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苏轼(图片摘自网路)
苏东坡,也就是苏轼,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历史文化名人。出名到啥程度?是文化名人中的名人,历史文化名人中的佼佼者。为什么苏东坡在历史上这么受追捧?是因为他的作品风格贴近大众,深受大众的喜爱。为什么他的风格贴近大众?是因为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被贬和被贬的路上。所以他的视角更加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更加感触普通人的感受,并用他高度修养的艺术笔触描绘出来。他是北宋文化盛世造就的奇才,空前绝后的文化牛人。
他是活跃在北宋中期政坛、文坛上的耀眼明星。北宋中期是一个政治思想激烈斗争的时期,他凭借出色的才华和敢说敢做的风格,在政治斗争的激流中几经沉浮,最高坐到了接近宰相的高位。
02王安石(图片摘自网路)
03宋真宗(图片摘自网路)
04澶渊之盟(图片摘自网路)
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掀起了一场社会大变革,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论。王安石变法的缘起在于1005年北宋真宗时期与辽国签订的合约-澶渊之盟。澶渊之盟虽然保证了北宋与辽国长期的和平共处,但是北宋一直感觉是自己的耻辱,而且对辽国侵占燕云十六州耿耿于怀。1069年,宋神宗即位第二年,即支持宰相王安石开展了变法,史称熙宁变法,也称王安石变法。
05宋神宗(图片摘自网路)
06赵匡胤(图片摘自网路)
自北宋赵匡胤开国,杯酒释兵权以后,就一直坚持偃武修文的国策。正是这一国策,促进北宋经济高度发达并造就了文化盛世。但是偃武修文的国策却导致军事力量薄弱,国防空虚。适值北方草原民族契丹强势崛起时期。于是在赵匡胤死后,历代皇帝执政时期都被契丹人的辽国压着打。能守住边境线就不错了,别提收复失地了,更别提击败辽国了。
自澶渊之盟以后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北宋经济空前繁荣,是切切实实的民富。虽然相比于民富来说,略显国穷。其实国家财政收入也很好,除了给辽国进贡外,还能够满足皇室和官员们的奢华消费。就是在这样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上,宋神宗想富国强兵,一雪国耻。但是承平日久,国家上下早已没了斗志,贪图享乐已是社会主流。在这个时候,要老百姓过一段紧日子,尤其是让既得利益者放弃到手的利益,那该是件多么痛苦的事情!所以王安石变法一开始就面临激烈的抵触情绪甚至是社会动荡。
苏轼在历史上一般把他归为保守派,是属于司马光为首的反对变法的旧党。苏轼由于写文章激烈抨击变法,是仅次于司马光的旧党人物。但是苏轼与司马光有很大不同。苏轼反对变法的原因在于民生和社会稳定,而不是政见。苏轼是个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以忠君爱民为己任。所以他最担心的是变法损害老百姓利益,引起社会动荡。而且变法的执行不力和歪曲执行,确实有的地方损害了老百姓利益,导致怨声载道。苏轼这个时候体察到了民情,敢于站出来为民请命,就被当成了反对派、旧党。
07司马光(图片摘自网路)
08资治通鉴(图片摘自网路)
司马光是大儒,主张祖宗成法不可变。王安石则坚持没有什么不可变,一切都可以为了皇帝的意志而服务。司马光和王安石的思想是针锋相对的。司马光是宋神宗的前朝老臣,通过主持编纂《资治通鉴》积累了强大的政治根基。王安石是宋神宗坚定支持的新锐,为了实现宋神宗少年天子创造丰功伟绩的梦想鞠躬尽瘁。一看就明白,司马光和王安石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
09乌台诗案(图片摘自网路)
苏轼是夹在两派的争斗中,既受益也受害,喜忧参半。在变法期间,苏轼审时度势,主动要求到地方任职,为地方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尤其是他任杭州知府期间整修的西湖,奠定了杭州被称为人间天堂的基础,泽被千年,使杭州西湖成为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受益是变法派倒台后,他进入朝廷的核心,差一点就当上宰相。受害是在两派的倾轧下,他在被人陷害的乌台诗案中险些葬送了性命。为什么苏轼能在乌台诗案中幸免于难?这在于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留下的祖训,即宋朝皇帝不杀文人。也就是新党人物想置苏轼于死地的时候,是宋神宗不让杀。最终在各方努力下,终于证实乌台诗案就是子虚乌有的诬陷,苏轼才得到了平反昭雪。在中国的其它朝代,苏轼只能是一颗夭折的新星,落得被杀的命运,而不可能成为一颗文坛巨星、大文豪。
10冯梦龙(图片摘自网路)
11三言(图片摘自网路)
其实司马光、王安石的文化功底不在苏轼之下,却为什么他们没有苏轼在文化上的成就高?这个原因在于,苏轼一生大部分的时间在被贬和被贬的路上。它能够体察民情,并且有充足的时间,发挥其深厚的文化功底,创作出大量深受大众追捧的喜闻乐见的作品。明朝的冯梦龙的《三言》里有篇作品《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就是讲的王安石多次嘲讽苏轼的浅薄,显示自己的渊博。
苏轼与变法派不是完全的对立关系。在司马光被重新启用,全盘否定王安石变法的时候,苏轼认为有些对国家经济和社会民生有利的方面不宜废除。由此又得罪了旧党党首司马光,落得被贬、被贬、被贬……。其实从辩证关系来看,苏轼是对的。不能把新旧完全对立起来。新法、旧法里都有精华和不合时宜的阻碍社会发展的法条,应该把实践证明的好的法条集大于一成,把那些有害的法条废除。
12高俅(图片摘自网路)
13水浒传(图片摘自网路)
晚年的王安石隐居南京,苏轼还专程拜访,相谈甚欢,成为挚友。苏轼曾经坚定支持司马光,也痛骂司马光是司马牛。苏轼的书童高俅是北宋末年的宰相,是被《水浒传》骂得人尽皆知的败类。
苏轼对历史的影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们还不能拘泥于史书的记载,而应该发挥思维的穿透力,去洞悉历史的真相。
14苏轼(图片摘自网路)
15苏轼(图片摘自网路)
[点赞][点赞][点赞]
[点赞][100分][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