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华国锋去世,葬礼前后出现四个“没想到”,妻子也很疑惑

博古通今说历史 2024-03-20 10:40:09

2008年,前任国家主席华国锋在北京安然逝世,享年八十七岁。

这位毛主席当年亲自选定的接班人,为党和人民奉献了一生的老革命,最终合上了双眼。

中共中央在得知这一噩耗后,第一时间向海内外公布了消息,并迅速草拟出讣告。随之而来的,就是葬礼的举行。

华国锋主席的葬礼,于2008年8月31日庄严举行。中共中央竭尽全力操办,各个部门密切配合,现场没有出现一丝一毫纰漏。

作为在关键时刻成功稳定全国局势的重要人物,公众舆论已经预计到了,华国锋主席的葬礼规格肯定不会低。但是当天的排场,还是让人惊讶了一下。

华国锋的后事,出现了四个“出人意料”,引起了国内外的热议。甚至连华国锋的遗孀都不断感慨,说自己“实在是想不到”。

华国锋主席的葬礼,究竟是如何举办的?四个“出人意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华国锋的遗孀又为什么会感慨万千?

葬礼级别出人意料

首先出乎公众意料的,就是华国锋葬礼的隆重程度。中央拿出了最高的规格举办葬礼,到场的各界人士不仅多,身份还都不一般。

华国锋生前担任国家主席的时间并不长,仅有两年,而且任期夹在毛主席和邓公之间。某种意义上,他是中央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班子之间的“过渡”。

正因如此,外界普遍猜测,华国锋葬礼的级别应该无外乎“中规中矩”的程度。谁知中共中央给予了最高等级的待遇,部分流程效仿了毛主席和邓公的葬礼旧例。

作为祖国的前最高领导人,华国锋主席的葬礼,自然是要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而中央在选择具体的礼堂时,很是讲究。

华国锋葬礼的正厅,是八宝山公墓东礼堂,这也是毛主席和邓公灵柩曾经停靠的地方。中央安排他的遗体停靠和两位伟大领袖待遇一样,不得不说十分礼重了。

在东礼堂的正中间,华国锋的灵柩正停靠在这里,供诸位来宾瞻仰缅怀。灵柩两侧,是中共中央及国务院、人大、全国政协等党、政机关敬献的花圈。

葬礼正式开始后,由国家主席领头,中央的政界人士纷纷到场致以哀悼。值得一提的是,第三代领导人也到场了,这是邓公葬礼的规格。

除了政界人士,华国锋的葬礼还有商业、学术等各个领域的杰出代表。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侨胞也派出了代表前来哀悼,出席葬礼的总人数达到了两千人之多。

礼堂内部气氛庄严肃穆,外面则是一片哭泣声。八宝山公墓外围广场上,老百姓们自发地成群结队,前来送华国锋主席最后一程。

人民群众有的举起华国锋主席的照片或画像,有的拿着悼念词,眼圈都红红的,悲痛和不舍的恳切情绪再明显不过。

悼念致辞出人意料

遗体告别流程进行完毕之后,就是致悼念词的环节。华国锋在革命年代的老战友亲自朗读中共中央撰写的悼词,其中包含对华国锋主席的整体评价。

华国锋就任国家主席只有两年,在任期间主要把精力放在了让国家重回正轨的大事上。相比在中共中央的任职经历,他生前在湖南地方工作得更久。

因此在葬礼正式开始之前,外界普遍猜测,华国锋主席的官方悼词,会以湖南地方的政绩总结为主。至于两年国家主席生涯,则会得到普遍性的一般评价。

结果中共中央不但充分肯定了华国锋治理湖南水患、改善当地民生等地方工作的成果,对他任职国家主席时做出的历史贡献,评价也极高。

华国锋主席的悼词里,不光高度赞扬他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历史功绩,还特别肯定了他的高风亮节。

这里的高风亮节,指的是华国锋主席当年光明磊落,主动让邓公领导新中国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如果没有他的顾全大局,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会那么顺利召开。

如此一来,华国锋主席的葬礼为什么会是最高规格,也就不难理解了。

任职短不代表贡献就小,作为中央政局“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华国锋厥功至伟,应该享有死后哀荣。

礼堂内悼词声朗朗,外面的人民群众早已是泣不成声。有位特意从远处赶来的老大爷,颤颤巍巍地举起了“华国锋主席高风亮节”的横幅,站在了广场中央。

由于老人家年老体衰,举了一阵子横幅便举不动了,旁边的人便主动轮流替他举着。公道自在人心,老百姓们无声的举动,已经代表了他们对华国锋主席的崇高敬意。

看着葬礼会场内外深切缅怀华国锋主席,他的遗孀华老夫人实在忍不住,啜泣了起来。看到亡夫如此受人爱戴,华老夫人百感交集。

华国锋一生低调勤勉,为人谨慎,从不居功自傲。从一线工作岗位退下来之后,华国锋一直和夫人始终过着极为简单朴实的生活。

身为国家的前“一把手”,华国锋主席没有什么多余的财产,积蓄也几乎全都捐出去了,名利对他而言如同浮云。

在华老夫人看来,一生勤勤恳恳、不喜欢说话的丈夫,死后大家对他的印象应该不是很深才对。没想到现在这么多人记得他,感激他,悼念他,这让华老夫人十分意外。

葬礼期间,华老夫人好几次念叨着“实在想不到”,语气中夹杂着伤感和欣慰。这位和丈夫共度将近一个甲子之久的贤伉俪,此刻感受到了众人对亡夫的爱戴之情。

遗体去处出人意料

华国锋的葬礼隆重结束后,接下来便是遗体安置的问题。

原本,这压根儿就不算一个问题来着,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华国锋主席肯定会葬进八宝山。

八宝山革命公墓,一直是国家领袖、革命烈士、祖国先驱们忠骨魂归之地。按照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惯例,身为前国家主席,华国锋有足够的资格埋葬在八宝山。

可华老夫人和她的子女们却表示,希望将丈夫的遗体落叶归根,葬在他的老家山西交城,因为这是华国锋弥留之际的遗愿。

华国锋之所以不想葬在八宝山,想让自己的遗体“回家”,除了为人低调不愿张扬的原因,更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对故土的无限眷恋。

早在青年时期,华国锋就离开了故乡交城,背井离乡,投身于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日理万机的他仅回乡过三次。

故土情结浓郁的华国锋,晚年一直在思念老家交城的卦山,在脑海里想象着、描摹着那里的一草一木,那是生他养他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华国锋曾在卦山打过游击战,那里是他革命历程的见证。在交城卦山下葬,对华国锋主席而言,可以说是意义非凡。

经过华老夫人的申请,中共中央同意了华家人的请求。华国锋由此成为了特例,遗体没有按照惯例葬在八宝山。

陵墓修建出人意料

虽然华国锋主席生前反复强调,随便找一块墓地下葬了就行,可中共中央及山西地方政府考虑到他生前对党和人民的杰出贡献,不愿让他的陵墓过于简陋。

如何在不铺张浪费、消耗民力的同时,将华国锋主席的陵墓修建得有气势,成了设计师的大难题。而华国锋的临终要求,又给这道难题再度增加了难度。

华国锋曾表示,自己的墓地千万不能占用耕地,更不能影响当地水源。那么符合条件的陵墓选址,就只剩下山地。

在山地建墓,想要修建得气派,付出的成本必然会很高。可华国锋主席又不愿意后事铺张浪费,简直是无解问题。

设计师思来想去,最终在一档名叫《大国重器》的系列节目中获得了灵感。交城卦山有片区域,地形像一个鼎,不正好是“大国重器”嘛。

要是依托卦山地势地貌的天然优势,以鼎的概念依山建立陵墓,既可以保证外在的气势,又能够大幅度节约建造的成本。

设计师的巧思,最终得到了中共中央的批准。在很短的时间里,华国锋的陵墓“华陵”就建成了。由于大量依托山势地形,最终成本只有预算的四分之一。

走进华国锋的陵墓,迎面而来的,就是他的纪念碑,上面记载着他的一生功绩。陵墓的周围是山花烂漫,春光无限,陵墓主体通直的“H”型构造,让卦山的美景一览无余。

而“华陵”之所以被设计成“H”型,除了建造成本低的考量,也暗合了华国锋主席“华”姓的首字母缩写,思路可以说非常巧妙。

在精心设计和巧妙施工“双管齐下”的作用下,“华陵”花钱很少,却得到了花大钱都不一定能拥有的极佳整体效果。

正因如此,有些人会产生误解。他们以为“华陵”修建成本非常高昂,不符合华国锋主席的遗愿,其实这是天大的误会。

“华陵”不但没有消耗民力,反而因为建造风格别具一格,成了交城当地人游玩的去处。外地人来到交城后,也会前来瞻仰“华陵”,这座造价不高的陵墓还带来了旅游价值。

时至今日,华国锋主席已经离开我们整整十六年了。斯人已逝,余泽永留,华主席的高风亮节和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缅怀。

参考资料:

华国锋同志遗体在京火化(中国人大网)

华国锋同志生平(中国政府网)

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一生:纪念华国锋同志诞辰90周年(央视网新闻栏目)

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侧记:规格颇高、来者广泛(凤凰网)

华国锋告别仪式上的两个“没想到”(凤凰资讯历史纪实频道)

华国锋同志逝世 享年87岁(央视网特别专栏)

北京各界人士吊唁华国锋(央视新闻)

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环球网)

0 阅读:2

博古通今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