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记录:家乡年俗——打芝麻饼

理理生活故事 2024-02-04 23:33:04

过几天就过年了,在这浓浓的年味中,我情不自禁地又思念起家乡的芝麻饼,仿佛又闻到从家乡飘来的饼香。

我的家乡横县(横州)过年有许多传统习俗,比如家家户户包粽子、打芝麻饼、蒸粉利……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年从腊月二十到除夕,村子里“嘭嘭”的打饼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饼香。

我小时候正处于物质匮乏的年代,尽管人们的生活贫困,但每年进入腊月,家家户户都会打芝麻饼,寓意新的一年全家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家乡的芝麻饼因风味独特而出名,畅销海内外。因芝麻饼制作工序太繁杂,乡亲们一般都是相邻的几户人家合作,组成一条“流水线”,这样既提高效率也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大家边打饼边唠家常,说说笑笑,其乐融融。通常是男人们负责揉面,这个是力气活,面团揉得越透切,饼皮的质量就会越好;女人们负责包饼,做出来的成品皮薄馅多而不会露馅,这个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细心。

还有其它工序,如打饼、撒芝麻、煎饼和烧火,都由固定的人操作,这样做起来得心应手。

至于捏饼馅这种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活儿,就是我们这些半大孩子的任务了。捏饼馅比较简单,就是将拌好的馅料捏成鸡蛋般大小的圆团。当然,在干活的同时,我们还会趁机悄悄捏一小撮糖馅放进嘴里解解馋,那香甜的味道回味至今。

制作芝麻饼的每一道工序都是精工细作:先将糯米和粘米分别淘洗干净,晾干,用铁锅炒熟。炒的火候不能太大,否则米会焦,慢慢炒到米微黄,香气四溢即可起锅。

然后将炒熟的糯米和粘米分别打成细粉,过筛,再用一部分粘米粉和糯米粉掺在一起拌匀,加入一定比例的熟浆,放适量水,反复搓揉成软硬合适的面团,用来制作饼皮。

生熟粉浆的调制很讲究,比例要求精准,如果熟浆放多了,饼皮会过于粘软,做出来的饼不脆,如果熟浆少了,口感又太硬。

相对来说,拌饼馅就比较简单了,用炒香的粘米粉与黄糖粉拌匀即可,有些人家会按口味加入一些山黄皮和肥猪肉丁,那样风味更独特。

在所有的制作过程中,包饼是难度较大也是最为精细的一道工序:粉剂子无须压扁,而是放在手心稍搓圆,然后将大拇指按进粉团,使粉团在手指间不停地旋转,用力要均匀,一会儿中间就形成一个窝窝,有点像杯子的形状。

然后将馅团放进窝窝里,两手轻轻把四面的粉皮合拢过来,一边合一边均匀旋转,直到将馅团全部包住,最后在收口处一拢一捏,一个圆圆白白的饼坯就做好了。

接下来是打饼。负责打饼的人,一手拿着饼坯,一手拿着打饼棍,在撒有干米粉的案桌上一手转动饼坯一手拍打。

打饼看起来挺好玩,但真正打起来不容易。熟练者打得快而准,呈圆形,大小厚薄均匀。不熟练的很容易打到自己的手,而且打出来的饼不圆,厚薄不匀。

煎烤是关键的一步,出锅后的饼香而不焦,脆而不硬,才是合格的饼。有经验的人都知道,烧锅的燃料最好用松须(松树的叶子)。因为松须的火力分散均匀,可急可慢,容易掌控。所以人们都会提前准备大量的松须,作为煎芝麻饼的专用燃料。

如今物产丰富,市面上涌出各种口味的芝麻饼,种类繁多,琳琅满目,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购买。现在家乡的年轻人很少像老一辈人那样花大量时间自己动手打饼,而是到市场上 购买,省去了许多麻烦。当然,市场上的饼,相比于纯手工制作的传统芝麻饼,味道大相径庭。

岁月匆匆,我离开故土已有四十年,但依然忘不了家乡的民俗和风物。在我的心里,家乡的芝麻饼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乡情。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