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四大家族之一王家的王熙凤,不仅在管理上是一把好手,在情商方面,也是可圈可点的;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她与贾母的互动,可谓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红楼梦》第五十回,卢雪庵众人联诗,面对贾母询问薛宝琴的年庚八字,一旁的薛姨妈却表现的过于激动,是一字不提宝琴的年庚八字,却将她的身世扒了一个干净。
“可惜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他从小儿见的世面到多,跟他父母四山五岳都走遍了。他父亲且好乐的,各处因有买卖,带着家眷,这一省逛一年,明年又往那一省逛半年,所以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那年在这里,把他许了梅翰林的儿子,偏第二年他父亲就辞世了,他母亲又是痰症。”
咱们暂且不论贾母询问宝琴年庚八字的本意,仅看薛姨妈的一席话,也是尴尬无比的。哪有自己人,如此爆料自家人的丑闻的。
也是因此,薛姨妈的一番话,让场面一度尴尬不已。
薛姨妈为何面对贾母询问宝琴的年庚八字如此激动?这其中,当然有她对金玉良缘的忧虑。一个穿着贾母所赐的雀金裘;一个穿着贾母所赐的凫靥裘;一进入贾府便让王夫人认她做干女儿的薛宝琴;这些种种,似乎都指向了,老太太对宝琴、宝玉婚事的态度。
只是,薛姨妈显然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贾母早已让王夫人认她做了干女儿,这一举动,显然早已断绝了宝玉、宝琴在一起的可能。
因此,薛姨妈的激动之语,俨然是沉不住气的表现。而化解这样尴尬的一幕,也唯有凤姐了。
凤姐不等说完,便嗐声跺脚的说:“偏不巧,我正要做个媒呢,又已经许了人家。”
贾母笑道:“你要给谁说媒?”
凤姐儿说道:“老祖宗别管,我心里看准了他们两个是一对。如今已许了人,说也无益,不如不说罢了。”贾母也知凤姐儿之意,听见已有了人家,也就不提了。
如此高情商的凤姐,也难怪,能在贾府之中混得风生水起。然而本质上,在凤姐的身上同样存在一个毛病,心气高、强势,能让她看上的,是少之又少的。
而在《红楼梦》中,是否存在让凤姐肯定的人物呢?有,也是仅有的一人:荣国府三小姐贾探春。
《红楼梦》第五十五回,凤姐与平儿闲聊,便提到了探春,在此,王熙凤便给出了她一生中,最认可的赞美。
凤姐因问为何去这一日,平儿便笑着将方才的缘故细细说与他听了。凤姐儿笑道:“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他不错。只可惜他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
只是,在探春身上,究竟拥有怎样的优秀品质?才让凤姐对她如此看重呢?对于这个疑问,我们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全方位的看待她,才能理解凤姐对她的认可。
一、探春的精明,体现在生存方式上。
王熙凤对探春给与了高度的赞美,但同时,也对她庶出身份表现了无限的叹息。是的,虽然在名分上探春是荣国府的小姐,但庶出与嫡出的区别,却是巨大的。
尤其是,在看重门第的婚姻制度中,探春的庶出身份,更是让她大大贬值,正如凤姐对平儿所说的:
“你那里知道,虽然庶出一样,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
当然,一个人的出身是注定的,由不得选择;而在探春身上,其实其生存环境,远比庶出身份更艰难。
作为庶出的小姐,无非在未来婚姻的门第上,婚配的档次低一点而言。但显然,对探春而言,绝不仅仅如此。
因为她是赵姨娘的女儿,而赵姨娘又是王夫人的眼中钉。因为贾环的存在,导致王夫人与赵姨娘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此一来,也让探春夹在生母与主母之间生活艰难。
因为贾珠的早夭,让王夫人失去了教育子女的权力,因此贾环,是在赵姨娘的身边长大的。
而同为赵姨娘子女的探春,与贾环相比,差距如何?在这,王熙凤也用了一个十分恰当的俗语,给出了答案。
环儿更是个燎毛的小冻猫子,只等有热灶火坑让他钻去罢。真真一个娘肚子里跑出这样天悬地隔的两个人来,我想到这里就不服。
可见,探春比之贾环,优秀百倍。
在夹缝中生活的探春,并没有因为庶出身份而自暴自弃,而是在积极的、努力的向上生长。
为了活出自我、活出自信,她选择疏远生母赵姨娘与弟弟贾环,因为在他们身上,更多的是对生活现状的抱怨,是见不得光的阴微见识。
而亲近宝玉、亲近王夫人,不仅能让自身在荣国府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实力提升的她,才更有能力保护自己的亲人。
正如在玫瑰露事件中,平儿等人明明清楚偷取王夫人房间玫瑰露的始作俑者就是彩霞,甚至于,此时此刻,在赵姨娘的房间搜出这些物证来都非难事。
可为何?平儿等人选择了隐忍?最终让宝玉承担了所有?不正是出于对探春的尊敬吗?
二、探春的精明,体现在有眼力、有魄力。
作为荣国府的三小姐贾探春,作为一位女子,正常而言,她是没有机会崭露头角的。但是,正如我们所见,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探春的出场率是非常高的。
比如,组织大观园诗社活动。“诗社”活动,虽然是“二玉”等人的钟爱,是生活在大观园中的最受欢迎的娱乐活动;但显然,在贾府之中,在封建社会对女子的教育方式上而言,是并不支持女子“作诗”的。
而在这样的情形下,探春为何主动提出?她的提出又是否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呢?
显然并不是。若我们回顾探春组织大观园诗社活动,不难发现,以下这三点,是让她做出决定的前提。
1 贾政点了学差离开了贾府。
2 “二玉”深得贾母的喜欢。
3 在元春省亲中,明确以作诗考察了众姐妹的才华。
可见,探春组织诗社活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这,仅仅是显示其精明的冰山一角。
《红楼梦》第四十六回,贾赦讨要鸳鸯这件事,被贾母得知后,让老太太爆发了雷霆之怒,就连坐在一旁的王夫人,都莫名其妙地挨了一顿数落,就连想要出言劝阻的薛姨妈,都选择闭嘴了。
见老太太发怒,李纨立马带着众姐妹离开,可唯有探春,在窗外想了想,选择了回来,化解了这个尴尬局面。
探春有心的人,想王夫人虽有委曲,如何敢辩;薛姨妈也是亲姊妹,自然也不好辩的;宝钗也不便为姨母辩;李纨、凤姐、宝玉一概不敢辩;这正用着女孩儿之时,迎春老实,惜春小,因此窗外听了一听,便走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
无论贾母与王夫人之间,存在怎样的矛盾?无论在贾赦讨要鸳鸯事件中,王夫人充当了怎样的角色;有一个问题,是始终存在的,那就是这场尴尬局面的结局。
贾母的愤怒已经发泄,王夫人无辜挨了骂;总得要一个人来开解,按说,在这样的场合之中,凤姐是不二人选,只是讨要鸳鸯的,正是她的公公。
因此,在这样尴尬的情形之下,唯有也仅有探春是最合适的化解这场尴尬的人选。只是,要迈出这一步,同样需要勇气。
因为按贾府的礼仪规矩,长辈之间说话,小辈是没有插嘴的份的。探春选择站出来,选择主动替王夫人开解,若贾母一旦没有接受,没有选择一笑了之,她的处境又该如何呢?
3 探春的精明,体现在大局观,以及对家族的认同。
在探春的身上,我们从她组织大观园诗社活动、从她在贾赦讨要鸳鸯事件中挺身而出;从她选择亲近宝玉、王夫人,疏远赵姨娘、贾环,能够体会出她的精明;但显然,若探春仅仅如此,是得不到凤姐认可的。
真正让王熙凤认可探春的原因是什么?是在她的身上,所具有的大局观,以及对家族的认同。
若抛开这一节,我们单纯看待探春亲近宝玉、王夫人,而疏远赵姨娘、贾环,会认为她是一个爱慕虚荣、不顾及亲情的自私之人。
但是,当我们通过这一节,却会看见一个不一样的探春,同时,也会让我们对她的主观臆断,产生羞耻之感。
在王熙凤休养期间,探春接管了荣国府。在清楚贾府的现状后,为了拯救或者说缓解这样的危机。
探春费尽了心力,做出了一系列的举动:兴利除弊。诸如每个月小姐购买胭脂水粉重复的二两银子;诸如贾环等人每年上学额外的八两银子的零花钱,她一概免去;并在参观赖嬷嬷家的花园后,在得知赖嬷嬷家对花园采用区域承包制后,将这一套省钱之法,套用在了大观园之中。
探春所做的“兴利除弊”的种种举动,需要的不仅仅是智慧,最重要的,是勇气。因为她的“兴利除弊”,影响了许多人的利益,而与利益相关的,是赤裸裸的矛盾;而作为一位庶出的小姐,探春需要承担这一份压力吗?
其实并不需要。但为何?她选择站了出来?这便是,她对家族的认同。
因为宝玉受惊导致贾母询问下人夜晚治安这件事,探春再一次展现出了这一品性。在众人选择沉默的时候,唯有她站了出来,说出了下人夜晚聚赌的恶劣作风。
独探春出位笑道:“近因凤姐姐身子不好,几日园内的人比先放肆了许多。先前不过是大家偷着一时半刻,或夜里坐更时,三四个人聚在一处,或掷骰或斗牌,小小的顽意,不过为熬困。近来渐次放诞,竟开了赌局,甚至有头家局主,或三十吊、五十吊、三百吊的大输赢。半月前竟有争斗相打之事。”
下人夜晚聚赌一事,王夫人早已知晓,却放任不管,为何?因为其中牵扯的人太多,利益纠葛太复杂;但显然,如此聚赌之风,绝非兴旺之家的做派。
探春之所以勇敢的站出来,就是甘愿承担众人唾骂,就是坚定了杜绝聚赌之风的决心。
同样的一幕,也体现在探春面对抄检大观园的态度上。
面对凤姐与王善保家的一干人得,任谁都明白,她们代表的,是荣国府大太太邢夫人与二太太王夫人,是荣国府真正的当家主母。
但是,面对这一幕,探春并未选择妥协,并未选择退却,而是用实际行动,捍卫着个人的尊严,以不惜一切后果的决心,痛斥抄检大观园的“家族式自杀自灭”的举动。
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面对探春的控诉,在场的凤姐等人,早已被深深地震慑住了;唯有王善保家的,这位抄检大观园的怂恿着,在这一刻,还想着借着邢夫人陪房的身份,耀武扬威,公然上前扯探春的衣角,而她的这一行为,最终换来的是什么?
是处于愤怒之中的探春,赏给她的一记狠狠的耳光。
小结:
作为荣国府的三小姐,探春的生存环境俨然是艰难的,但是,环境的恶劣,并未影响探春活出自我,活出风采;也正是因为她的精明、勇敢、大局观,才让凤姐打心眼里认可她、佩服她、同情她,一连说出三个“好”,给与最中肯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