的小方格,人们按照等级高低居住在相应方格中,这便是周朝的“营国制度”。

然而诸侯国众多的周朝,缺乏强大的执行力,未能将这种理想城池理念全面贯彻。

秦汉至隋唐,中国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营国制度所体现的“秩序”恰恰符合统治者的需要。

长安,作为统一王朝的国都,也成为实践这种秩序的最佳场所。西汉在此建起城南城北形似南北斗星的“斗城”,隋唐两朝营造出空前宏大的长安城。

白居易感叹其巍峨壮阔,人立其下如大雁般渺小,“双阙龙相对,千官雁一行”。城中森严整肃,秩序井然,力求每一条街道的排布、每一个祭坛的设置,都暗合着天理规则,让天子权威渗透到城中的每个角落。

|长安:王都秩序 制图@星球研究所

至此,营国制度规范下的理想城池已经遍布王朝疆域。

及至宋元明清,千城崛起,城池建设迎来最高峰。各类城池开枝散叶:

- 国都建起规整宏大的皇城——明南京城有着蔚为大观的四重城郭,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壮丽的城市; - 边城重镇一座座军事性城池凭险作守——嘉峪关是明朝长城最西端的一座关城,号称“天下第一雄关”; - 通衢大邑崛起商业性城池——泉州航运盛极一时,宋时“涨海声中万国商”,元时“梯航万国”;

- 府城县城保国安民——襄阳古城易守难攻,人称“铁打的襄阳”……

遍布大江南北的城池不是孤立的存在,它们是区域的中心,也是一个个连接的节点,由点而面,织成我们的华夏疆域。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局部航拍 摄影@苟秉宸

它们的设计者、建造者早已湮灭于历史,但中国人却不能将它们遗忘。因为这些遗存呈现了历史长河,见证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五千年造城史就是五千年华夏文明史,约200亿中国人创造了这些伟大的城池,中华文明以“城”的形式得以承载和绵延。

在各色各异的城中,中国人因地制宜建起民居。有多少中国人,就有多少种中国人的家园。

在黄土高原,先祖一万年前在此建起的窑洞,是中国最早的人造家园之一;

|窑洞:如何居住在黄土中?制图@星球研究所

在华北平原,大家庭共同居住的合院式住宅,孕育出经典的四合院;

客家民系建起福建土楼,任凭楼外风雨,楼里自成烟火人间;

吴越民系安居徽派建筑,粉墙黛瓦马头墙,便是诗意江南……

|细雨中的西递村落 摄影@朱金华

家园之中,承载着中国人的精神。保固自守,是为了守护家人亲朋;聚族而居,代代传承团结的力量;因地制宜,抓住天时地利将根系扎在全新的土壤中。

在建造家园的过程中,中国人也为自己塑造出了成为中华民族特性的美好品格:勤劳勇敢,聪明睿智,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热情好客,美美与共,自强不息,逆天改命……

一城一家,肉身和灵魂都有了归处。中国人物质和精神的栖息地,都由中国人自己创造!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