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轻度哮喘到极重度,只因用吸入药一好就停,什么使治疗起反作用

雅霜的记事本 2024-06-24 13:00:35

黄先生总会擅自停用哮喘吸入药,而每次加重后他又向医生一遍遍解释:“我用吸入药1周就完全不气喘了。”然而上次医生安排他做肺功能检查显示是中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下降,这次检查就已发展为极重度……“自恃用药效果好、恢复快就擅自减量甚至停药,是最令医生头痛的错误用药习惯之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谢佳星教授告诉我们,哮喘通常都采取“升降阶梯”治疗方式!

什么是哮喘的“升降阶梯治疗”?

“简单理解就是:哮喘加重了,治疗要‘升级’;控制良好、病情稳定了,可以‘降级’,而治疗方案是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量身而定,不一定按顺序一级级升,因为哮喘患者的呼吸道对各种刺激因素都很敏感,发作时的严重程度从轻微到严重不等,有时很突然、很吓人、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要选择对应的‘有效阶梯’,但‘降梯治疗’不能够跨级贸然使用最小剂量的降梯。”

“最想强调的就是很多患者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会根据自身症状的减轻随意自行‘降梯治疗’、跨级使用最小剂量,甚至完全停药,这完全违背了哮喘的治疗原则。”谢教授讲道。

这几种做法让治疗起反作用,疾病不断加重!

“最错就是黄先生这种本身哮喘比较严重,一好转就自行减量为几天一次甚至完全停用的患者,他们很担心药物依赖性和耐药性,认为用药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常把药留到症状严重时再用,或者几天用一次,殊不知这样做很可能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还有一类患者身体素质较好,平时自觉症状不严重,也坚持吸入用药,但他们以为只关注吸入用药就万事大吉,从不关注自己的肺功能,不按照医嘱的定期复查肺功能,等到有活动后气促症状的时候才去检查肺功能,结果肺功能已经是比较严重的阻塞性通气功能下降,所以这种做法也是错的,哮喘很强调个体化用药,一定要定期复诊和复查肺功能等哮喘专科检查调整升降级治疗方案。”

“在我的哮喘专病门诊中还经常遇到另一类患者,他们因担心吸入药物里面有‘激素’的副作用而自行减量或停药,但过段时间症状复发或加重就又自行开始用药,周而复始,还自认为已经‘久病成医’摸索出规律来。这种做法不仅起不到治疗效果,违背‘升降阶梯方式’,更让病情不断加重恶化。”

谢教授告诉我们,以上这3种错误习惯都会最终导致很危险的后果,病情不但没得到良好控制,长时间后还容易出现“气道重构”(即气道重塑),导致不同程度不可逆性的“气流受限”,这时患者往往对常规治疗药物反应性会降低甚至抵抗,即便以后再规律地使用吸入药物,效果也不如以前。

为什么吸入用药要保持在3个月时间?

“问题通常出现在‘降梯治疗’的第一步,患者必须极力配合医生的方案,这时并非是靠患者的自身感觉和症状有无来判断用不用药、用多少药,一定要注意:坚持目前的吸入用药保持在3个月时间左右。”

“哮喘这种常见慢性气道疾病大多数是无法治断根的,它发作根源位置就在支气管,所以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就是吸入治疗,吸入药虽然起效比口服药快,但一次吸入给药,药效消失得也快,太短时间就达不到维持控制的效果。”

“我经常给患者比喻哮喘就像一座巨大的‘冰山’,哮喘患者感知到的症状就如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只占冰山的10%,您持续的慢性气道炎症、气道敏感性高等等各种各样的因素就如冰山在海面下的那90%,看不到也摸不到,所以您开始用药感觉到起效果时治疗的可能就只是看得见的那10%,但作为医生更关注的是海面以下的那90%。”谢教授讲道。

病情较重需要极力配合这些检查

“第一步配合很关键也很重要,如果此时病情稳定,基本没有哮喘的症状,也没有急性发作,没有半夜出现‘咳嗽、气喘’等夜间症状,活动后没有气促,则意味着可能不再需要使用急救药物如沙丁胺醇。但要注意,患者这时必须要亲自到医院复查,经过医生的就诊评估,确定您的急性发作风险不高,方可进行下一阶段降梯治疗。”

“这里要特别提醒哮喘本身病情较重,尤其合并有鼻窦炎/鼻息肉等合并症、平时哮喘易发作、肺功能较差、血常规嗜酸粒细胞较高、一氧化氮一直较高的患者,意味着这部分人群在停药或减药时容易病情反复,所以‘降梯治疗’最好是结合‘肺功能、血常规、一氧化氮’等检查结果进行调整,因此在检查方面需要你们的极力配合。”

谢教授提醒我们,在顺利完成哮喘的“降阶梯”治疗后,部分患者会达到“用最小剂量后哮喘得到有效控制”的最终目的,对一些能维持较长时间稳定的患者,我们可选择停药处理,但停药期间大家仍要随身携带应急的吸入药物。

0 阅读:52

雅霜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