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增选当选院士名单,当年同住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学生七公寓506的3人,都成为了院士!据了解,该校建校103年来共走出123位院士。
赫晓东和郭世泽分别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早在2015年该宿舍的韩杰才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毕业后,3个人仍始终专注于自己的研究方向,聚焦国家需要埋头攻关,成为本领域中的顶尖专家。如今,韩杰才担任哈工大校长,赫晓东担任哈工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郭世泽担任解放军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
郭世泽曾开玩笑说,如果三个人都能当选院士是什么感觉。
“特别聪明,特别能干,特别勤奋……”这是三位室友的相互评价。
在赫晓东的印象中,韩杰才、郭世泽这两位15岁上大学的“天才”室友都是攻坚克难的“高手”,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总是迎难而上、举重若轻。
“当年的科研条件还没有现在这么好,要做新材料的研究就要自己想办法、自己去创造条件。”韩杰才回忆说,当时哈尔滨的研究条件不具备,就要经常坐火车硬座去沈阳、北京甚至更远的地方做实验……反反复复折腾很长时间。
郭世泽是导师孙圣和教授最得意的学生。以“严格”著称的导师在学术上对他要求极高,在生活中却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逢年过节就把他叫到家里。而郭世泽也没有辜负导师的期望,读博期间就完成了好几个大项目,还写了好几本书。
“给他一个项目,他能几天几夜不睡觉,最终圆满完成任务……”赫晓东对郭世泽的“拼劲”印象特别深。
“举重若轻”是这三位室友共同的特点,他们勇于挑战前沿,敢于创造条件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老先生们规划得好,学科定位准,研究方向广,层次错开不重叠,又可以相互借鉴……”赫晓东说,导师杜善义院士一方面帮他规划方向,一方面又放手让他大胆探索,让他在读博期间就取得突破性成果,成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的重要基础,这让他受到极大的鼓舞。
新晋院士,从中专学历一路逆袭
此外,据11月23日福建日报消息,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厦门大学夏宁邵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
厦门大学 图
注意到这两天,夏宁邵教授以中专学历逆袭为院士,被网友津津乐道。公开资料显示,夏宁邵,1964年7月生,汉族,籍贯湖南宁乡。
据知情网友透露,夏宁邵出生于湖南娄底,1978年,他考入当时的邵阳卫校(今邵阳学院)。
11月23日,湖南省娄底市广播电视台官方账号发布视频,称“这位老乡当选院士,曾在娄底地区人民医院工作”。
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网站显示,夏宁邵教授的教育与工作经历为:1981年-1995年,湖南娄底地区人民医院传染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1986年-1987年,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进修;1990年~1995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所进修;1995年至今,先后历任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研究员、教授、博导。
夏宁邵于1995年离开湖南娄底地区人民医院赴厦门大学工作,这成为他人生经历的转折点。从夏宁邵教授的教育经历来看,1981年毕业后除了有过两次进修经历,并没见到有学历上的继续深造,由一名中专生成长为教授、博导乃至院士,确实令人称奇。
1998年,夏宁邵团队选择以戊肝病毒作为团队成立早期的研究对象之一。在夜以继日的埋头苦干下,夏宁邵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发现戊肝病毒优势中和表位并阐明其结构,发明了基于大肠杆菌规模化制备抗原和VLP的方法,研制出团队的第一支疫苗——戊肝疫苗。2012年1月,科技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告戊肝疫苗获得新药证书。
夏宁邵(中)与学生交流(图源:厦门大学网站)
2002年,夏宁邵团队同步启动了国产HPV疫苗(俗称“宫颈癌疫苗”)的研究工作。历时18年,研制出的首个国产HPV疫苗于2019年底获批上市,成功打破进口疫苗的垄断。
据厦门大学官网介绍,夏宁邵,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杰青。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结构疫苗学前沿技术创新单元(厦门大学)主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传染性疾病检测技术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主任。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全国创新争先奖、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主持研制出全球首个戊肝疫苗、首个国产HPV疫苗、新一代国际“金标准”戊肝检测试剂、全球首个可指导用药的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定量试剂、全球首个艾滋抗体尿液自检试剂、全球首个新冠总抗体检测试剂,主持研制的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疫苗是全国新冠肺炎疫苗应急攻关的五条技术路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