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之死:死前数次上奏折乞骸骨,57岁因肺痨辞世,遗言仅八字

友鸿阅览趣事 2024-10-24 05:05:00

说到“唯心主义”大多数人都会想起王阳明的名字,他是心学祖师,千古第一“完人”,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者,他的“阳明心学”历经数百年,仍光辉不败,更是有人用这样一副楹联来赞叹他:“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

公元1529年,一代圣人王阳明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辞世前,他曾数次上奏讫归乡养病,却未能如愿,这位曾在“龙场悟道”、平定宁王之乱的伟大圣人最终在舟中留下八字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后与世长辞,有人说这八个字是他一生的写照。

那么这位伟大的圣人一生的历程又是怎样的呢?

心向圣贤,一朝入仕

王阳明出生在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庭中,家世显赫。他的家族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后裔,家族历经多个朝代,堪称一个千年文化世家,家族内更是人才辈出。

王阳明的父亲名王华,学识渊博,更是明宪宗成化十七年的状元,曾任南京吏部尚书,母亲也是才情出众的女子,她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方孝孺的姐姐,耳濡目染下王阳明对诗书也产生了兴趣。

而王阳明的父母对王阳明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视,不仅请名师对王阳明进行教导,更是亲自督促,他们的精心教育和家族耕读传家的优良的家风,为王阳明日后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阳明自幼聪慧,幼年时他就读书能诵提笔可作诗,可谓是少年成名。他自孩童时期就立志成为圣贤,一开始他并不热衷于科举,但随着对儒学习的深入,和一系列的求索后,他想法产生了转变。

他也认识到,要想实现自己“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政治理想,首先需要一个能够施展抱负的平台。

而科举考试是当时士人进入官场的主要途径,他将实现科举走上仕途作为成圣贤的一步重要阶梯。

而他的的家族也有意他进入仕途,状元出身的父亲更是对他寄予厚望,父亲和家族都期望他能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延续家族的荣耀。

然而王阳明的科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1492年21岁的王阳明参加乡试高中举人,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两次参加会试都名落孙山。这并没有让他放弃,直到1499年,28岁的王阳明中了二甲进士。

王阳明中进士后被分配到工部任职,任职期间他针对当时明朝的边防问题所提出的一系列策略,上奏了《边务八策》,这不仅展现了他的才华和远见还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龙场悟道

王阳明在工部任职期间尽职尽责,加上他优秀的政务能力,不久便被任命为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后又任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皆为正六品,就在他深受器重,仕途渐渐步入正轨的时候,变故却发生了。

公元1506年,宦官刘瑾擅政,他肆意打压与其政见不合的官员,更是逮捕了当时的南京科道官戴铣等二十余人,王阳明多次为他们仗义执言,这本就惹刘瑾不快。

后来他直言上疏论救更是触怒了刘瑾,他被罚杖责四十,打入大牢关押,不久后王阳明被贬至龙场驿丞,而这也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龙场位于万山丛棘之中,瘴气丛生的未开发之地,条件极为艰苦。王阳明最初只能住在阴冷的洞穴中,冬日霜雪就凝固在洞口,冷风吹入,寒气逼人。

在这里王阳明面对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折磨,还有心理上的落差。他从前途无量的京官,一朝沦为“罪人”,人生境遇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里王阳明经历了人生的最低谷。

然而,王阳明并没有就此倒下,在这段艰难岁月中,他悟出了“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提出了“心即理”的核心理念,为后来的心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这段经历不仅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这段境遇也被后世的人们称为“龙场悟道”自龙场悟道后,王阳明的心学思想逐渐成熟并广泛传播。同时,他也重新被朝廷起用,以都御史的身份来到赣州剿匪。

在此期间他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了为患江西数十年的民变祸乱,后又成功平定了王朱宸濠的叛乱,而且平定宁王叛乱他仅用了43天,这一战绩震惊了朝野上下,让他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龙场悟道后王阳明可谓是平步青云,他立下赫赫战功,这些功绩不仅体现了他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也是他心学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为他赢得了“文武双全”的美誉。

病重讫归

可王阳明的仕途之路并没有就此一帆风顺,曾经他在仕途高升时因得罪擅权者而被贬谪,如今功成名就却又遭宠臣妒忌,王阳明因平定叛乱立下汗马功劳,取得赫赫战功的同时却也因此招致奸臣嫉妒。

宠臣张永诬陷他勾结宁王,明武宗听闻言怒,决心要治王阳明的罪,王阳明主动上书,将自己的功劳让给张永,才顺利平息了此事件。

王阳明晚年无心官场,他选择告老归乡,致力于培养后学和著书立说,在期间他将自己的心学思想传承下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527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王受造反,总督姚镆不能平定,于是下诏让辞官回乡的王阳明以原先的官职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来平此乱。

十二月,王阳明至思恩,卢苏、王受二人早就听闻了其平定盗贼和叛乱的事迹,心中十分害怕,便向王阳明投了降,平乱后,王阳明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还乡。

王阳明在龙场的那段日子里,身体大量寒气入体,就已经患有疾病,尤其是肺部受损严重。

后来王阳明更是顶着病躯多次参加讨伐倭寇的战争,可以说是把身体透支到了极限。

他在奉命从浙江启程前往广西时,他的身体就以每况愈下,频受咳痢之疾的困扰,肺病将他折磨得整夜无法安睡,只要到了夜里,他就会不断地咳嗽。

如今他感觉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终点提笔写下《乞恩暂容回籍就医养病疏》的奏折。在这封奏折中,他诉说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每天面对的病痛之苦,恳求回老家养病,以求“死在故乡”。

然而王阳明在病中苦苦煎熬,却始终未能等到皇帝允许他告归的诏书。

1529年1月9日,他在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逝世,享年57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身旁的弟子忍着悲伤问他有何遗言。

他留下了八字:“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一生都在追求内心的光明和真理,他认为,只要内心光明,即使面临生死,也能坦然面对。

这八个字,不仅表达了他对自己心学思想的坚定信仰,也反映了他对生死的豁达态度。

伟大成就

王阳明毕生致力于心学的探索与实践,他提出的“知行合一”理念,深刻揭示了知识与行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在他看来,真正的智慧不仅源自书本的积累,更需通过实践去验证。

除了在心学领域的卓越贡献,王阳明在政治与军事舞台上也同样光芒四射。他成功平定宁王之乱。

在军事策略上,他凭借智谋与远见,屡次以寡敌众、以弱制强,赢得了广泛的敬仰。

王阳明自幼怀揣成为圣人的远大志向,他历经艰辛,不懈奋斗,最终实现了自我超越。他的思想精髓与实践智慧,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著作《传习录》等,至今仍被世人广泛研读与传承。

结语

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的八字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不仅表达了他对自己心学思想的坚定信仰和生死观的豁达态度,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作为一个伟大思想家的风度和胸怀,追求内心的光明和真理,不畏生死、不惧困难、勇往直前!



0 阅读:1

友鸿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