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刚去世,72岁父亲就要娶娇妻,长子:家里有她没我,有我没他

茅舍品史 2023-07-20 18:37:07

妻子刚去世,70多岁茅以升就想将养在外面的女人娶进门。6个孩子集体反对,长子更是大怒:“这个家有她没我,有我没她!”然而,茅以升执意迎娶,却后悔终生。

茅以升,中国著名桥梁专家,他少年成才,学富五车,归国之后二度成为钱塘江大桥修建的总指挥师。

1896年,茅以升出生在镇江的书香世家,父亲是当地有名的举人,家庭环境对他产生很大影响。

他自幼热爱学习,父亲为他提供最好的教学资源,只上了一年私塾就直接转入当时的第一所新式学堂读书,后在美国留学深造并拿到硕士学位,可以说,他的求学之路一帆风顺。

在茅以升18岁那年,家里为他寻了一门好亲事,夫人叫戴传蕙,出自名门,其祖父戴祝尧在文学和书法上颇有建树。受家风影响,戴传蕙自幼便习得不少诗书、书法,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家闺秀。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茅以升并没有反对,结婚之前,二人没有见过面,但结婚当日,茅以升第一次见到这个娇俏可爱、性格温柔的女人,他一见钟情。

看见丈夫对自己如此倾心,戴传蕙是万万没有想到的,她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因为当时的外界将茅以升形容得十分优秀,有些自卑的她生怕不讨丈夫喜欢。

但丈夫的态度让戴传蕙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婚后,二人相濡以沫,生活相当幸福,旁人都称赞他们夫妻俩是天作之合。

但好景不长,茅以升的美国留学通知书下来了,他必须远赴他乡求学,期限是四年。戴传蕙心中万般不舍,但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她并没有半分抱怨,努力做好贤妻良母的角色。

将丈夫送去美国后,她独自支撑起家庭重担,日子短是可以接受的,但时间一长,许久见不到丈夫的戴传蕙患上了抑郁症。

茅以升远在千里之外,对妻子的情况无从得知,直到拿到学位,家人才对他坦白情况,于是他在1920年接受了唐山交通大学的聘请,决定结束和家人两地分离的处境。

回国后,他将儿女和妻子接到身边,一家四口终于团聚,这给身心疲惫的戴传蕙一定的心理安慰,病情逐步好转。

但由于茅以升工作的特殊性,一家都得随着茅以升工作的安排而变动前前后后搬家30多次,孩子的上学问题让戴传蕙日夜焦虑。

终于,1933年,茅以升被调到天津北洋大学授课,一家人在天津落脚,他们这才不用反反复复搬家。

很快,茅以升在事业上出现新变动,他从朋友那里听到修建钱塘江大桥的消息,工程负责人希望得到他的指导。

茅以升深感自己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二话不说便答应了。但钱塘江十分惊险,很多人在此丧命,戴传蕙坚决不让丈夫冒风险,极力反对。

但茅以升并没有放弃机会,他去往杭州,和妻子再次分开。戴传蕙在家中苦苦等待,担惊受怕,焦虑不安,夜夜无法入睡。不久之后,她的抑郁症复发。

更严重的是,情绪失控的戴传蕙已经崩溃到要自杀。茅以升得到消息后回家,带着妻子周转于北京的各大医院,依旧无法让她病情好转。

可他放不下钱塘江的工作,于是将妻子和孩子留在北京治病,自己再次回到杭州。

1937年,钱塘江大桥修建成功,好景不长,日军马上要攻入杭州,钱塘江大桥只能被炸毁,茅以升服从安排,后带着家人搬回北京,心里想着,自己的下半生就要这样平淡度过了。

直到1946年,他再次接到通知,重建钱塘江大桥。回到原来属于他的战场,茅以升觉得畅快无比。

而且,机缘巧合下,50岁茅以升结识了21岁的姑娘权桂云,习惯了平淡如水的戴传蕙,茅以升很快就沉迷在权桂云热烈的示好中,二人迅速同居。

美貌的权桂云很快代替了戴传蕙在茅以升心中的位置,他将家庭抛在脑后,二人生下一个女儿。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1951年的一场“忠诚老实运动”,让茅以升不得不说出自己的不忠之事,事情很快传到妻子和儿女那里。

戴传蕙万万没想到,自己一辈子围在丈夫身边,为他而活,却依旧无法让丈夫抵制住诱惑。她的精神支柱彻底坍塌,本就敏感的女人慢慢精神恍惚,甚至严重到不认识家人。

子女看在眼中,痛在心里,他们憎恨这个无情无义的父亲。1967年,戴传蕙在失望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72岁的茅以升得知消息后,很快将养的外室和其所生的女儿接到家中,这让戴传蕙的六个子女对父亲生出莫大的仇恨。长子大怒:“这个家有她没我,有我没她!”

但他们改变不了,便心灰意冷的搬离,孩子们秉持着“老死不相往来”的决心,再也没有踏入家门,他们认为原谅父亲,是对母亲的亵渎。

随着年事已高,茅以升渴望看到子女,但是无论怎么寻找、怎么恳求,6个子女都没有来见过他。

到了耄耋之年,茅以升的身边还是冷冷清清。1989年,93岁的茅以升病逝,他的葬礼上来了很多人,唯独看不到他和戴传蕙的6个子女。

茅以升是个优秀的学者,但并不是一个优秀的丈夫和父亲,至死都没有得到子女的原谅。

参考资料:《茅以升传》

2 阅读:54

茅舍品史

简介:解读古今故事,品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