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经济的联系愈发紧密。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秉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发展战略,不仅成功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FDI,也在对外投资方面取得佳绩。
从流量上看,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较上年增长12.3%,达到1537.1亿美元。
首次位居全球第一,其中制造业占总额的16.8%,达到258.4亿美元,同比增长27.7%;
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25806.6亿美元,同期增加3817.8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三。
另外,从全球涉及范围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进入到的国家和地区高达189个,占总数的81.1%。
中国已然深入到全球市场,成为世界各国或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制造业“走出去”步伐势不可挡。
随着科学信息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全球经济正在经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
为了加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发达国家不断提升本国制造业领域中的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应用程度。
德国科学家和业界代表组成的政府委员会于2011年正式推出“工业4.0”的概念。
将其作为继蒸汽动力、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之后的新引擎,同时也是加强制造业国际竞争地位的战略计划的标志。
类似的倡议也在其他地区启动,如美国先进制造伙伴关系和欧洲未来工厂计划。
综上可知,我国制造业发展具有全球化和数字化趋势。
就目前阶段,我国制造业正在由规模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要摆脱“低端产业吸纳”和“双重挤压”的困境,必须顺应时代趋向。
数字经济为此创造了新的机遇,乘数字化浪潮,推动制造业提升发展质量将是中国于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赢得胜利的要点。
当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我国数字经济蓝图中最为核心且紧要的一个部分。
为了推动制造企业在数字化及全球化双重趋势下稳健发展,亟需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以塑造新国际竞争优势,进一步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主要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对政府的建议(一)政府应极力营造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环境
第一,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驱动数字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共同发展。
一方面,创造适宜的数字化理论研究环境,具体包括加大数字化相关的课题基金设立以及专项人才的培养投入等。
将研究成果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引导企业少走弯路,促使企业稳而准地将新一代数字技术与传统业务相结合;
另一方面,建设活跃的数字化转型实践环境,通过表彰数字化转型模范企业以及宣传工作,进一步为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第二,营造宽松有序的市场氛围,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注重区域均衡发展,放宽综合产品和业务准入门槛,扩大市场主体平等准入范围。
具体而言,切实完善数字化专项补助和融资机制,为需要进行数字化投资的弱势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第三,加强数字领域跨国合作,建设成熟的合作机制,推动中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向国际化靠拢。
一方面,成立数字产业服务组织或机构,为该领域国内企业走出去以及国外企业引进来提供切实服务。
促进各国新兴技术的双向交流与合作,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国际视野;
另一方面,建设数字化成果保护机制,积极推动全球各个国家或地区对数字化发展成果的尊重与保护。
(二)政府应加快建设数字基础设施的步伐
第一,宏观层面上,加大投入建设高质量低成本的数字化基础设施。
企业数字化转型需依托于硬件设施,换言之,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工作效率和使用成本将直接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和实施。
放眼全球,我国在最新一代数字技术和互联网通信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市场投放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未来需加快推进互联网的商业转化及在市场覆盖率,为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供优厚的基础保障,进一步推动中国制造由高产量向高质量发展。
第二,微观层面上,专项落实对企业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政策支持。
企业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需要在数字化改造和管理上投入大量资源,具体包括招聘和培训数字化员工、购进软硬件设备、研发数字技术等。
政府部门只有给到充分的政策对接到企业,为企业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托底,才能进一步激发转型意愿,促进转型进程。
让数字化赋予实体经济新动能,实现企业的国际化扩张。
二、对企业的建议(一)明确数字化转型战略和布局,实现转型升级
企业在进行数字化投资之前,先要具备数字化转型战略意识和实践意愿。
第一,确立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意识。
企业的发展是一个时代发展的缩影,企业向数字化转型的风向也是受数字经济时代驱使。
传统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价值创造机制等正在被人工智能、云平台和物联网等新兴数字技术深刻影响着,侧面反映绝大多数企业与互联网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为此,将数字化战略尽早提上日程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逐步强化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意愿。
任何转型都不可一步到位,只能遵循渐进原则一一落实。
企业可以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次序,逐步实现产品设计、生产、营销等环节的数字化。
需要注意的是,不仅企业的高层需要明确企业数字化战略目标及愿景,员工们同样需要贯彻学习,以便企业能够充分地吸收新技术与新模式,将转型效果最大化。
(二)加大数字化硬件与软件投资,助力跨国经营
数字化投资作为对数字化技术的投资,是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当中的基础,因此需要加以重视。
此外,数字化投资对跨国绩效的影响因企业特质如行业、所有权性质以及所在地区有所差异。
因此企业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数字化投资,尤其是高科技企业、非国有企业及东部地区企业,所受影响程度更深,亟需加强战略规划及落地执行。
首先,需要根据自身规模及员工数量配置计算机及电子设备。
硬件作为数字化软件的运行载体,是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设施基础,过多会造成资金浪费、资产堆积,过少会使改善效果不佳。
因此需要深入实际,调查企业经营流程涉及到的环节优化点,从而配备相应的电子设备,做到人机比最优化。
其次,需要根据企业自身需求引进数字化管理软件,从而改善跨国经营效率。
通过数字化软件的应用可以提升企业跨国信息获取效率及质量,从而降低海外沟通成本及营销成本,有利于企业维持海外已有业务与拓展新兴业务。
最后,需要注重对企业员工的数字化技能培训。
软件的使用需要以员工实践为媒介,员工数字化技能的熟悉有利于发挥数字化管理软件的作用,提升数字化转型的效果,进一步为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优质的跨国经营提供保障。
(三)企业应注重人力资本在数字化投资影响跨国经营绩效中的调节作用
人力资本在数字化软件投资影响企业跨国经营绩效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因此在引进ERP等数字化管理软件的同时,一方面,企业应注重提升员工的整体教育素质,可将学历当作参考标准,绝非唯一标准。
从而制定相应的人才招聘准则筛选应聘者,并且出台与之匹配的福利待遇吸纳优秀人才,促进双向选择的质量及效率。
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培养员工的数字化技能,加快数字化技术的溢出效应,充分发挥数字化投资对跨国经营业绩的促进作用。
企业管理者需要清楚地认识到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实施所需的人才类型和特质,针对性地塑造适宜数字技能人才成长的企业环境,以更新人才队伍。
具体来说,一方面,安排培训加强老员工的数字化技能,这不仅使员工收益,长期看收益最大的当属企业。
员工接受数字化方面的培训,一能增长数字化专业知识,二能提升数字化涵养,三能激发个体创造力。
最后反馈在企业经营上,即能够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营效率和流转效率大大提升,实现跨国经营的质的飞跃;
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引进数字技术专项人才,持续性地让现有员工的数字涵养和操作技能得到提升,共同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