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
引言“当年我们韩国企业可是不怕任何竞争的,现在可好了,就剩10%的企业还能撑着。”——这是30位在华韩国企业家对自家国家竞争力的评语,听起来像个黑色幽默,却是活生生的现实。最近,韩国贸易协会对这些企业家进行了采访,结果一出,大家都被震惊了。
无论是高端制造业、金融服务、还是曾经风靡全球的游戏产业,韩国企业家们几乎集体喊出了“打不过”!他们甚至认为,未来5到10年内,中国将在无人驾驶领域称霸全球。中国企业凭什么这么猛?科技创新上,政府政策扶持给力是关键,而韩国的老牌企业却被“慢条斯理”的文化节奏拖了后腿。难道韩国就这么认输了?这不仅是企业家的困惑,也是全世界的疑问。
正文9月24号,韩国媒体有点“着急上火”了。韩国贸易协会采访了30位在中国的韩国企业家,原本是想听听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没想到这些企业家几乎异口同声地说:“现在韩国企业里,能和中国企业较量的,恐怕只剩下10%了。”这结果,让人不免感叹,现实有时候比新闻还要震撼。
30位韩国企业家的声音如同一声警钟,在中韩两国之间敲响。曾几何时,韩国企业风头正劲,从三星的电子产品到现代的汽车,无不代表着亚洲制造的顶尖水准。可如今,这些在华经营多年的韩国企业家们,纷纷发出“竞争力下降”的哀叹,究竟是中国的发展太快,还是韩国真的“落伍”了?
韩国企业的“盛世危机”这就不得不提到韩国企业的“盛世危机”。别看韩国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风光无限,但“打铁还需自身硬”,当初引以为傲的科技、文化产业,现在却成了“难兄难弟”。
先说说三星这位“带头大哥”,曾经的三星手机几乎垄断了全球市场,如今却在折叠屏领域被中国品牌打了个措手不及。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的折叠屏手机发货量达到700.7万台,几乎是韩国的四倍!这就像两个人赛跑,本来领先的那个还在“稳扎稳打”地迈步,后面的突然开了“加速器”,甩了他几条街,回头一看,哎,这不已经到了终点了吗?
而在无人驾驶技术上,韩国企业更是“气急败坏”。按理说,韩国在汽车制造领域一直有话语权,现代、起亚的车开遍全球。可如今,他们在无人驾驶技术上却不得不承认被中国“碾压”。韩国企业家担忧,未来5到10年内,中国不仅要成为全球最大的无人驾驶市场,甚至可能会在技术和产品上完全主导这一领域。而韩国呢?由于相关法规的限制,企业研发步履维艰。就连老牌企业三星,也被迫从无人驾驶领域“转行”研究家用机器人。
中国企业的“闪电战”相比之下,中国企业的“闪电战”打法堪称教科书级别。在科技创新这条赛道上,中国企业从不按常理出牌,喜欢“剑走偏锋”。尤其是在政策支持上,中国政府的策略简单粗暴,却非常有效。
这次采访中,韩国企业家几乎异口同声地提到:“中国企业能有今天,全靠政府的强力扶持。”的确,在中国,政策推动力之强让人瞠目结舌。你听说过哪个国家,能在几个月内把5G基站铺设到每个城市?你见过哪个政府,能在无人驾驶测试上给企业放开这么大的权限?中国政府的“放管服”改革,给了企业一个宽松的试验田,让新技术可以迅速落地、生根发芽,最终开花结果。
而韩国呢?企业家们说,想要在国内进行无人驾驶测试,不仅得跑断腿去拿批文,申请流程还漫长得让人怀疑人生。法规不支持,政策不放开,这些“隐形的枷锁”压得韩国企业难以喘气。于是,无人驾驶技术在中国可以上路狂奔,在韩国却只能在实验室“望天长叹”。
中韩文化的“温差”效应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中韩两国的文化差异。韩国的“慢生活”原本是优势,但在技术更新换代如火如荼的今天,却成了“慢半拍”的劣势。韩国企业家们在采访中表示:“慢慢来”的文化心态,让韩国在很多新兴领域总是等到“水满了”才行动,结果错过了“最佳入水时机”。
相反,中国企业则是“试错成本低,敢想敢干”。不怕失败,敢于冒险,这种“快节奏”的文化基因,推动着中国企业一路狂飙。你能想象,中国有企业敢在失败了十几次之后,还毅然决然地砸下上亿资金继续研发吗?换作在韩国,这样的企业早就“黄了”。但在中国,失败反而是“光荣”的——大不了重头再来。
中韩竞争力的“天平”正在倾斜这场竞争力的“天平”正在迅速倾斜。韩国企业家们的忧虑并非空穴来风。他们不仅看到了中国企业的爆发式增长,更目睹了本国企业在这场“赛跑”中的疲态。更有甚者,他们担心,不止无人驾驶技术,未来的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领域,中国企业都会逐渐取得优势。韩国企业一旦失去这些领域的主导权,将会陷入“前有狼、后有虎”的绝境。
可问题是,韩国企业的困境不仅来自外部竞争,还有内部掣肘。过于集中的财阀结构,让创新活力被钳制。三星一家独大,其他企业在它的“庇荫”下,发展空间有限,连想抬头看看天都难。更别提去拼搏一把了。没有更多的竞争,哪来进步的动力?更何况,面对飞速发展的中国企业,韩国如果再不打破这种僵局,只怕未来的全球科技版图上,会越来越少见到韩企的名字。
从韩国反思到全球警示韩国企业家们的担忧,不仅仅是韩国的问题。这也是所有发达国家在面对崛起中的中国时,普遍存在的焦虑。曾几何时,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只是“世界工厂”,只会制造廉价商品。可如今,中国制造已经蜕变为“中国智造”,从5G到AI,从新能源到生物医药,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节节攀升。中国政府“扶上马送一程”的政策,让企业家们在这片市场上如鱼得水,而国际竞争对手们却只能在原地感叹:这发展速度也太“逆天”了!
这不是一个国家的困境,而是一种新的全球化现象:当一个新兴大国的崛起速度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传统强国该如何自处?是如韩国企业般在感叹中被动应对,还是像中国企业一样迎难而上,敢于挑战自我?
或许,这正是所有人都该思考的问题。
结语那么最后小编想问:韩国企业家们说韩国已经“完了”,难道真的没有办法挽回吗?面对中国企业的迅猛发展,韩国的“慢条斯理”还能持续多久?未来的全球科技赛道上,还能看到韩企的身影吗?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