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主席问大清官员:见过几次慈禧,她摆架子吗?官员回答绝了

历史大家先生 2023-12-31 18:44:03

“张先生,你见过慈禧吗?她会不会摆架子?”

在1949年9月19日的上午,毛主席迎着阳光望向外形恢弘的祈年殿,好奇地对身旁的老者问道。

虽然慈禧的历史已经远去,但对于我国的近代史,这个女人留下了足够深刻的印记。这也使得毛主席等革命者对她的故事有些好奇。

老者眯眼望了望那座高大的建筑,说:“以我的身份,哪里能见得到太后呀?”

毛主席哈哈大笑:“那时候确实不行。但现在不一样咯,大家都是一样的人民嘛!”

这位老者究竟是谁?

大家可能对这位老人本人不熟悉,但他为后世带来的影响巨大。

商务印书馆的崛起

他将商务印书馆从寂寂无名的印刷所,建设成我国最著名的文化出版企业之一;他创办了享有“亚洲第一图书馆”美誉的东方图书馆的,他就是张元济。

张元济出生时,我国正处于一个剧烈演变的时代。

1867年鸦片战争结束后,英法联军在我国土地上肆虐,帝国主义的铁蹄任意践踏我们的家园。

他的父亲张森玉长期在广州任职,所以在浙江海盐出生的他,是在广东度过整个童年时代。

在1889年,张元济前往杭州参加乡试,成功中举。三年后,他又在京城会试中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常官庶吉士。

在光绪二十二年,也就是1896年,张元济得到“外国通”严复的帮助,创办“西学堂”。校如其名,这所西学堂内开设英文、数学等多样课程。

为什么要创办这样一所西学堂呢?张元济认为,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就陷入一蹶不振的状态。要改变这种状态,第一件事就是要提升国民素质。

而要提高素质,教育不可或缺。

在一次与朋友的闲谈中,张元济说道:“为国民读书办学校,不能墨守成规。我们要学习能让自身强大起来的知识。”

当时正好是在维新派“公车上书”之后,光绪帝起了想看看西方书籍的心思,经常列出书单交给官员购买。

可是,在京城书店里,皇帝想要的书很难找到。后来,听说张元济是开办西学堂的,学堂里和家里有很多西方的书,官员们便找他来“借”。

张元济知道,这书“借”出去恐怕很难回来了。

但对方毕竟是皇帝,能有什么办法呢?他只好把自己盖了印章、做了批注的书奉上。

万万没想到,光绪帝在看过张元济的批注后,对他印象颇深,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宣布变法。

几天后,张元济得到光绪帝的召见,得以向皇帝陈述“变法自强,以救危亡而成盛业”的主张。

这次“戊戌变法”,可以看作是清王朝的最后一次挣扎。如果自救能够成功,或许我国不会陷入那样的泥潭。

但是,在大约百日之后,光绪帝遭到慈禧囚禁。那些参与乃至支持戊戌变法的人,也陆续被抓捕受刑。

情况对张元济而言十分危险,不难想象,慈禧的爪牙很快也会找上他。

但张元济并不慌乱。

他是个孝子,认为与其逃跑被通缉,引得母亲担忧,还不如继续陪在母亲身边,能多尽一天孝心是一天。

那期间,张元济每天照常上班,回家后照常照顾母亲。他对同事说:“要是我能在上班时被抓就好了,比在家里被抓吓着母亲要好。”

出乎意料的是,张元济的镇定自若,却让慈禧的爪牙认为他是“被迫变法”,只给他判了个革职的处分。

张元济本来也没有继续当官的心思,见自己以后不能为官,也不失落。随后他带着母亲去了上海,在一所高级学校任教。

在1902年,张元济应邀,进入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译所长。在之后的多年间,商务印书馆曾多次遭遇困局,险些面临倒闭的危险。

张元济一次次地力挽狂澜、呕心沥血,才使商务印书馆每次都能起死回生,使其蹒跚着一步步前进。

经过10年的打拼,商务印书馆在国内20多座城市设立分馆,资本也增加到200多万银元,职工达到700多人。

此时的商务印书馆,俨然成了我国的文化企业、在国内无出其右的出版单位。

在1932年,商务印书馆遭到日军轰炸,全部藏书46万册及珍贵图表、照片计5000多种尽遭焚毁,直接损失达1633万元。

面对日帝国主义的肆意入侵,张元济不顾自己年近古稀,于1937年编写了一本《中华民族的人格》,表达誓死保家卫国、抗击日寇的决心。

在1948年,张元济当选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并在国民党全党面前发言。他敢当着老蒋的面,细数国民党的种种罪恶。

解放后,张元济受到毛主席的两次召见,还曾在天坛合影留念。我们知道,相片拍出来后,都要进行冲洗才行。张元济坚持自己付洗相费。

“慈禧摆架子吗?”

时间来到1949年9月19日,在与毛主席同游天坛时,张元济被毛主席问了两个问题:“你见过慈禧吗?她摆不摆架子?”

说这话时,毛主席是笑着的,就像在谈论故事书里的人物。

张元济,这位曾亲眼见证过我国最后一代封建王室的老者,也笑着回忆了一下:“我那时候只是衙门章京而已,怎么能见到太后呢?”

“可你总有向她汇报工作的时候吧?”毛主席好奇地问。

“有啊。那时候,她就坐在门帘后面,我和她之间隔了好几个人。”张元济说,“每说一句话,都得一个人一个人地传呢。”

毛主席哈哈大笑。

“至于摆架子,”张元济想了想,“不知道这样算不算,大臣们在她面前都得跪着,我则是半跪。”

尾声

在1959年8月14日,张元济因病去世,享年92岁。在医院内,他写下了这样一首告别诗:

“维新未遂平生志,解放功成又一天。报国有心奈无命,泉台仍盼好音传。”

0 阅读:8

历史大家先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