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蓟州有独乐寺,屹立千年,去的人多是去看这座千年辽构。可实际上,独乐寺不远处有座石塔,也是辽代建筑。
可这座石塔,名气不大。要不是购票与独乐寺打包,估计很多人都不会去。
但去了不白看,因为这座不知名的石塔,却与大名鼎鼎的山西应县木塔,有相似处。
它就是白塔,从独乐寺步行10分钟就到,辽代建造,至今千年。
1.石塔却有木塔的结构白塔是砖石材料,应县木塔是木材料。
材料决定结构,按理说,它们应该差别很大。就像应县木塔与西安的大小雁塔。虽都是塔,可差别还挺大。
白塔塔身新粉饰过,明清也都有修葺,看着比较新,远没有应县木塔看着古老。
可有一处,却能看到它与山西应县木塔的相似。
那就是榫卯结构。
蓟州白塔
应县木塔
2.榫卯结构不只是木结构的专利以前以为只有木建筑才用榫卯结构,后来发现,完全不是!
白塔是砖石材料,可没有西方的石材结构,却用的是木结构的榫卯结构。
榫卯结构为什么好?古人主要还是从经济实用角度出发。
古代虽然早早就有了冶铁技术,可对普通人盖房子来说,钉子需要单独买,远没有就地取材,砍树就能用木头盖房子。
古人发明了用木头拼插的榫卯结构,来盖房子。不用钉子,全靠榫卯结构,就能盖起当时房子。
相当于今天20多层高的应县木塔,全靠榫卯结构搭建起来。
中国古人很讲究实用,发明榫卯结构后,他们便将榫卯结构用在了各处,包括石材建筑。
3.为何石建筑也用榫卯结构要说西方建筑,主要是石建筑,被称为“石头的史诗”。
欧洲人早早就发明了混凝土。中国建筑也用石材,不过主要用在地下建筑,像是陵墓,还有石塔等。
中国石建筑,为何也用榫卯结构?没有发展延续到今天的结构?
建筑大家梁思成,给出了原因。
梁思成走访了全国上百个市县村,做了大量古建筑研究。
《梁思城古建筑赏析》一书中,写道梁思成对古人用石方法失败的总结:
“匠人对于石质力学缺乏了解。盖石性强于压力,而张力、曲力、弹力至弱,与木性相反。”
1)古代工匠对石材缺乏了解。对石材的结构力学,如张力、曲力、弹力等,如何解决承重问题,都没有过多研究。
远不像对木材料那样精通。
“中国石匠既未能尽量利用石性之强点而避免其弱点,故对于垫灰问题,数千年来尚无设法予以解决之努力。”
2)古人没有解决石材垫灰问题。今天石材里的垫灰层,古人是用黏凝材料来解决。
像是修城墙,在石缝间垫上有黏性的糯米,靠它凝固后来起到缓冲层的作用。
古人使用石材,经常是垒砌,这让砖石结构经常坍塌。
总之,梁思成得出,古人对石材的研究远不如木材。注重发展木建筑,轻石建筑。而心思花在哪,哪里就出成果。
对石材研究不够,石材本身的技术问题没解决,这才让古人仿照木材用榫卯结构,在石材建筑上做装饰。
总结有人说,古人不管用木材,还是石材,祖先都是一个——鲁班。
这一点来看,合用一种结构,也不奇怪了。
木材料的确有很多优点,成本低、抗震等,可最大的问题就是破坏环境。到了明代,树已经越来越少,没那么多能砍的了。
今天,到处可见的都是混凝土结构,取代古人的榫卯结构。
而在一些古建筑,石塔、石桥、石牌坊等中,我们还能看到石建筑里的榫卯结构,虽然可能只是形式。
这一点,也是白塔和山西应县木塔的相似,不一定人人都会留意到。
看古建筑,常能发现背后的各种秘密,而这也是旅行的一大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