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节|中国版《头号玩家》《星际穿越》要来了?

1905电影网 2024-06-19 13:40:30

1905电影网专稿 “我做了那么多年IP,比不上一个《三体》IP”,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说,日前他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上公布张艺谋执导电影版《三体》后,迅速引起关注和巨大反响,让他感受到《三体》IP强大的影响力,也倍感压力。

自2008年出版以来,《三体》创造了中国科幻的新纪录,全球累计输出35个语种,实体书销量近3000万册,收获雨果奖等全球科幻界权威奖项。截至2023年,《三体》三部曲已被改编成电视剧、动画、广播剧、舞台剧、线下沉浸式体验等形态,覆盖全球191个国家和地区,影响人数过亿。

《三体》在国内拥有超过2.6亿的泛粉丝人群,在海外的粉丝数也接近5000万,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跨越代际、拥有两代粉丝,同时跨越地域、在海内外拥有大量拥趸的全球性IP。

近年来,越来越多像《三体》这样的中国IP走向世界,在文化“出海”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6月18日,上影节举行金爵电影论坛,以“IP全球多元化开发的潜力和想象”为主题,邀请全球IP开发专家,共同探讨中国IP如何发掘全球化发展机遇,实现从本土走向世界的跨越性发展,共同描绘出中国文化产业“想象力消费”的新图景。

《三体》影视化新进展:

张艺谋电影版无投资上限,剧版第二部剧本完成80%

“能称作IP的作品,应具有跨代际文化符号的特点,即能够在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中,形成能产生文化共鸣的故事、形象或符号。而今,跨越地域和文化的传播的实现,则是一个更加全球化的议题。在以上基础上形成跨越地域的文化符号,才是IP应有的全球化高度。”

三体宇宙CEO赵骥龙在题为《中国IP的全球多元化开发之路》主旨演讲中介绍,在通过《三体》探索中国IP全球化的过程中充满挑战,也总结出了几点做法:“首先是提炼《三体》IP精神,挖掘共识。第二是专精打造本土内容。第三是研究当地市场,注重本土产品在海外的落地传播。第四是商业伙伴赋能,实现价值共赢。”

以《三体》电视剧和动画番剧为例,在开发阶段,三体宇宙协助导演等主创,以充分遵循传播三体核心精神为原则,对原著进行改编。在制作过程中,向国际先进制作技术看齐,在艰难的摸索中找到科幻影视制作的中国方法,不一味推崇海外经验,并研发出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科幻开发之路。

赵骥龙表示,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版《三体》将以中国主创引领、全球制作经验赋能的模式,与顶级的全球制作团队交流协作,实现中国故事全球创制,全球发行。

“最大的难度一个是对原著的取舍,一个是电影化的创新。”王长田说,电影版《三体》肯定会尊重原著,但是不可能把所有内容都放到一部电影里,不管怎么取舍,尤其对“三体迷”来说都会有人不满意,已经做好了将来承受非议的准备。

“这是我们和他合作的第五部电影,我非常了解他现在的创造力、活力、学习力和领导力,他是我们能够找到最好的导演人选。”王长田在几年前就找张艺谋执导《三体》,但是导演认为拍摄太困难没有接受,经过长时间的沟通、相互取得信任,最后才接下这个项目。

影版《三体》会充分尊重张艺谋导演的创作,电影化创新也会面临极大压力,“要解决原著和电影的关系,也要解决中国观众和国际观众的关系。但首先这是一部中国电影,所有的创造都会在中国电影的框架内去完成”。

影片正在打磨剧本,在全世界范围内筛选班底,目前只规划拍一部,先做好这一部再看后续发展的可能性,并且投资没有任何上限。王长田说:“需要多少投资就会有多少投资,我们不会捆住手脚,希望成为最好版本的《三体》,不辜负大家的期待。”

2023年热播的国产原创电视剧《三体》由张鲁一、于和伟、陈瑾、王子文等主演,在海外超过11个国际电视台和流媒体平台播出,发行地区覆盖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豆瓣8.7分,IMDb7.8分的口碑成绩,收获国内外观众好评。

《三体》视觉导演陆贝珂说,剧版导演杨磊首先就提出用现实主义的角度来拍《三体》第一部,还原原著带给我们最原始的感受,只有先满足国内观众的需求,才有进一步“出海”的机会。

“我们是非常尊重原著的开发方式,没有任何结构上大的改动”,对于剧版续集《三体II:黑暗森林》的进展,他透露剧本已经完成大约80%,概念设计、美术设计、技术测试等都在进行中。

中国IP全球化开启新蓝图:

《三体》版图扩大,《超新星纪元》、中国神话宇宙等新IP在路上

据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对《三体》IP出海现状的数据统计,观看中国电视剧《三体》后,77.5%的海外受访者表示对中国产生了进一步了解的兴趣,美国作为《三体》海外首播国家,60.0%受访者表示愿意消费相关产品。

《三体》热播背后,是海外受众了解中国文化与价值的重要载体。

赵骥龙认为,《三体》IP在中国有大量忠实粉丝,在中国市场做内容改编需要考虑原著的影响力,而在海外市场就需要实行差异化战略,针对不同区域市场的不同需求来打造。例如在日本,他们看到了越来越多伙伴对《三体》IP的热情。未来有望在动画领域有更多的全球化呈现。

在影视作品这一IP传播效果放大器先行后,为商业衍生开发打开了广阔的潜在市场。三体宇宙也通过与全球顶尖的技术公司合作,在AI、VR等新技术领域进行积极探索,推动IP内容的创新、升级。

赵骥龙说,《三体》IP的全球多元化开发将会长达20年,未来3到5年,还会着力寻找几个像《三体》这样的IP宇宙进行全产业链的开发。

“好的IP不是想开发就能开发出来,我们一直在做,但真正在国际影响力的中国IP数量并不多。”在王长田看来,《三体》是一次突围的机会,光线传媒也在开发中国神话宇宙IP。

他们整理了中国五千年大量神话、传说故事和文学作品,重新组成新的世界观,用动画电影来表现这个神话系统,“这个IP创造很艰难,初步规划需要二、三十年,才能见到第一阶段的成果”,王长田说。

刘慈欣的首部长篇科幻小说《超新星纪元》作为另一个热门中国IP,也在筹备拍摄电影。《沙丘》联合制片人、《大侦探皮卡丘》制作总监许智豪将担任本片的制片人,他表示该项目历经多年,终于找到能够翻拍成电影的契合点。

不同于《流浪地球》《三体》的大视效科幻制作,这将会是一部注重青少年向的科幻电影,“像《饥饿游戏》和《头号玩家》,再加一点《星际穿越》的感觉,元宇宙会是电影里很重要的元素”,许智豪透露。

在美国电影协会亚太区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冯伟看来,中国科幻电影正在形成新的热潮,对电影《三体》《流浪地球3》日后走向世界充满期待。另外,《巨齿鲨》系列也为中国电影走出去树立了信心,这个中外合作的IP已经通过两部电影在全球斩获累计超过9亿美元票房,正在开发的《巨齿鲨3》同样值得关注。

他认为,目前中国电影在全球院线发行市场还未形成成熟体系,所以IP要出海需要像《巨齿鲨》系列这样和具有全球完备发行体系的好莱坞五大公司合作。中国不缺好故事,也需要更好的全球化表达,来赢得全世界更多的观众。

影视内容是文化产品,不像商品具有明确的实用价值,出海难度更高,但文化产品的影响力更加强大,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让中国IP在全球市场上影响更广泛的人群,这是一代影视人的使命。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