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史书之中,李广作为一名“可怜人”,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名“可怜人”。他一生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在沙场上建功立业,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一直没有被封为侯爵。故而,不少人都将李广之死,归结为天意。正如王维所言:“卫青能活下来,是上天的恩赐,李广能活下来,是因为他的运气太差了。”
李广的倒霉,运气不好,很大一部分原因并非其本身倒霉,更多的原因还是其本身的“人品”问题,也就是对于“关系户”的处理方式有一些欠缺。而李广的后人,却是没有从先祖的身上学到任何东西,反而是在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打交道时,被人给坑了一把,最后被人给坑死了。
陇西李氏是一个有名的军事世家,在秦、汉两代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他们的家族擅长战争和弓箭,培养出了许多久经沙场的人才。秦国之中,以李信为首的一位名将,就是陇西李氏。李信年少有为,深受秦始皇的器重,成为秦国的一员大将。
秦与楚大战时,嬴政向王翦请教,要用多大的兵力才能攻下楚国?王翦说:一定要六十万!然后,他又问李信说:你觉得要多少?李信自信地说:二十万!然后,他派李信带着二十万军队去攻打楚国。李信的计划进行得很成功,所有的楚军都被他吓破了胆。但就在这时,一直站在李信身后的秦将军昌平君却背叛了他。昌平君原是楚国的王子,因不甘故国覆灭,才背叛了秦朝。
李信眼见两面受敌,匆匆忙忙调转兵马,向昌平君杀去。但是楚将军项燕,却是带着他的大军,对着李信的大军发起了猛烈地进攻,打得秦国大军溃不成军,七都尉也在混乱中战死。在秦对六国的征服中,秦军吃了一次大亏。为首之人,赫然就是李广的先祖李信。
李信之死,究其原因,其根本原因是昌平君之谋。昌平君虽是楚国之人,但却是秦国皇族的人。其母乃秦国王族,乃典型的“关系户”。如此一来,李氏一脉的人,就成了众矢之的。
而李广利,同样被称为“李广”,却和陇西李氏没有任何的瓜葛。他能当上大帅,靠的就是他的姐姐李夫人。和魏霍比起来,李广利没有什么特比突出的东西,战斗中,他的发挥并不好。而李陵,则是遗传了他爷爷在兵法上的天赋,同时也遗传了李广的高傲与懒惰,这是李广所没有想到的。
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年,李陵丝无敬畏之心。汉军于公元前九九年出塞击胡,李广利被任命为总指挥。原本,汉武帝还打算派李陵去给李广利护送粮食,但是李陵却是不愿意给别人当马前卒,尤其是像李广利这样的“裙带将军”。李陵豪说过,他会带着一支军队,去攻打单于的地盘。李陵的胆识,让他很是欣赏,便答应了下来。
李陵仗着自己的天赋,嚣张跋扈,结果却是自食恶果。李广利虽然没什么本事,但她是皇上倚重之人,亲自封的的大将军。李陵这般不将李广利放在眼里,也难怪他没有得到大汉大军的支持。不过,李陵的嚣张,让几个老兵很是不爽,比如路博德,他就是其中之一。原本,他是打算让路博德去支援李陵军的,但是路博德不愿意帮助李陵,这才导致了李陵军被孤立。
李陵率领的5000步兵,进入了沙漠深处,不出所料,遇到了单于的大军。以多打少的兵力,李陵军展现出了令人惊讶的强大实力,足足上万名的匈奴铁骑被汉王朝的步卒杀得溃不成军。然而,李陵的大军并没有得到援军,最后,他们在距离汉塞仅百余里的时候,溃不成军。5000汉兵,仅有400余人逃出,李陵更是不幸被捕。
李陵战败,令汉武帝大为恼火,而李陵战败之事,则如同一盆冷水泼在了他的脸上。在朝堂上,群臣纷纷指责李陵的罪行,唯有马迁反对。司马迁称赞李陵英勇抗敌,显示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司马迁眼中,李陵并非真正臣服于大汉,只是想借此机会再为大汉效力。司马迁这番话,直触他的内心。他被抓进了牢狱,判了死刑。
又过了一年,皇帝派遣公孙敖出关,与胡人作战。公孙敖这老将军回来后,意外地把李陵正在操练胡人的事告诉了他。当大汉皇帝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立刻处死了李陵的母子,让李广一脉彻底地断绝了在中原的传承。事后证实,李陵并非训练匈奴军队的人,是一名叛徒李绪。而汉武帝的冲动,也让李陵失去了回归汉朝的机会。李陵的后裔就在这里定居下来,成为了现在的柯尔克孜族,也就是黠戛斯部落。
李陵之死,和李广利无关。他输在了他的骄傲,在于他看不起“关系户”,看不起那些经验丰富的选手。李陵要是乖乖给李广利当助手,和那些前辈们交好,按部就班,立下大功……以李陵的本事,怎么可能不成功?李陵一心想学习霍去病在二十岁就成为国家顶梁柱,年轻气盛。但李陵不同于霍去病,他对皇帝来说,只是一个局外人。所以,他绝对不会支持李陵,就好像他支持霍去病一样。至于那些老将,自然没办法像对待魏,对待霍,对待李广利一样,尽心给李陵打副手。李陵被困在这里。
李家三代人的经历,以古鉴今,让我们知道做人要低调,做好自己本分工作,别去树大招风,更别说去争风吃醋了。在无法更改的情况下,学习去顺应它。当然,这也是对关系好的人的态度。
汉武帝从来都是裙带关系,虽然卫霍确实厉害,没有裙带下场不见得比李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