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普京一直不宣布动员主要是为了保持俄国国内经济尽可能不受影响,也就是说,俄国在战场上的底线就是乌克兰方面的炮弹绝对不能落入俄国原边境内。
在此底线之上,俄军的主要目的也并不是攻城略地获取人口,而是尽可能杀伤、消耗北约军队
这一点我同样从经济角度来解释。我认为在这场战争中,我们都可以同意的是,俄国面对的真正的敌人从来不是乌克兰,而是其身后的白左集团。例如懂王、欧尔班就肯定不是俄罗斯的敌人。懂王如果之前上台,战争是肯定不会爆发的,这个是普京的原话。
而俄国对欧洲进行打击的手段就是经济。通过垄断欧洲的油气来对欧洲的整个经济都进行打击,同时也获得大量的超额利润作为战争资金。同时普京在很多年前大力发展经济内循环,主要抓手就是农业自足和国防工业自足。同时鼓励和非白左集团国家发展更多的经济贸易往来,如把美元全部抛掉,转换成人民币等措施降低战争对经济的影响。
俄国敢于以经济作为战争手段也正好是天时地利人和。在新冠以前,全球其实都面临着经济萧条的危机,新冠当然是加速了这一进程。这导致欧洲这样在近些年互联网/高科技行业并没有多少发展的地区,其经济实际增速基本就是0
经济实际增速为0就意味着绝大多数企业都是一个勉强维持的状态。这种状态的特征包括企业负债率高,利润率低,销量增长乏力等,经营稍有恶化,比如销量降低,生产成本增高,就会陷入亏损,而企业主也并没有多少存款来维持亏损运行,就会导致企业很容易倒闭。
由此我就可以得到俄国在经济层面的战争逻辑:通过垄断油气对欧洲整体经济都进行打击,让欧洲的经济从根本上就难以运行下去。同时维持自身国内的经济正常运行,将战争财政保持在一个政府财政吃得消的状态下。如果俄国一开始就大鸣大放,让国内经济不堪重负,就相当于是打了兴奋剂上战场,兴奋剂药效过之前没打赢,就会彻底输掉。如果能维持自己国内经济正常运行,那就还有在中长期回旋的空间。
所以说欧洲在这场战争中是最急的,这是完全没问题的。战争拖得越久,欧洲经济受到的打击就越严重,而这种打击是全方位的企业破产和失业导致的打击,远比战场上把军队送光要严重得多。
所以普京就在维持一个田忌赛马,逐步添油的状态。一切会增大国内经济负担的新政策都只会在北约的新动作进一步威胁到俄国“不打到境内”的底线后,才会使用。比如征兵。而且可以看到,这次征兵的动作非常迅速,至少在政府高层应该是早就准备好预案了的。
还有一点,就是为什么俄国对攻下地盘非常缓慢,而该放弃地盘的时候非常果断,但在最近又下达了不准私自撤退的命令
因为刚打下来的地盘是没有经济造血的能力的,这种被战争影响的地方都没有。所以拥有越多这样被战火威胁无法进行正常经济生产生活的地盘,对于某一方的经济压力也就越大,因为这些地盘上的人,无论是留下还是跑到你那边去当难民,都是要你养活的。撤军跑路固然更大程度上是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以免本就不足的战力永久性地减少,但不纠结于地盘肯定也有不想给占领区输更多的血这样的经济考虑在。
所以占领地盘就变成了纯粹的战场行为。我不是很清楚该怎么专业地表述。大概意思就是指用新的占领区的疆域来保证已有的能够造血的地盘不受战争影响,可能叫战略纵深?
而哈尔科夫地区再丢就要丢到俄国边境了,前线的部队也不敢放松对残存地盘的占领,抽调大量兵力去支援红利曼,不然再被北约冲击一回,就真的要把战火烧到国内了。所以后方地面部队援军显得动作迟钝,红利曼也并未变成新的斯大林格勒。而不需要承担防御任务的空天军和炮兵,却可以放心大胆地支援红利曼。
北约方面应该是有人看出来了俄国的战争逻辑和底线,所以抓住了这个时间差对人手不足而且束手束脚的俄军进行了一次突袭。但值得庆幸的是,北约方面的行动机会等到乌克兰境内开始大范围降雪以后就会消失,而且其军队力量也会在入冬后迅速消耗。今年冬天,战场上我估计将会重新回到蹲坑炮战阶段,但俄国对欧洲的经济打击将会达到最大强度。
从目前分析乌克兰战争将变为叙利亚战争后,当俄罗斯长期保持国内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很早就分析俄罗斯似乎想打持久战,着眼点似乎是经济和政治。把北溪管道作为控制欧洲摆脱白左的重要抓手,同时期望在自己经济稳定的时候乌克兰经济崩溃,而援助乌克兰的资金后继乏力。同时期望欧盟经济下滑导致白左政权下台,上台不受白左集团控制的政权,争取更多的政治盟友。经济为政治服务呗。
目前看普京的算盘打的有好有差,目前白左集团全力使用美国国库、欧盟国库、世界银行的钱大规模采购美国的军事装备,对乌克兰进行输血。虽然目前乌克兰有巨额财政赤字,虽然他们国债收益率记得在60%左右,虽然他们在超发滥发货币(类似1948年金圆券),但是美国拜登政府利用美国及控制的部分西方国家,在经济上对俄罗斯进行的反制。
最大的反制大家都看见了,俄罗斯经济最大的抓手北溪管道被恐怖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