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跑赢
先来看一个故事:
孔子在卫国游历时,卫灵公表面上很尊重他,却不给任何实际权利,实则只是捞取礼贤下士的名声而已。
一次,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车出宫,让孔子的车跟在身后。浩浩荡荡,招摇过市。
孔子心里明白,卫灵公这是沽名钓誉,甚是以此为耻。
弟子颜刻为孔子驾车,看老师脸色难看,就问他原因。
孔子说:《诗》云:“觏尔新婚,以慰我心”。乃叹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意思是,我从未见过喜好仁德,就像喜好美色一样的人。
很明显,孔子这是在讥讽卫灵公是个“好色”不“好德”的人。
人有两个基本属性:动物性和社会性。
“好德”是人的社会性使然,而“好色”则是人的动物性使然。
一个人,只有不断克制自己的动物性,才能提升其社会性。
越是底层之人,动物性越强;越是上层之人,越懂得人性。
01
越是底层之人,动物性越强
冯唐:底层之人,往往人际技巧蹒跚;而登高一瞥,方知他们不惜心力于观察人心。
人首先是一种动物,只不过相对高级一些罢了。
人的动物性跟动物的动物性,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要说还有所区别,那就是人还是社会性动物,受到法律底线和道德高线的约束,不至于像动物那样嗜血如命。
因此,跟其他动物一样,生存和繁衍同样是人的原始欲望,任何人也摆脱不掉。
社会底层的人,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生存是摆在他们面前最重要的需求,也就更具动物性。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人的需求有五个基本层次。
其中第一个层次叫生理需求,比如吃饭、喝水、穿衣等,这是人最底层的需求。社会最底层的人,往往处于这个需求层次。
处于这个阶段的人,动物性往往更强。就像动物一样,为了一口吃的寸步不让,甚至会大打出手。
我们经常会看到“底层互撕,上层互帮”的现象:
越是底层的人,越不会放过处在同一个层次的人。相反,面对上层的人,他们的格局突然就大了起来。
底层的人,一旦有了一点权力之后,迫害底层的同类比谁都狠,这就是人类骨子里欺软怕硬的劣性。
02
越是上层之人,越懂得人性
亚里士多德: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底层的人琢磨事,上层的人琢磨人。
所谓琢磨人,就是研究人性。人性是做事的基本规律,不懂规律自然难以成事。
人性是自私自利、趋利避害、羡慕嫉妒的。有人追求利益,有人追求地位,有人追求名誉和声望。
真正把握好了这些人性,一个人就会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有的放矢、游刃有余,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越是上层的人,越懂得逆着人性做人,顺着人性做事的道理。
逆着人性做人,就是要克服人性的弱点,彰显人性的光辉。
始终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求,守住一颗淡然之心,遵从法律道德行事,在“木雁之间”自由转换。
顺着人性做事,就是要先相信人性,再相信人品。
在洞察人性的基础上,顺应人性的本质需求,提升人的能动性和内驱力,推进事业的稳健发展。
孟子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03
谦下与不争
曾国藩:天道忌巧,谦退不争,不伎不求。
天道最忌讳投机取巧,提倡谦下退让、不与相争,不妒忌,亦不贪求。
谦下不争,是一个人难得的品质之一。
《道德经》中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就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与之争,安居于人们所讨厌的低洼之地,基本上符合大道了。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行往高处,本没有什么错,但是高处不胜寒。内心像水一样保持谦下,方能安心居于低处。
上层之人,更懂得人性的规律,能够谦下不争。越是谦下不争,就越具竞争力,越能得到大家拥护,人生之路越来越宽广。
正如老子所言: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下层之人,不懂逆着人性做人的道理,放任自己人性的弱点,总是互踩互撕,两败俱伤,人生之路越来越狭窄。
作家海绵曾说:“弱者互撕,离心离德,路越走越窄,终会害到自己;强者互帮,惺惺相惜,路越走越宽,终会助到自己。”
历史上有多少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又有多少锋芒毕露、招致嫉恨的事件,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看一看三国时期的祢衡是怎么死的:
祢衡年少得志,名闻天下。
他狂傲不羁,口不择言。就连荀彧都被其称为“脸可吊丧”。
曹操召见时,祢衡竟当众脱光衣服,来了一出“击鼓骂曹”。曹操不想让人说自己不能容人,就把他送给了刘表。
跟随刘表后,祢衡并未有所收敛,仍是目中无人,惹得刘表心中不快,又把他送给了暴躁的黄祖。
黄祖看他有些才华,对他十分器重。然而,不久后,祢衡又开始作死了。
一次,黄祖船上大宴宾客,祢衡却出言讥讽。黄祖气得瞪眼警告,他却依然我行我素,继续搬弄毒舌。
黄祖本一介武夫,见祢衡如此不识抬举,一气之下便下令把他处死了。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大家关注、评论和点赞!《跑赢职场》,带你在职场上纵横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