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期间,我国至少有200个师,但为何让大量新兵上前线?

苹苹说过去 2024-08-09 05:25:35

1979年初,面对越南长期以来不断地挑衅与侵犯,我国作出了对越实施自卫反击战的决定。在这场战争中,我军于前线派遣了大量的新兵上阵,可根据当时的情况来看,有说法指出我国那时其实至少有着200个师的兵力,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场战争中大量的新兵走上了战场呢?

我国自从建国以来对越南一直都保持着友好政策,上世纪50年代,在越南进行抗法战争时,我国不但是唯一一个对越南进行援助的国家,同时还向越方派遣了军事顾问团协助其作战。而在后来越南抗击美国的战争中,我国更是给予了对方大量的资金援助和武器援助。

然而,到了上世纪70年代,在中苏交恶的大背景下,越南对我国背信弃义,一方面在国内开始疯狂排华,一方面又在边境多次武装入侵。面对越南不断地挑衅,我国一开始选择以和平的谈判方式来解决两国之间的矛盾,可这样的善意并没有能够解决问题,反而让越方变本加厉。

在这样的情况下,1978年12月,中央军委通过会议作出了一项重要的决定,出动昆明军区和广州军区的部队,对越南采取军事行动。作战命令下达后,为了应对这场战事,两大军区立刻招募了大量的新兵,并在之后派遣了新兵上战场,这是为何呢?

这个问题,或许要从中苏关系的变化说起。自从上世纪60年代末的核危机后,中苏双方的关系就已经降到了冰点,后续的一系列事情更是让双方之间长期维持着敌对关系。1978年初,苏联从阿富汗调了20个师的兵力部署在中亚地区,导致在中苏两国的边境上,驻扎的兵力加起来已破百万。

为了防患于未然,应对苏联的潜在威胁,我国当时几乎将所有的甲种部队都调集到了北方边境上,比如说像是39军、54军等等。这些部队都是下辖3个甲种师的满编部队,是我军中的精锐部队。

因此,由于大量的兵力都屯兵在北方不能调动,我军当时能投入到中越战场上的作战部队只能依靠广州军区和昆明军区。而这两大军区,由于种种原因,在当时所部署的部队大部分都是乙种师,参战的29个陆军师中仅仅只有8个甲种师。那么甲种师和乙种师的区别在于什么地方呢?

当时,我军步兵师实行甲、乙两种编制,其中甲种师为全训满编师,是解放军的主力军代表,通常有1.2万人的兵力。平时的日常训练与生活都是围绕着战备来展开,包括实战模拟、执行军事行动等等。而乙种师,在兵力上只有甲种的一半,军事训练也比较少,主要的任务是负责后方建设、生产。这两类不同的部队各自担负着自己的使命,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我国当时的国防力量。

对越反击战正式开始后,我国派出的部队大部分都是乙种师,这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在1978年,受领了作战任务的部队在转入紧急战备后,首要的工作就是把乙种师扩编为甲种师,按照战时的要求补充兵源与作战装备,因此招募了大量的新兵。

各部队在招募新兵后,立刻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训练,将有战斗经验的老兵、班长、排长分散到各支新兵部队,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让新兵们迅速成长,并在三个月后投身到中越战场上。

新兵们的加入填补了我军的战线,为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许多新兵战士们在战场上也都有着非常英勇的表现。不过,由于经验欠缺等原因,我军的新兵战士们一开始在遇到越军方面的老兵时非常吃亏,造成的伤亡很大。后来随着战事的推进,情况渐渐好转了起来。

反击战开始后,我国迅速取得了对越反击战的胜利,达成了预期目的。后来,我国和越方又进行“两山轮战”,在这一阶段,我军的各军区依次出动,很多新兵经过战火的淬炼得到了成长,我国也收复了老山等地区被越方所侵占的土地。1989年,双方对峙十年后,越南主动求和,这场战事最终落下了帷幕。

0 阅读:0

苹苹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