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2年,北京海淀发生了多起“闹鬼”事件。
接连很长一段时间,有数百人半夜撞鬼,据说那鬼红发绿眼、脸色惨白,只要一出现,就嚷嚷着“我是鬼呀...我要吃人...”
一时间,整个北京人心惶惶,就连周总理都被惊动,亲自指示警方早日将那害人的鬼怪缉拿归案。
可那鬼怪来无影去无踪,甚至还会“影分身”,明明眼见它在东边出现,正准备上前抓捕,却又突然消失,出现在西边,仿佛从一个变成了两个鬼,能够轻易逃过警方布下的天罗地网,警方根本就拿他们没有办法。
无奈之下,北京警方只能邀请民间高手马玉林来破案。
别看这马玉林没读过书,只是个放羊倌出身,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可他却是名副其实的顶级刑侦专家,其独创的“码踪”技术沿用至今,却无人能够超越他。
刑侦天才马玉林的独门绝技,牛在什么地方呢?
仅仅只是看羊的蹄印,他就能准确判断出这只羊的高矮肥瘦、公母老少、甚至是面部的花色,从未有过失误。
哪怕这蹄印被暴雨冲刷,亦或是被沙土掩埋,他那双火眼金睛,也总是能够将其准确无误地追踪出来。
而且他判断羊群丢没丢羊,也从来不用数的,只需要扫两眼,就立刻能够知道羊丢没丢。
就算是真有羊丢了,他也绝对不可能有找不回来的道理。
一次,马玉林寻找一只丢掉的花脸羊,却一路追踪到了杨老疙瘩那里。
杨老疙瘩顿时开始理直气壮地耍赖,说自己只有黑脸羊,哪有花脸羊,还说马玉林冤枉他。
马玉林不信邪,逮着其中一只黑脸羊观察片刻,然后舀来一瓢水泼在羊脸上,一洗干净,才发现果不其然,就是自己的那只花脸羊,只不过这杨老疙瘩狡猾得很,故意用锅灰把自己偷来的羊给涂黑,试图以此瞒天过海,但还是逃不过马玉林的火眼金睛。
所以很快,马玉林的追踪本领就传开了,人送外号“神眼”,只要有谁家里丢了牲畜,都会请他帮忙寻找。
马玉林的这身本领,除了过人天赋,很大程度上也是后天练出来的。
出身穷苦的他,为了混口饭吃,从小给地主放羊,基本上是泡在羊堆里长大。
枯燥的放羊日子里,马玉林闲来无事就观察每只羊的脚印体态,摸索总结其中规律,久而久之也就一看一个准了。
但马玉林的本领,自然也不仅限于此,他很快发现,找人其实跟找牲畜的方法是共通的,在一番举一反三之下,他只要看到人的脚印,就可以精准判断出那个人的身高体重性别年龄,走路的习惯姿势,甚至连性格和人物关系如何,他都能推导出来!
这手绝活,自然为他此后成为顶级刑侦专家,打下了伏笔。
不过,马玉林没有读过一天书、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这样的文盲,怎么有资格进入刑侦队伍的呢?
这就得益于一次机缘巧合,才让马玉林这身本领有了施展的余地。
1960年除夕,本该是阖家团圆的好日子,然而当地警方却忽然接到一起案件,那就是在水地公社分销店,被盗了三百多元的现金,以及许多棉布香烟和糖果。
这些东西放在物资匮乏的当年,无异于是一笔巨款,所以警方很是重视,当即来到现场勘探。
这一探,确实发现了两种可疑的足迹。
然而由于这一地段人流量太多,可疑的足迹早就被人来人往留下的脚印给掩盖了,便让警方彻底没了线索。
这时,有围观群众听说此事后,便提议说让马玉林这个“神眼”前来看看,指定能找到。
刑警队队长史海滨一听此人只是个普通放羊的庄稼汉,心中也不免有些怀疑,但一想到马上就要过年吃团圆饭了,时间紧迫,还是想着死马当作活马医,试试这位传闻中的民间高手。
顶级刑侦专家果不其然,马玉林一到,一看那两双可疑足迹,就立马下出了定论:
两个都是男人,一个四十来岁,身高一米七左右。另一个还比较年轻,不到二十岁,身高一米六五。
眼见马玉林给出的信息如此详细迅速,警察们都一个个目瞪口呆,觉得很是不可思议,连忙上前讨教。
但马玉林却不急,只是顺手折起一根树枝,开始在地上画圈,搞起了他的追踪工作。
一开始马玉林画的圈里,都有明显的脚印。但是后面画的圈里却大多都空空如也,肉眼压根看不见什么踪迹。
看见这一幕,警方纷纷感到有些疑惑,心想着难不成马玉林能够看到他们所看不到的东西?
面对众人的疑惑,马玉林指着自己划圈的一颗石头解释道:
“你看,周围的石头都是上面湿下面干,唯独这颗石头是上面干下面湿,明显是被人踩翻过来的。”
一听这话,警察们这才恍然大悟,连忙掏出本子记笔记,在心中暗叹马玉林的观察力之深刻。
很快,马玉林就带着刑警大队,一路追查到一个村庄,圈定了其中一户人家的门口。
这户人家刚好就住着一对父子,两人身高体型年龄,都与马玉林此前判断的别无二致,显然,罪犯就是他们!
此案侦破后,刑警队长史海滨,早已对马玉林五体投地,他觉得不能埋没了这个人才,便决定破格录取没有读过书的马玉林加入刑侦队,成为专门的追踪员,每个月都可以拿到公安局发放的三十三元五角的工资。
考虑到马玉林还有自己的庄稼要管,史海滨还特例批准他不用每天都来公安局坐班,只是有案情需要他出马的时候,才来上班。
就这样,马玉林开始正式协助警方,侦破了一系列奇案、大案,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响,很快火遍了全国大江南北的刑侦界。
所以后来马玉林的工作也不仅限于赤峰,而是化为了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祖国大地到处都在呼唤他:无论哪里有侦不破的奇案,只要请他一出马,就立马能够迎刃而解。
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那独特而神奇的步法追踪技术,也传授到祖国的大江南北,使得我国的刑侦破案水平,直接整体提升了一个台阶。
时间来到1972年,北京海淀仍被“闹鬼案”扰得不堪。
此时白脸鬼不仅出没在寻常学校和宾馆,甚至就连某外国大使馆,竟然也惊现了那“白脸鬼”的踪迹!还有不少的外国女子,都被这“白脸鬼”骚扰揩油。
显然,如果再不将这“白脸鬼”捉拿归案,恐怕就要升级成外交事件了。
而且,但凡“白脸鬼”所经之处,往往都会遗失许多贵重物品,所以北京市公安局本着唯物主义认为,这所谓的鬼,压根就是贪财好色的坏人假扮的!
既然是人,那么就一定会留下踪迹,北京公安也确实找到了疑似“白脸鬼”的脚印,可偌大一个北京城,想要仅凭几枚脚印就像找到犯罪分子,无疑于是在大海捞针。
眼见侦查工作搞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进展,警方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名字,那就是马玉林。
马玉林得知是首都北京治安出了问题,也相当重视,当即马不停蹄地就乘特快赶了过去。
当然,之所以这么着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对这“闹鬼”的案子相当感兴趣。
因此他刚下火车到招待所,屁股还没坐下,就直接迫不及待地问道:“哪里闹鬼!快带我去看看!”
北京公安连忙将他按回凳子上,说道:“不急,您先歇一歇!”
可谁料马玉林又立马弹起来说:“我不累,用不着休息,哼,闹什么鬼,我抓了不少贼,还从来没抓过鬼呢!这回就要让你们见识见识。”
北京公安顿时都噗嗤一笑,正准备再劝劝他,那“白脸鬼”却又出来作恶了!
这次失窃的是一出托儿所,和一所工学院,马玉林连忙赶到现场一看足迹,当即下了定论:
这“白脸鬼”压根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
侦破闹鬼案此话一出,北京公安顿时恍然大悟:难怪这“白脸鬼”会影分身,原来是两个人假扮的啊!
而且马玉林还断定,这两个人很有可能是一对双胞胎,因为他们的身高体型和年龄几乎一模一样,脚印也极为相似,所以北京公安之前才一直以为这“白脸鬼”只是一个人。
更加让北京公安没想到的是,这马玉林竟然还能仅凭脚印,推断出这两个“白脸鬼”的性格,一个胆大妄为、一个胆小怕事!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马玉林解释道,虽然两个足印形状几乎一样,但仔细看的话,不难辨别出两个足印的深浅,以及行走的细微习惯有所不同。
一般性格果决的人,踩出的脚印也比较深,而性格优柔寡断的人,踩出的脚印比较浅、也比较拖沓。
根据马玉林提供的这些关键信息,排查范围自然就疯狂缩小,毕竟哪怕是在北京,性格迥异、身高都在一米七、年龄都在23岁左右的双胞胎兄弟,也找不出几个。
于是很快,警方就锁定了一对中法混血的双胞胎兄弟,他们完美符合嫌疑人的所有特征,结果警方正准备对他们实施抓捕,他们就顿时疯狂逃窜,胆大的哥哥甚至还提起猎枪,对着警方开枪,好在最终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不过兄弟俩最后还是逃脱了,于是马玉林便再度出马,追踪脚步,最终成功找到足迹消失的一处破旧房屋。
双方一时间激烈交火,最终伴随一声惨叫,屋内枪声顿时戛然而止,随即传出了哭泣的声音。
警方破门而入一看,胆大的哥哥已经被击毙,而胆小的弟弟则躲在角落害怕得瑟瑟发抖。
原来,哥哥从小就反社会,因为盗窃被捕入狱,但他始终不觉得自己有错,认为自己不该受到惩罚,因此出狱后便想要报复社会,就搞起了闹鬼案。
至于没有主见的弟弟,因为不敢反抗哥哥,只能跟着他一块行动了。
就这样,困扰北京警方许久的闹鬼案,便在马玉林的出手下,轻而易举地侦破了。
案子破了以后,马玉林也终于可以放心地在海淀区同志的陪同下,游览首都风光。
当然,马玉林也不是完全没有失手的时候,有一桩偷粮食的案件,虽然找到了脚印,却因种种困难,始终没能侦破,此事也就成了马玉林的心结。
但他就此便把嫌疑人的脚印,给深深刻入脑海。
时间一晃就是三年,这天他刚好到火车站附近办事,看着眼前汹涌的人群,他那双犹如X光的视线,忽然锁定住人群中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然后他顿时反应过来了什么一般,仅仅跟着那位青年走了二十多步,他便上前将人反手拧住,将其送往警局。
而这位青年果不其然,正是三年前一直没有破案的盗窃犯!
公安们纷纷向马玉林竖起大拇指,感慨他居然时隔三年,还能在人这么多的地方,把罪犯给认出来,这是怎么做到的?
马玉林只是淡淡一笑,表示但凡自己见过的脚印,就不可能忘记,他清楚地记得那桩案子的脚印是外八字的走路姿势,并且还是左脚轻、右脚重,喜欢脚后跟内侧先着地。
这样走路的人不算多,而马玉林正是凭借这个细节,把人抓到的。
毫不夸张地说,马玉林的头脑,就是一架精确无比效率惊人的电子计算机。马玉林的眼睛,就是一架洞察入微的刑侦观测仪。
由于马玉林的刑侦技术实在太厉害,后来还有人专门把他的故事写成一本书,名叫《神眼马玉林》,后来甚至还有根据他原型创作的同名影视剧。
在公安局里,也有不少被马玉林所折服的警员,纷纷拜他为师,哪怕直到现在,都还有不少马玉林的徒弟徒孙。
而马玉林传授下来的追踪术,也被正式编入了公安教材,他的名字也因此被载入了刑侦史册,成为我国顶尖的追踪专家。
只可惜,英雄终有落幕时,1981年马玉林就因病去世,但他的事迹依旧代代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